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樑帝國的開國之君蕭詧是誰?他最終為何會憂憤而死?

文史磚家


在南朝近200年的歷史中(420-589年),先後經歷過宋、齊、梁、陳四個大朝代,但同時卻有個半獨立的小政權很容易被忽略,這就是與南梁、南陳都曾對峙共存過的西梁帝國。作為西梁開國之君的蕭詧,在位時期的經歷,完全可以用“窩囊”兩個字來形容。那麼,蕭詧是何許人也?他在位時都有哪些窩囊經歷?



蕭詧是梁武帝蕭衍之孫,昭明太子蕭統第三子,獲封岳陽郡王,官至雍州刺史。侯景之亂後,蕭詧的兄長蕭譽舉兵勤王,卻因遭人離間,被叔父蕭繹(梁元帝)攻殺。蕭詧為替兄長討說法,便率軍進攻蕭繹,結果大敗而歸,只好向西魏稱藩。不久,蕭繹平定侯景之亂,並在江陵稱帝,時在承聖元年(552年)。



蕭繹稱帝后,本應還都建康,但由於受到荊州士族的阻擾,最終竟然未能成行。不僅如此,此時梁元帝跟西魏間因為益州問題產生矛盾(侯景之亂期間,西魏攻取南梁的益州),雙方間關係迅速惡化。承聖三年(554年)十一月,在蕭詧的幫助下,西魏大將楊忠率軍攻陷江陵,梁元帝被俘後遭遇殘殺,年僅48歲。


梁元帝遇難後,西魏扶立蕭詧為帝(西梁宣帝),並把以江陵為中心、周圍三百餘里的區域劃歸他統治,但同時卻又奪走他的大本營-襄陽。就此,蕭詧在這塊彈丸之地上稱孤道寡,組建起屬於自己的小朝廷,一切規章制度沿襲南梁舊制,歷史上將其稱為西梁政權,又稱後梁。



雖然只是彈丸之國,但蕭詧的志向卻比較大,很想做個有為之君。為此,他任命心腹能臣蔡大寶為宰相,讓他幫助自己治理國家。蔡大寶足智多謀、曉暢政事,所提出的建議皆切實可行,因此常被蕭詧比作諸葛亮。至於其他臣子,如王操、魏益德、甄玄成等人,在建言施政方面也多有建樹。


不僅如此,蕭詧生性節儉,不好聲色犬馬之事,雖然性情猜忌,但基本上還能做到知人善任、厚撫將士。正因如此,蕭詧深得西梁國民的擁戴,將士們皆願為之效死。就這樣,蕭詧外倚強國、內任賢臣,使得小朝廷頗具規模,很有一番振興的風氣。



然而蕭詧雖為皇帝,但需要奉北朝的正朔,向北朝皇帝稱臣,本質上只是後者的附庸。不僅如此,北朝還在江陵設置駐軍,名義上是幫助他防禦南梁/南陳,但實際上卻是在監督他。身處四戰之地,管轄的地盤只有巴掌大,境內還駐有北朝的大軍,蕭詧除了忍氣吞聲做附庸,通過依附大國來求生外,並沒有其他法子。


其實在最初,蕭詧本可以擺脫做附庸皇帝的命運。當時,西魏剛剛攻陷江陵,老將尹德毅便勸說蕭詧利用宴請、犒賞西魏諸將的機會,將他們一舉剷除,然後安撫江陵百姓,並脫離北朝而自立。但是蕭詧既感念西魏的恩德,又擔心此計劃過於冒險,便沒有采納。等到江陵全城老幼都被西魏擄掠西去,大本營襄陽也被奪走後,蕭詧才追悔莫及,深恨錯失良機。



面對著疆域狹促、受制於人的局面,蕭詧雖然很不甘心,但卻既不敢又無力改變現狀,唯一能做的,便是終日吟誦曹操的詩句以自勵。大定八年(562年)二月,蕭詧因憂憤過度,導致背部發疽而死,終年才44歲(“詧疆土既狹,居常怏怏。每誦‘老馬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未嘗不盱衡扼腕,嘆吒者久之。遂以憂憤發背而殂。”見《周書·卷四十八》)。


蕭詧死後,太子蕭巋即位,史稱西梁明帝。蕭巋在位23年間,生活儉約、御下有方,並謹事北周、隋朝,因此境內相對安寧。蕭巋去世後,太子蕭琮即位,史稱西梁靖帝。蕭琮博學有文采,且弓馬嫻熟,是個文武全才的皇帝,但可惜生不逢時,偏偏遇上“千古一帝”-隋文帝楊堅,在位僅2年時間便遭遇亡國命運。


西梁廣運二年(587年),隋文帝徵召蕭琮入朝,並降封其為莒國公。就此,立國僅32年的西梁滅亡。隋朝雖然滅掉西梁,但對它的皇室成員卻極為優待,其中蕭琮後來官至宰相。而蕭琮的妹妹蕭氏則嫁給晉王楊廣為妃,後來則成為隋朝的皇后。



最後交代一下蕭皇后的結局。煬帝在位14年後亡國失位,並被部將宇文化及弒殺於江都,時在大業十四年(618年)。等到隋煬帝遇害後,蕭皇后又先後依附於許帝宇文化及、夏王竇建德、突厥處羅可汗,最終被唐太宗迎回長安居住,可稱得上是“六易其國”的皇后,這在歷史上也是一段“佳話”了。


史料來源:《周書》、《隋書》、《舊唐書》、《新唐書》、《北史》、《資治通鑑》等


文史磚家


蕭詧(同“察”),梁武帝蕭衍的孫子,昭明太子蕭統的兒子,自小胸有大志,也能做到知人善任,好學習、善寫文章,也養了一批心腹之人,如果是在“和平年代”,做個合格的君主應該還是沒問題的,可惜在南梁風雨飄搖之時,不過西魏扶持的一州之地的君主,時刻面對著西魏大軍的監視,無力扭轉大局,最後被北周所滅。

他之所以會憂憤而死,只因他是有心之人。蕭詧這個人“晚年”總愛讀“老驥伏勵,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感嘆領土狹小,有心殺賊,無力迴天。又時常會後悔沒有聽從尹德毅的話,驅逐西魏軍、招降王僧辯等人,再見自己的江山屋宇殘破,戰亂不息,更為自己威望不振、謀略無從實施而感到羞愧不已,豈能不常懷憂憤之心。

如果他是庸庸碌碌的君主,也許他可以樂不思蜀,得過且過;如果他是聖明君主,他也許可以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即倒。無奈他兩者都不是,只能徒喚奈何了。


水一白聊歷史


蕭詧是梁武帝蕭衍之孫,南北朝時期建立西梁,割據江陵襄陽與南陽一帶,後因為被西魏打敗丟失江漢地區,霸業未成,百姓被擼而憂憤抑鬱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