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雨說歷史
秦王子嬰,如果秦始皇死後,子嬰能成二世皇帝的話,他肯定比胡亥要強百倍,說不定秦國的國祚會延長若干年。為何?從他做了46天的秦王期間所做的兩件驚天大事可見一斑:
第一件事是智殺趙高,夷其三族。說明子嬰有膽有謀且果斷敢於擔當。當時趙高已逼殺了二世胡亥,自己做了丞相,權勢熏天,他擁立子嬰做秦王,無非是個晃子是個替死鬼。而此時趙高已秘密派人跟劉邦談判,願意開關讓劉邦進咸陽,條件是讓劉邦封他做關中王。而子嬰呢?在一無兵權二無朝臣支持的情況下僅與兒子們密商,引趙高前來三下五除二滅了趙高三旋,這不只是膽肥的問是,風險——冒全家人的身家性命的風險是極高的!可惜啊,殺趙高已經遲了;第二件事,果斷投降,使咸陽免於戰火焚燬。劉邦聽從張良之計智破嶢關之後,駐軍於灞上,派人向秦王子嬰下書,以保證人身安全為條件,要求子嬰投降。剛剛在位46天的子嬰環顧四周,內無可用之將,外無救亡之兵,尤其是負隅頑抗或逃跑就會累及咸陽百姓(屠城),他有充足的時間和條件西逃活命的。可是他沒有西逃,而是義無反顧乘坐白馬素車,自縛出城,攜皇帝印璽向劉邦投降。雖然沒多久,秦王子嬰及秦始皇家族四千多人被項羽斬殺棄於咸陽街市,但其碼說明子嬰在國破之時仍敢於擔當,秦國滅亡不是他的錯,他只是個替死鬼。如果象子嬰這樣有智有謀有膽有量有情懷有擔當者,早一點當皇帝,秦國的終結歷史是會改寫的。
那秦王子嬰究竟是個誰呢?子嬰是子嬰嗎?他與秦始皇之間是何輩分關係呢?
秦二世3年(前207年)8月,趙高擁立子嬰為秦王。太史公司馬遷的記載本身自相矛盾地一塌糊塗:首先,在《史記·秦始皇本紀》裡,子嬰是胡亥的侄子。趙高“立二世之兄子子嬰為秦王”;其次,在《史記·六國年表》裡,子嬰成了胡亥的哥哥:“趙高反,二世自殺,高立二世兄子嬰。子嬰立,刺殺高,夷三族”;最後,到了《史記·李斯列傳》裡,子嬰又成了秦始皇的弟弟:“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在司馬遷的筆下,子嬰,既是秦始皇弟弟,又是秦始皇的侄子,還兼任秦始皇的孫子,這輩份哪是一般地亂啊?所以,《史記》也並非一點紕漏沒有啊!甭管多亂,子嬰其人是真實的,他是秦國形式上的終結者。
我本狂草人
穿越是個好技能,說實話,能穿越肯定也是去當王者,而不是去扶植一個故人。但是真要扶植也肯定要解決內憂外患的局面,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丞相趙高逼殺秦二世,去秦帝號,立子嬰為秦王。五天後,子嬰誅殺趙高,從中也看出子嬰也是個有能力的人。
而當時秦末,子嬰臨危受命,是時諸侯並起,六國貴族紛紛復國反秦,秦朝的軍事實力已經被聯軍瓦解,子嬰即位時內外交困,秦朝已經不再是那個大一統的秦朝。應趁著秦朝滅亡前率眾逃入西蜀,以圖東山再起。在首都留下玉璽以及退位詔書,寫明不再紛爭與天下,回到老家安撫老秦人,回顧老秦人歷史,曾以為周天子養馬起家而獲封不足五十里之地,再到秦始皇一掃六合蕩平寰宇。秦人的起起落落無不迸發著催人奮進砥礪前行的創業精神。
加上南北都還有老秦軍的部隊存在,再用財富離間各個起義軍,讓老家穩步發展練兵,只要出現一隻可戰之師,加上遠交近攻的老秦人的老計謀,減輕重罪,大封天下,讓起義軍各自為戰,一步步蠶食而之,因為也是穿越可以拉攏韓信這個大將,也可以用美人計套住項羽,再招安劉邦各兄弟,我相信什麼都是有可能的!
一個文藝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出巡的路上,胡亥繼承皇帝升中車舍人趙高為丞相,在趙高一手策劃下二世胡亥殺朝中大臣,誅戮手足兄弟貪圖享樂。趙高指鹿為馬排除朝中異大臣,用殘酷手段統治人民。陳勝吳廣起義後,六國貴族紛紛復國。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九月,趙高迫使二世自殺,他把這個消息告訴群臣後,他見群臣都不表態退而求其次立子嬰為秦王。趙高認為六國己經復國,秦失去華夏大地控制權,秦國地方更小,以空名稱帝這樣名不符實,應該象從前一樣稱秦王。趙高是想給自己稱帝留一手。並讓子嬰齋戒,拜祖廟授傳國玉璽。五天後子嬰殺死趙高。十月劉邦大軍攻入武關。攻佔嶢關兵臨咸陽,駐軍霸上。劉邦勸說秦王子嬰投降。子嬰看大勢己去率妻子把自己綁上穿白袍坐白馬車拿著玉璽投降了劉邦,在位僅46天,一個月後被項羽殺死。子嬰是一個開明而又有魄力的人,在位四十六天殺趙高,整頓朝綱,只是他在位時秦國大勢已去無為迴天,連秦國本土都讓劉邦給佔了,無論是誰穿越過去也無力扭轉天下形勢,既使姜子牙和周公再世也是枉然。
關東俠客
為何輔他,我這輩子已經很累了,為什麼還要去政治的泥潭,在說,我比得過張良,韓偉他們幾個嗎?所以我還是選擇用現代人的知識去經商吧,然後一輩子游山玩水,呼吸最乾淨的空氣,去沒被人工改造過的經典,自然樂在其中。可能我還會寫個遊記。
庭上客
怎麼知道他是好皇帝?
史書所載記!
怎麼知道史書所載為真?
如果你能穿越……
醒醒吧孩子!起床尿尿!
誰說一山不容二虎
天下支離破碎,已無力輔佐
才蜀黍
要是我能穿越
扶不起的阿斗
也不會如此了
我的黑棠
關鍵問題是我沒有穿越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