傳說中的“秦三世”子嬰究竟是誰?他是秦始皇的弟弟、兒子還是孫子?

周興健


泱泱中華,五千年上下,我們有著豐厚的歷史,多年來經歷了無數的改朝換代。


  有著喊出“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的大漢王朝。

  有些錦繡風麗,萬國來朝的大唐朝。

  還有著黑臉包公明斷案,提高經濟的宋朝、更有著曾經佔領了大半個亞洲的蒙古元朝。

  還有著鐵骨錚錚,不稱臣、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的大明朝。

  也有著下江南,大明湖畔的清朝。

  這些王朝無一例外,都是大統一的王朝,可是你們知道嗎,我們華夏曾經不光有著統一的王朝,在那之前,我們也有著無數分裂的王朝。

  要不然我們也可以說是出國旅遊過的人了,那燕國、楚國、趙國、韓國、齊國、魏國等國家我想大家都有踏足吧。

  這還只是戰國時期,再往前的春秋時期,更是擁有著十來個國家,這也就造就了我們的文字,文化上的差異,一個字可以有多種寫法,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地方竟然擁有不同的重量,那麼你們知道是誰實現了封建王朝的第一次大統一嗎?

  沒錯!他就是秦始皇!他造就了第一個統一王朝“秦國”,他結束了中華大地多年來的文化混亂,做到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當然,小夥伴們可別以為這裡的秦始皇是“王者農藥”裡面的人物,而是有著千古一帝之稱的皇帝!

  那麼秦始皇當不當的“千古一帝”這個名稱呢?

  我們來看看他都幹了一些什麼事情吧:

  首先前面我們提到過秦始皇在文化上做到了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

  那麼他在軍事上呢?他在軍事上修建長城,北抗匈奴,我想蒙恬個蒙毅這兩個大名大家都聽過吧,當年我可是看了好幾遍的《神話》呢!

  可是同時他也擁有著不小的爭議,傳說秦始皇此人暴虐成性,曾修建阿房宮,搞得民間哀聲怨道,更做出了焚書坑儒等等暴行,就連長城下也是白骨累累,擁有著大名鼎鼎的“孟姜女哭倒長城”。

  不過怎麼說,是非成敗千年轉眼一瞬間,當年的種種早已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裡,多少王朝以變成廢墟一片。

  當年的秦始皇曾經希望秦朝可以傳萬世,可是誰能想到在他死後卻只傳了三世,說到這大家可能有點疑問,很多人都聽過秦二世胡亥,卻沒有多少人聽過秦三世吧,因為他一共才當了四十六天的皇帝。

  按史書記載子嬰在誅殺趙高後僅僅當了四十六天的秦王,劉邦便攻破了武關,屯兵霸上,兵鋒直指秦都咸陽,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子嬰完全沒有勝算,所以子嬰被迫“繫頸以組”也就是用細繩套脖子上,白馬素車投降劉邦。子嬰雖然躲過了劉邦卻被項羽入咸陽後誅盡宗室身死國滅。按照記載來看,秦三世子嬰可以說是非常倒黴了,簡直就是滿滿的慘字可以形容,那麼這個倒黴的秦三世和秦始皇又有什麼關係呢?

  根據資料我們可以分成四種說法:

  第一種是,子嬰就可能是扶蘇的兒子了。

  第二種是,這種說法裡,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

  第三種是,“高立二世兄子嬰”,這種說法裡子嬰是胡亥的兄長。

  第四種是,子嬰是秦始皇的侄子。秦始皇有一個兄弟叫成嬌,而子嬰就是成嬌的兒子。

  那麼到底哪一個說法更正確呢?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種,子嬰是扶蘇的兒子,扶蘇因為趙高和李斯兩人篡改秦始皇遺詔,最終自盡而死,那麼如果子嬰是扶蘇的兒子的話,以趙高和秦二世胡亥的性格,根本不可能讓子嬰能夠存活下來,更別說讓他來當秦三世了。

