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春秋時代霸政興起的原因及影響

引言

春秋時代,王室權威不再,周天子已成為一個擺設,“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成了一句空話,取而代之的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這便是霸政興起的結果。

那麼,霸政興起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對社會又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西周覆滅與平王東遷

公元前772年,周宣王去世,其子姬宮湦繼位,是為周幽王,也是西周歷史上最後一位君主。

長期以來,關於西周滅亡的原因,很多人一直歸結於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其實,正如錢穆先生所言,這種說法不過是“委巷小人”之談,根本站不住腳,而清華簡的出土也證實了錢穆先生的推測。

試析春秋時代霸政興起的原因及影響

周幽王寵愛冷美人褒姒,為了博她歡心,不惜廢黜了原配申後以及她所生的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王后,她的兒子伯服為太子。

周幽王違背祖制,因私廢嫡立庶,本就犯了大忌,何況申後還是申國國君之女,自身背景強大。廢后廢太子還不夠,周幽王還主動出兵攻打申國,這可徹底將申侯得罪死了。

本來女兒外孫無罪被廢,申侯就憋了一肚子氣,只是礙於周天子的身份,暫時隱忍不發罷了。沒想到前女婿還主動挑釁,申侯為了自身利益考慮,於是勾結西繒國和外族犬戎,引兵相攻,打了周幽王一個措手不及。

在這場變故中,周幽王和新太子伯服死於驪山亂軍之中,冷美人褒姒生死不明。西周從此滅亡。

隨後,申侯聯合一些諸侯,擁立自己的外孫、原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

早在周幽王即位初期,西北關中一帶長期乾旱,造成洛、涇、渭三川乾涸,岐山一帶又發生了地震和地崩,給百姓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威脅。此外,由於西周首都鎬京靠近西北遊牧部落,常受到他們的侵襲,而驪山之變中,鎬京又遭犬戎洗劫,導致民生凋敝,宮室荒蕪。因此,鎬京顯然已不再適合作為首都了。而西周初年,周公旦營洛,這就為周平王的東遷創造了條件。

試析春秋時代霸政興起的原因及影響

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下令東遷洛邑,正式拉開了東周的序幕。

東周初年的混亂局面

東遷洛邑,是周平王當時基於現實的無奈之舉。然而,此舉卻留下了不少後遺症。

1.王室實力削弱,權威一落千丈

西周滅亡時,軍隊傷亡甚眾,勢力大幅削弱。周平王又是叛軍所立,身負弒君篡位的嫌疑,導致自身合法性嚴重不足。甚至,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周平王不惜將西畿土地出賣給晉文侯,以收買晉國消滅當時的正統周攜王。因此,諸侯們普遍對周平王很是不屑,不聞不問。

周之東遷,晉、鄭焉依。

王室的衰弱與落魄,可見一斑。得不到諸侯們的承認,周天子的地位不可謂不尷尬。此後,堂堂周天子,平王竟然淪落到與自己的諸侯鄭國相互交換太子為質,桓王還被諸侯射傷,王室威信自然一落千丈。

2.列國內亂,篡逆不止

東周第一代天子周平王自己是通過弒父上位的,合法性遭到質疑,自然也無法站在道德層面上約束下面的諸侯了。因此,各諸侯國內部叛亂成風,弒君奪位的惡性事件屢屢興起。

試析春秋時代霸政興起的原因及影響

先是魯桓公弒殺兄長魯隱公篡位,接著宋國華督弒殤公,晉國曲沃伯殺哀侯……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3.諸侯混戰,相互兼併

周天子失去實力與威信後,無力轄制諸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變成了一句空話,天下共主只剩下一個虛名而已。失去制約的諸侯們也不再聽從王室的號令,自行其是,相互混戰,不斷兼併它國擴張。

4.夷狄趁亂崛起

由於王室和諸侯國內部紛亂不止,彼此間又相互混戰不休,因此給了外族趁機窺伺中國的機會。尤其是公元前7世紀初,南方的楚國迅速崛起,強勢向外擴張,從江漢流域北進到淮水流域,並直指黃河流域,給中國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諸夏整合與創建霸政

周朝是氏族王朝,其分封的各諸侯國內部結構也都是氏族制的,由某大族主政。東周初年,各諸侯國之間的混戰,不僅是秩序失衡的表現,也是諸大族在王族衰敗後重新爭奪中心地位的實證。

然而,西周的封建制度把各大族分散重組,使其未能集中於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相應的是,各國內部也都不是單一氏族,而是多個氏族的混合。

試析春秋時代霸政興起的原因及影響

這種方式,導致氏族內部的聚合力下降,誰也不能獨大。同時,分封制也使原本處於不同地域的各氏族集居在一起,推動了他們之間文化交流與融合。

而此時夷狄的崛起,也給中原大族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促使他們進行整合,最終形成了“諸夏”共同體。

