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道德經》:之第 六十九 章


管窺《道德經》:之第 六十九 章

第 六十九 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註釋】

行:《說文解字》註釋為,人之步趨也。步,行也。趨,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謂之行。爾雅。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析言之也。引伸為巡行,行列,行事,德行。從彳亍。彳,小步也。亍,步止也。

執:捕辠人也。辠各本作罪。捕者,取也。引申之為凡持守之偁。

兵:《說文解字》註釋為,械也。械者器之緫名。器曰兵。用器之人亦曰兵。

抗:扞也。旣夕禮注曰。抗,禦也。左傳曰。以亢其讎。注云。亢猶當也。亢為抗之叚借字。

若:擇菜也。若正訓擇。擇菜引伸之義也。從艸右。右手也。此㑹意毛傳曰。若,順也。又假借為如也,然也,乃也,汝也。又兼及之詞。

哀:閔也。閔,弔者在門也。引伸之凡哀皆曰閔。

【管窺】

兵法上素有這樣的說法:

不要充當挑起戰爭的一方,而應當作為奮起反擊的一方,“不得已而用之” 。

不要貿然地進攻對方,而應該反躬自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大道”,是否做到了“去甚、去泰、去奢”?是否能夠善持“三寶”?

做到了以上這些,就能夠得到廣大百姓的支持。有了百姓的支持,則不論接戰,還是議和,都能夠勝券在握,從容應對。

也就是說,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

不在於行軍佈陣的奇巧,

不在於前鋒士卒的兇猛,

不在於身體素質的強橫,

也不在於刀劍兵戈的鋒利,

而是在於順應形勢,與民同欲,上下一心。

因此,戰爭中,最大的禍患就是輕視敵人,輕易挑戰。輕敵,就會忽略“慈、儉、不為先”的三寶,就會“失道”。“失道”,就會導致危殆的情況發生。

在接戰雙方實力相當的時候,愛民惜物,厭棄戰爭的一方必將獲得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