  在第二種說法裡,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這個我們可以在史書上記載的看到,秦始皇只有一個弟弟,那就是成嬌,所以這樣來看的話,子嬰完全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弟弟,總不能是私生子吧,所以這一條也是不成立的。

  那麼第三條呢,子嬰是胡亥的兄弟,因為胡亥是最小的,所以子嬰是他的哥哥,相信不少人都在影視作品裡看到過胡亥此人,這個人可是比秦始皇更是殘忍暴虐,殺害了自己不少兄弟,那麼就胡亥的這種性格,他怎麼會獨獨放過子嬰這個威脅呢,所以這個也是不太可能的。

  那麼第四條呢?子嬰是秦始皇的侄子,也就是成嬌的兒子,首先我們看看成嬌這個人,成嬌雖然因為叛國而死,但是他的兒子尚在襁褓並一直在秦國,那麼作為兄弟遺子,秦始皇完全沒有必要殺了子嬰,如果子嬰可以活下來的話,那麼他的年齡也是剛剛好的,最關鍵的是子嬰的身份威脅不到秦二世胡亥,這樣胡亥也就完全沒有必要殺了子嬰,子嬰也因此存活下來,併成為了秦三世,只是可惜他只當了四十六天的秦王。

所以根據種種跡象表明,秦三世子嬰是秦始皇的侄子的可能性最大,而子嬰要叫秦始皇為大伯。

好了,那麼大家覺得哪一種說法更可靠呢?

  


無筆


在我們的常識中,通常認為秦朝是二世而亡,但我們又都知道秦二世胡亥之後,秦朝還有一位繼任者,那就是子嬰。不過子嬰的稱號比較特殊,在其繼位處,依舊採取皇帝的稱號,但當時天下分裂,紛爭四起,秦已經失去了對全國的控制,所以這個名義上的“秦三世”違背了秦始皇千秋萬世的想法,改皇帝為秦王。

但這個在秦朝最後時期即為的“秦三世”,卻草草的在歷史上走了一個過場,僅僅當了46的秦王,就被項羽所殺,因為年代過於久遠,加之歷史紀錄甚少,又是一個戰亂紛繁的時代,甚至連墳墓的位置都不知道在哪裡,而其真正的身份也成了一個歷史謎團,存在著諸多的猜測。

對子嬰的身份猜測主要有幾個方面,分為“扶蘇之子”、“秦始皇之弟”、“秦始皇之子”、“秦始皇之侄”四種說法,也各有各的論據,但“秦始皇之子”的這種說法是最不可靠的,雖然這種說法源自《六國年表》中的“高立二世兄子嬰”。但以當時胡亥爭奪王位後殺戮兄弟姐妹的做法來看,如果是胡亥的親兄弟,是不可能倖免的。

所以由《六國年表》中的“高立二世兄子嬰”而來的另一種看法,那就是子嬰是“秦始皇之侄”,“二世兄”所指的兄,應該是指胡亥的堂兄,也就是秦始皇的侄子。子嬰這樣的身份,才能夠為他免於胡亥的屠殺說明理由,因為當時胡亥連他的親姐妹都殺了,子嬰作為一個堂兄不存在實質威脅,倖免於難也說的過去。

除了以上兩種猜測,還有根據推斷子嬰的年齡來判斷他的身份。《秦始皇本紀》中敘述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殺趙高,那麼就說明此時子嬰的兒子,至少在二十歲左右,才能有能力參與此等大事,以此判斷子嬰應在四十歲左右,與秦始皇相差十歲左右,這個年齡差說其是秦始皇的弟弟是有力的。

而《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中的“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就是對其是秦始皇之弟的佐證,但是這裡又存在一個疑問,“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中的“及其子”,到底是子嬰的兒子還是韓談的兒子,也說不清楚

史記本身經過千年的傳抄,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又記載“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而且由於古文中沒有標點符號,而且斷句不同又會導致字面意思不同,尤其是兩千多年的手工傳抄,其中的傳抄錯誤,又不知有多少,也就造成了誤解越來越大。