諸夏整合就是齊桓公創建霸政的基礎

當時的齊國國力雖強,卻並沒有一統天下的實力。在名相管仲的輔佐下,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以禮儀規範秩序。周天子依靠霸主來維持諸侯對自己的尊重,各諸侯國也依賴霸主擊退外族的侵擾和阻止兼併。這些原則對貴族有利,所以受到諸侯們普遍的擁戴。這也是齊桓公能夠成功組建霸政的原因。

試析春秋時代霸政興起的原因及影響

自齊桓公後的歷代霸主也必須遵循他曾經提出的原則,否則就得不到諸侯們的支持。就連原本自稱蠻夷的楚國,在楚莊王時期也因時制宜,改變武力征服的策略,主動融入“諸夏”,參與到霸政秩序當中,可見影響之深遠。

霸政興起的影響

1.霸政有效阻止了戰亂的惡性發展,以及邊緣帶的“夷狄”國家侵佔中原,為貴族社會過渡到新的郡縣社會做好了準備。

無論是與東周初一百多年的諸侯混戰相比,還是與戰國時代的慘烈殺伐相比,春秋時代因為有霸政規範秩序,戰事顯然少得多。

另外,在周天子早已不能承擔天下共主的義務的情況下,正是因為霸政的興起,夷狄才未能進入中原肆虐。齊桓公多次會合諸侯擊退夷狄便是明證。

楚人武力的銳利和兼併的急速真像商末的周人一樣,要沒有人出來把這席捲世界的怒潮擋住,中國便給楚統一了。

試析春秋時代霸政興起的原因及影響

正如顧擷剛先生所言,楚國曾經有一統天下的趨勢,若真是如此,很可能會重建商周式的氏族王朝。正是齊桓公組建霸政,扼制了楚國的勢頭,提供了一個相對平穩的過渡局面,為中國從貴族社會順利邁入郡縣社會奠定了基礎。

2.霸政建立起貴族政治的秩序。

商周時代都是王族政治,自上而下的控制,貴族不過是王族的附庸。而春秋時代霸政兩百多年,王室只是一個符號象徵,貴族走向政治舞臺的中心。這種政治與王族政治截然不同,以多國共存為前提,是諸強多頭會商的聯合。

霸主有一定程度上的決定權,卻不能支配一切,大事必須由各國共同會商。同樣,國君在自己國內也是擁有一定程度上的決定權,不能支配一切,大事必須由卿大夫共同會商。

3.霸政推動了貴族文化的復興運動。

春秋時代,由於霸政需要各級貴族恪守規範,相互制約,並自我約束,這就使得禮儀觀念在這一時期大為流行。

禮儀是西周時流傳下來的古老規範,以“祭祀”為主,意在為國家祈福降神。而到了春秋時代,霸政的興起,賦予了禮儀新的內涵。

試析春秋時代霸政興起的原因及影響

春秋時代貴族們重視禮儀,是為了追求政治理性和文雅之美。

不學禮,無以立。不學詩,無以言。

貴族們在政治和日常生活中講究禮儀,並對其提出新的解釋,已成為當時的風尚。這一風尚,

推動了古典文化的復興,進而引導出原始儒學。

結語

綜上所述,春秋時期的霸政對社會產生了極其重要的正面影響。歷代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正如顧炎武先生所言:

春秋之義,尊天王,攘夷狄,誅亂臣賊子,皆性也,皆天道也。

不過,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春秋時期霸政建立起的貴族政治秩序,是一種“軟秩序”。因為這種秩序沒有憲法權威的神聖加持,全靠禮儀規範和貴族合作意願來維持,能夠延續兩百多年已經是一個奇蹟了。

霸政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阻止了諸侯混戰和惡性兼併,使戰事大為減少,卻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禮儀規範和合作意願依然在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各諸侯國,各國內部國君與卿大夫,卿大夫與卿大夫之間的競爭和緊張始終無法消除,所以各自暗中都在積蓄力量,相互之間窺伺敵方可乘之機,戰亂始終間歇地爆發。

試析春秋時代霸政興起的原因及影響

最終,在這種競爭和緊張的氛圍中,很多國家乃至國家內部各個大家族都先後推行了改革,解放和調動個人力量,增強自身實力。而所有的改革無一例外都破壞了氏族制,於是春秋兩百年間,社會的基礎逐漸變化,由貴族社會轉向郡縣社會。

當韓、趙、魏三家取代晉國,田氏篡齊後,這四家成為新諸侯,標誌著戰國時代的到來。戰國時代,戰爭激烈,規模遠勝從前。

貴族組織在此後兩百多年的腥風血雨中歸於湮滅,多國共存的基礎不復存在。中國也因此最終走向了秦制的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