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沉四艘英國軍艦,清軍原來也能打敗列強,大沽口炮臺顯威風

從鴉片戰爭開始,滿清被列強打得抬不起來,這一點是不假。不過,清軍也不是一仗都沒打贏,第二次大沽口保衛戰就是清軍取得了勝利,擊沉四艘英國軍艦,使英法聯軍奪取大沽口炮臺的計劃完全落了空。

大沽口炮臺是天津的重要海防工事,天津本身又是北京的門戶,英軍想要進軍北京的話,必然要先拿下大沽口炮臺。因此滿清政府對大沽口炮臺是非常重視的,在這裡配備了多門幾千斤的重炮和大量守軍。

擊沉四艘英國軍艦,清軍原來也能打敗列強,大沽口炮臺顯威風

不過,再堅強的堡壘也需要人來防守,清軍高級將領的貪生怕死,讓大沽口炮臺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軍中普遍存在害怕洋人的思想,再加上一百多年的和平,清軍孱弱的戰鬥力實在讓人震驚。

1858年4月,英法兩國派遣軍隊到達大沽口外,想憑藉武力向咸豐皇帝討個說法。咸豐雖然知道洋人厲害,但還沒有到聞洋色變的地步,派欽差大臣想跟洋人談判。英法兩國代表拒絕談判,要求清軍交出炮臺。

擊沉四艘英國軍艦,清軍原來也能打敗列強,大沽口炮臺顯威風

5月20日,英法聯軍炮擊大沽口炮臺,欽差大臣譚廷襄和直隸提督張殿元,率先逃跑,導致守軍不戰自潰,使炮臺陷於敵手。咸豐皇帝慌了,只好同意英法要求,簽訂了《天津條約》。

滿清政府中以僧格林沁為首的主戰派,認為英法列強不足為懼,願意重整軍備,打敗列強軍隊。於是,清軍加緊修復大沽口炮臺,從蒙古等地調來精銳軍力,準備與聯軍決一雌雄。

清軍這回是真下了血本,在海河兩岸重建炮臺,配置了兩門12000斤鋼炮,九門萬斤鋼炮,兩門5000斤鋼炮,還有小一點的西洋鐵炮23門。

擊沉四艘英國軍艦,清軍原來也能打敗列強,大沽口炮臺顯威風

清軍還針對英軍擅長登陸,以步兵奪取炮臺的戰術,在炮臺周圍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在海河入海口布下三道鐵鏈,阻礙英軍的戰船機動。除此以外,北塘、雙港等地的附近也修築了多個炮臺,配備上百門中小型火炮,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岸防體系。

1859年6月,英法聯軍艦隊再次來到大沽口,要求清朝開放入口,讓公使去天津,遭到了清軍的拒絕。18日,英國軍艦趁著漲潮,駛入河口,破壞了一點分攔河設施。

擊沉四艘英國軍艦,清軍原來也能打敗列強,大沽口炮臺顯威風

6月25日,聯軍終於發動了正式進攻,英軍司令賀布親率11艘英國軍艦和1艘法國軍艦,向大沽口發動了攻擊。他們早就發現了清軍加強炮臺的行為,但對清軍的蔑視,使他們沒有認真對待。

這12艘4軍艦都是專門為進入內河作戰而設計的淺水炮艦,並裝有蒸汽發動機,是最早期的機器動力軍艦之一。聯軍的戰術還是和以前一樣,在艦炮的掩護下,派陸戰隊登陸奪取清軍炮臺。不過,這一次清軍比上一次沉得住氣,炮臺上毫無聲息,並作了很好的偽裝,英軍連火炮在哪都看不清楚。

等到軍艦碰到攔河鐵索,不得不停下來時,清軍去掉遮蓋炮身的草蓆,兩岸一起猛烈開火。河面上頓時彈丸橫飛,水柱如林,英法軍艦連連被擊中。

擊沉四艘英國軍艦,清軍原來也能打敗列強,大沽口炮臺顯威風

聯軍淺水炮艦裝載的火炮數量少,口徑小,無法對炮臺構成威脅。反而被兩岸的萬斤大炮夾擊,損失慘重。打了一個小時,12艘軍艦中就有4艘被擊沉,連賀布本人都受了傷。艦隊甚至升起了白旗,請求投降。

聯軍的艦隊主力趕緊靠近,支援淺水炮艦。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聯軍出動一千多陸戰隊,準備在海河南岸強行登陸,奪取炮臺。但是,炮臺外圍的工事和泥濘地形,使陸戰隊遭到清軍的火力壓制,舉步維艱。

等到清軍騎兵向陸戰隊側後開始運動時,聯軍只好撤退,暫時放棄了奪取炮臺的目標。當夜,聯軍想利用暗夜發動偷襲。炮臺守軍施放火彈,照亮炮臺外圍,挫敗了偷襲計劃。聯軍見無機可乘,只好撤出大沽口,回到杭州灣。

擊沉四艘英國軍艦,清軍原來也能打敗列強,大沽口炮臺顯威風

此戰,擊沉敵艦4艘,重創6艘,俘虜2艘,斃傷英軍426人,法軍14人,還俘虜了2名敵軍。清軍新任直隸總督史榮椿、副將龍汝元殉國,陣亡38人。

這是滿清對列強少有的勝績,即使到滿清退位之前,仍然是數得上的勝利。至少證明了,如果戰術和指揮得當,清軍完全有可能取得勝利。滿清與列強在軍事上的差距並沒有後人想象中的那麼大。

【參考資料:《清史稿》、《籌辦夷務始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