而這最後一種說法,即子嬰是扶蘇的兒子,既有《秦始皇本紀第六》中“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的記載,又有上面提到的“高立二世兄子嬰”被斷為“高立二世兄子,嬰”。解釋出來就是“趙高立二世兄長的兒子——嬰,繼承皇位”,但是以胡亥屠戮皇親的做法,連姐姐都殺的人,留正統繼承人的兒子一命,並不太說的過去。

所以現在關於“秦三世”的身份之謎,還是一個爭論,就連到底是叫“子嬰”,還是叫“嬰”都還沒有定論。不過狼君個人更傾向於“秦始皇之侄”或是“秦始皇之弟”的說法,這兩種說法在大多方面都說的清,不過真正的答案,還在那裡等著我們去探索。

以上為狼君個人見解,如果您有不一樣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討論。

我是狼君,喜歡狼君的觀點歡迎評論、點贊,轉發加關注


狼君歷史


子嬰的史料記載不多,《史記-蒙恬》記載說,公元前210年,胡亥矯召篡位,聽了趙高讒言,將蒙恬蒙毅兄弟兩人囚禁起來,打算處死。子嬰進言胡亥說,蒙氏一直是秦國的大臣與謀士,為秦國立功無數,殺了他們兄弟,我們的大臣們將不能互信。


胡亥不聽子嬰的勸告,還是將蒙氏兄弟黑殺了。後來,胡亥依舊是聽信趙高的話,大肆殺戮皇家親屬,兄弟姐妹。子嬰僥倖倖免。

子嬰做了四十六天秦王后,秦國滅亡,後被項羽所殺。

關於子嬰出身,有幾種爭議。一是《秦始皇本紀》所說的“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就是說子嬰是秦二世胡亥兄長的兒子,是說子嬰是扶蘇的兒子。

二是《李斯列傳》說的“(趙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既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這裡說的是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


還有一種說法是《秦始皇本紀》說的“立二世之兄,子嬰為秦王”。這種說法是說,子嬰是秦二世胡亥的兄長!

從《史記-蒙恬》記載的,說子嬰勸說胡亥的片段來看,子嬰的年齡起碼是成年人,與胡亥不差多少,那麼子嬰是扶蘇的兒子,胡亥的侄兒一說,好像不太成立。

可是,胡亥後來極力殺了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極其皇族,子嬰如果是他的兄弟,為何獨自活命呢?那麼子嬰是秦始皇弟弟的說法,又怎麼成立呢?


子嬰雖是秦王三世,可惜只在位四十六天,雖有雄心壯志,也無力迴天了,也只有他的身世,能給後世留下些猜想了。


路遙lgy


秦王子嬰在歷史上的記載也很少,在《史記》中最早記載出現是在《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這個時候秦始皇已經死了,胡亥繼位了要殺掉蒙恬家族,當時子嬰給胡亥進言不能殺,但是胡亥沒有聽。

在《史記》中關於子嬰的記載很少,而且也是前後矛盾,導致我們現在研究秦史的時候就出現了很大的一個問題,秦三世子嬰到底是誰已經說不清楚了。最大的爭論點就是子嬰是秦始皇的兄弟和扶蘇的兒子也就是秦始皇的孫子,這兩點觀點是最多的。

因為在《史記》中記載的子嬰既是秦始皇的兄弟又是扶蘇的兒子,混亂了。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了趙高殺了胡亥之後,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秦二世的兄長不就是扶蘇嗎?那麼子嬰也就是扶蘇的兒子,秦始皇的孫子了。

但是又在《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趙高是立了始皇弟為秦王,也就是秦始皇的弟弟了。這個明顯的前後矛盾,到底是太史公故意而為之,還是真的記錯了呢?

