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为什么孩子会养成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第一课:为什么孩子会养成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未来春藤的朋友,你好,我是刘乙了,欢迎来到我的精品课《儿童时间管理》。

深度思考:为什么孩子会养成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在我长期从事亲子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经常听到家长这样问,“老师,我家孩子有XX问题,我该怎么解决?”

可以说大部分家长在面对孩子问题的时候,只关心“如何解决”,很少分析孩子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尤其是遇到孩子的磨蹭拖拉问题时,希望立刻马上改变孩子的行为。

我能深切的体会到作为家长的那种急切,也特别理解家长们的焦虑。


深度思考:为什么孩子会养成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但是,解决孩子问题的正确方式,一定是先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才能针对性的解决。就拿孩子的磨蹭问题来说,发生在不同孩子身上,可能背后的原因就会有所不同,我们看下面这个案例:

龙龙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直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突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一个月,龙龙在家里的表现却变得越来越差,每天的家庭作业需要家长催几遍才能写完,而且完成的质量大不如前。

龙龙的妈妈和老师沟通之后,发现龙龙在学校的表现并没有什么变化,每次的课堂作业都能很好完成。

就上面这个案例而言,如果不分析龙龙写作业磨蹭的原因,直接让孩子使用时间管理的工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这是我咨询过的一个真实案例,当时听完家长的描述,我判断孩子不存在习惯问题和时间管理问题,因为孩子之前表现一直很好,并且孩子在学校的课堂作业依然可以按时完成,所以龙龙最近一个月在家里的表现,一定跟家庭变化有关。

通过和龙龙妈妈沟通,发现问题的真正原因在于,孩子长期被忽视,缺少正常的家长陪伴,导致孩子故意磨蹭。


深度思考:为什么孩子会养成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因为龙龙的爸爸妈妈工作都比较忙,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家长就很少过问孩子的事情,每天回家的时间又比较晚,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孩子一个人在家写作业。

所以孩子才用故意拖延的方式来引起家长的关注。那么像这种原因的磨蹭问题,家长只需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陪孩子,就能很快解决问题,完全没有必要训练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解孩子拖拉磨蹭的真实原因,才是我们帮助孩子解决时间管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这节课我就跟你分析一下,孩子拖拉磨蹭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深度思考:为什么孩子会养成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首先,家长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原因。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早起的能力和习惯完全通过模仿和学习父母形成的,尤其是在孩子6岁之前的这段时间,孩子是在没有任何辨别能力的情况下,完全吸收外界信息的阶段,这个时期,孩子的主要教养人(包括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人)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影响最大,尤其是家长的一些坏习惯,很容易直接复制到孩子的身上。

比如:

家长比较喜欢熬夜,作息不规律,孩子就很难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家长喜欢在吃饭的时候看手机或者边看电视边吃饭,孩子吃饭的时间就会拖得比较久;

如果家长习惯性不守时,跟孩子讲过的时间随时变,那么孩子就很难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

所以家长在解决孩子磨蹭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是自身的习惯问题,如果家长自身没有起到一个好榜样的作用,即使掌握再多正确的时间管理方法和育儿技巧都很难真正帮助孩子养成管理时间的好习惯。


深度思考:为什么孩子会养成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第二,问题出在家长的教育方式。

面对很多孩子同样或者类似的问题,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就孩子的磨蹭问题而言,孩子是否能够改变磨蹭,关键取决于家长用怎样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我经常见到这样几种类型的家长:

第一种:家长对待孩子磨蹭的教育方式是“催”“骂”“吼”,结果孩子的磨蹭问题却变得越来越严重;

第二种:家长对待孩子磨蹭的教育方式是“哄”“骗”“收买”,结果孩子磨蹭问题没有解决,却学会了和父母谈条件,做任何事之前都要给奖励;

第三种:家长完全替孩子处理一切,觉得不帮孩子,孩子自己肯定处理不好,结果孩子离开家长就什么也做不了,没有一点时间观念。

以上三种教育方式,是大多数家长习惯使用,但也是会让孩子的磨蹭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里“催”“吼”“骂”只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情绪,给孩子极大的心理压力,并没有给孩子提供任何帮他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第二种“哄骗”的方式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对孩子后期的养育工作造成不良隐患;

第三种方式,家长的包办代替,完全切断了孩子和时间之间的联系,孩子很难真正理解时间对他意味着什么,自然也就是建立不起基本的时间观念。


深度思考:为什么孩子会养成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还有一种教育方式,家长给孩子持续的贴负面标签。


心理学里有一个著名的概念叫“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也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举个例子:训象师养了一头小象,担心小象总是跑,就用绳子把小象的腿结结实实的栓在木桩子上。小象每跑一次都会被绳子绊倒,跑了很多次都被都被绊倒了,小象绝望了,认为只要自己跑,结局就是被拽到。从此小象就不再跑了很乖。

随着岁月的流逝小象已经长大了,腿比大树还粗,力量都能举起成吨的汽车。但是每次把它栓在木桩子上时它依然乖乖的在那站着,仍然相信自己跑不了,依然相信跑就会被拽到。过去的失败阻止了它现有能力的发挥,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习得性无助”。

深度思考:为什么孩子会养成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的磨蹭都可以被称为“习得性磨蹭”,当家长们长期对自己的孩子贴负面标签的时候,比如“你真磨蹭”“太慢了”“太拖拉了”,这个过程也就相当于在孩子的心里建立起一个信念“我很慢,我快不了”。

时间越长孩子受到“负面标签”的影响就越大,最终孩子在心理认定了,他自己就是一个磨蹭的孩子,那么他做起事情来,也就习惯性的慢了。

你发现了吗,很多时候,孩子一出现什么问题,家长都会很着急的想去帮孩子解决问题。但其实,孩子的很多问题,根源都在家长身上。

深度思考:为什么孩子会养成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要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就要做好表率,首先树立改变自我、改善教育方式的认知。

好,这节课就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会告诉你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的几个具体方法,我们下节课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