《史記》我們都知道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很重要的一部史書,也是我們現在研究漢代之前最重要的一部史書,因為它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在記載的時候也只是通過很多人的口述得到了,很多也並沒有實地考察,或者是參閱古籍的,所以其中也會存在一些問題的。

秦王子嬰的記載就是明顯的一個問題,所以關於秦王子嬰的身份已經是一個千古謎團了。


中國歷史研究所


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

第一,秦始皇去世的時候就算是50歲,假如秦始皇20歲生的扶蘇,扶蘇20歲生的孩子,那麼秦始皇去世的時候他的孫子也才10歲,史記中記載,子嬰是和他的兩個兒子商量才殺的趙高,所以排除子嬰是秦始皇孫子的說法。

第二,秦始皇的兒子女兒加起來得有二三十,除了扶蘇和胡亥,其餘的幾乎沒留下名字,只有一個公子高,為了保全家人,自己申請去殉葬。而且,胡亥繼位後,為了穩固帝位,殺光了他所有的兄弟姐妹,所以,子嬰也不是秦始皇的兒子。

第三,史記中記載過,胡亥繼位後,為了穩固自己的帝位,趙高建議他,殺掉他的兄弟姐妹,子嬰曾勸胡亥不要這樣做,並且說過非常重的話,如果是一般人,早被胡亥處死,但是胡亥缺沒處罰他,說明子嬰地位不一般。(此處可借鑑扶蘇勸諫秦始皇不要焚書,結果秦始皇處罰讓他去了長城做監軍)而且子嬰在咸陽城老百姓中的威望是很高的,這也說明子嬰的年齡不會太小。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

(個人愚見,純手打,歡迎指定交流)


淺陌82262426


秦王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

1,秦王子嬰,史書中又稱公子嬰,只有國君的兒子才能稱公子。

子嬰是秦莊襄王之子,是秦始皇的弟弟,所以有資格稱為公子嬰。

杜預在註疏《春秋左傳》中講:

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之子不可再稱公孫,乃以其祖父之字為氏。

2,子嬰年齡較大,並且有兩個接近成年的兒子,所以不可能是扶蘇的兒子。

子嬰在策劃除掉趙高時,曾經跟自己的兩個兒子商量過。

扶蘇被害時大約有30歲,其兒子恐怕只有10歲左右。並且胡亥在誅殺兄弟時,肯定不會放過扶蘇的兒子。

如果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那可能有40多歲,其兒子也有20多歲,符合史書的記載。

3,子嬰不是秦始皇的直系後代,所以胡亥放過了他。

因為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沒有皇位繼承權,所以胡亥放過了他。

趙高殺死胡亥後,另立秦王,只能找與秦始皇血緣關係最近的,而子嬰素有賢名,血緣關係最近。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秦三世”子嬰的人生並不出彩,卻有點無奈。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大權在握的丞相趙高殺死秦二世,立子嬰為秦王。子嬰也就成了繼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之後的秦朝第三位皇帝,也是秦朝的最後一位皇帝,秦三世。

上位五天後,子嬰運用計謀誅殺了趙高。一個月後,劉邦帶兵入關,子嬰投降,秦朝滅亡。從登基開始算起,子嬰總計是做了四十六天的皇帝。

又一個月後,項羽帶兵殺入咸陽,放火屠城,子嬰也被殺害,成為人們對秦王朝發洩憤恨的替罪羊。

關於子嬰先前的經歷,史書上的記載很少,最早有關他的事蹟,秦始皇剛去世,胡亥想要殺蒙恬、蒙毅,子嬰出來勸說,卻沒有效果。正是因為早年經歷的缺失以及史書上記載的語焉不詳,導致了子嬰身世的模糊不清。

一般來說,子嬰的身世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秦始皇的弟弟

胡亥上位以後,對自己的兄弟們即帝位的潛在危險者們下手絕不留情,幾乎是斬盡殺絕,一個不留。子嬰就可能不會是胡亥的兄弟,秦始皇的兒子,而極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兄弟。

依據是《史記·李斯列傳》中,就有提到:“(趙)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

從年齡上來講,子嬰有著自己的兒子,歲數應該不會小,大致上與扶蘇相差不多,也就不可能是扶蘇的兒子,即秦始皇的孫子。

但是,史書上有關秦始皇兄弟的記載很少,明文確定的只有一個成蟜,以及同母異父的兩個假兄弟,而這三位早已去世。

二、秦始皇的兒子

《六國年表》中記載:“(趙)高立二世兄子嬰。”

翻譯過來,就是“趙高擁立了秦二世胡亥的哥哥子嬰。”

這就是說,子嬰是胡亥的哥哥,秦始皇的兒子。

這種說法,並不流行,如果有哥哥活著胡亥就難以繼位,胡亥也不允許他活著,影響自己的帝位。當年趙高、李斯把胡亥扶上位首先除去扶蘇,就是因為扶蘇的嫡長子身份,很是影響胡亥的合法繼位。扶蘇死後,胡亥就是秦始皇存留在世間的唯一的年齡最大的嫡子,也是最合情合理的繼承人。

三、秦始皇的孫子

這是現階段最為流行、最科學的說法。

《六國年表》中那句“(趙)高立二世兄子嬰”,也是可以翻譯為“趙高擁立了秦二世胡亥的哥哥的兒子子嬰。”

史書上記載的胡亥的哥哥是扶蘇,那麼子嬰除了秦始皇孫子的身份外,還是扶蘇的兒子。這也是比較符合當時的歷史情景。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也有記載說:“(趙高)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

這就比較明瞭了,現在的學術界也是較為支持這一說法。

四、秦始皇的侄子

這一說法,也是很有市場,邏輯上也講得通。

《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的那句:“(趙)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參與第一條說法。)

集解引徐廣說“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翻譯過來,可以理解為“招來秦始皇弟弟的兒子子嬰,交給他玉璽。”

有記載的秦始皇的弟弟是成蟜,子嬰就極有可能是成蟜的兒子。從時間上來算,也是比較吻合的,成蟜與秦始皇年齡相近,他的兒子差不多就與扶蘇年齡相近。

另外地,《六國年表》中那句“(趙)高立二世兄子嬰”,又可以解讀為“趙高擁立了秦二世胡亥的從兄子嬰。”

與胡亥同輩且年齡較大,並且因沒有威脅到胡亥的皇位不被清洗掉,還能出頭勸說胡亥,也就只有這個“從兄”身份較為合適了。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夜狼文史工作室


先秦歷史謎團重重,在『史記』中,司馬遷說:子嬰是秦二世胡亥的兄子,也就是說是比胡亥小一輩,而子嬰居然還能和自己成年的兒子謀誅趙高?!

如果子嬰確實是和自己的成年兒子謀劃,假定他兒子15歲,古人十五歲得子,那麼子嬰的年齡下限當在三十歲左右,而胡亥死的時候才23歲。當然,大家族裡面,侄子比叔叔大也是有可能的,那麼保守估計子嬰的爸爸,也就是胡亥的這個兄長在胡亥死的那一年應該是至少四十五歲。秦二世在位兩年,那麼在秦始皇死的時候,這位秦始皇的兒子應該是四十三歲左右。秦始皇死的時候五十四歲,也就是說秦始皇的這個神秘的兒子是秦始皇11歲得來的兒子!並且這個兒子15歲迅速有了子嬰,子嬰也在十五歲迅速的有了後代。這實在有些誇張。所以子嬰不大可能是胡亥的侄子輩。

基於同樣的道理,因為胡亥死年的上限,子嬰也不可能是胡亥的弟弟。如果是兄長的話,那麼子嬰的年齡必然在扶蘇和胡亥之間,但是胡亥把秦始皇的骨肉連公子帶公主都殺的二十來個,子嬰是如何能夠逃脫被殺的命運,並且還能和趙高關係不錯的?這個已經沒有任何的史料記載了。所以胡亥子嬰同輩,暫且存疑,如果是,也是相對比較年長的哥哥。

那麼子嬰是不是皇叔呢?這個就牽扯到秦始皇有沒有弟弟的問題了,史書記載,秦始皇還有一個弟弟,謀反的長安君成蟜。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記載。問題在於,如果子嬰真的是秦始皇的弟弟,那麼秦莊襄王難道會不給他們封君?所以皇叔的可能性倒也不大。

按照史記的說法,子嬰是一個『公子』。而能被稱為公子的,只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弟弟或者兒子輩。那麼就開始了一個新的思路,是不是子嬰可能是皇侄呢?比如說是秦始皇某個不知名弟弟的兒子,這個可能性不可以忽視。


經史通義


秦三世子嬰,歷史上確實有此人,大家之所以搞不清楚,關於他的身上,其實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的原因。

說實話司馬遷在記錄秦三世子嬰的時候,也沒有搞懂秦三世子嬰,到底是秦始皇的弟弟,兒子還是孫子。

為什麼會導致這種原因呢?

我覺得我們一個一個的來排除,應該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我們先從可能性最不大的,一個一個的來排除吧。

秦始皇的兒子之說。

胡亥篡權之後,聽了趙高的意見,不但把公子扶蘇給賜死了,還把秦始皇留下的所有兒女,全部都給賜死了,這在《史記》上是有清清楚楚的記錄的。

所以,子嬰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兒子。

我們再說子嬰是不是秦始皇的孫子?

秦始皇的長子是扶蘇,扶蘇在胡亥篡位之後,就被二氏世胡亥給殺了。

當然了殺扶蘇的人,還有趙高和李斯。正是他們三個人把扶蘇給害死的。

若是子嬰是秦始皇的孫子,他最有可能是扶蘇的兒子,因為扶蘇的年紀最大,結婚最早,秦始皇若是有孫子的話,也應該是扶蘇的孩子出生的最早。

可是,《史記》上很明顯有提到,當趙高殺了胡亥後,讓子嬰當秦王的時候,子嬰有和他的兒子,一起商議如何對付趙高。

這說明那時候的子嬰,至少是30-40歲之間的人了。

畢竟子嬰不可能和一個不懂事的兒子商量,他們如何對付趙高的。

也就是說那時候子嬰的兒子,至少要有16歲以上了。子嬰若是16歲有的孩子,在等到他的兒子16歲,他最起碼32歲了。

這個年紀的子嬰要比胡亥還要大,所以,他也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孫子。再說了胡亥都把自己的哥哥扶蘇害死了,他還敢留扶蘇的孩子在世上嗎?

所以,也只有最後一種可能了。

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秦始皇去世的時候是50歲,子嬰這個弟弟的年齡在40歲左右。也才是可以對上號的。

所以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的可能性最大。


漢史趣聞


秦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也是非常短暫的一個王朝,子嬰作為亡國之君,也留下了很多疑問和感嘆。

之前很多公認的說法,認為子嬰是秦始皇的孫子,扶蘇的兒子,悅史君認為,這種說法值得商榷。

按照史書記載,秦二世胡亥的繼位,是李斯和趙高合謀完成的,之後趙高更是排除異己,秦二世也把自己的潛在對手殺了個遍,其中就包括自己的兄弟姐妹。

如果子嬰是秦始皇的繼位大熱門人選扶蘇的兒子,秦二世沒有理由不殺他,趙高作為當年參與殺害扶蘇的人,也不可能再扶立子嬰為皇帝。

子嬰是秦始皇弟弟的說法也可以排除,因為史書記載並沒有類似的記載,也與當時的情況不符。

如果子嬰是秦始皇的兒子,那麼他很難被秦二世相容,自然也不會有後來的故事。

說來說去,悅史君認為,只有一種可能,子嬰是秦始皇的侄子,秦二世的堂兄弟。

子嬰的父親也很明確,就是秦始皇的弟弟成蟜,此人剛開始在秦朝為將,後來在與趙軍對峙過程中,突然陣前投降,在趙國偷生。

子嬰當時年紀還小,秦始皇雖然對弟弟很不滿,但還是把年幼的侄子撫養成人。

秦二世即位後,他的目標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對於子嬰這個堂兄弟,自然也就不會太過關注,躲過一劫的子嬰,也就成了趙高的目標。

然而,子嬰接手後的秦朝已經風雨飄搖,他在投降劉邦後暫時偷生,卻在項羽到來之後,遭遇了橫死,悅史君認為,他實在是個悲劇人物。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9我們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