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遠征的斡難河畔是在外興安嶺的海參崴附近嗎?

紅星照耀神州


很抱歉,不在。

首先請看下圖:

海參崴,俄語符拉迪沃斯託克,位於亞歐大陸東面,阿穆爾和半島最南端,海參崴是他的原名。海參崴這個名字出自滿語,翻譯成漢語為“海邊的小漁村”,崴是窪地的意思,這裡因盛產海參,由此而得名。俄國人稱之為符拉迪沃斯託克,意思為“東方統治者”或是“統治東方”的意思。

據歷史記載,海參崴自唐、遼、金起,已有百姓再次墾殖繁衍。唐朝時,海參崴是渤海國率賓府地,金代屬於恤品路,海參崴在元朝時期稱永明城,明朝時,海參崴一帶就有女真部落從事漁獵生產,屬於奴兒干都司。

歷史記者的明成祖朱棣一共五次北征,進軍路線如下圖:

朱棣北征並不是如《大明風華》裡說的是最後一次打到斡難河,而是第一次,在永樂八年五月十三日,在斡難河大敗本雅失裡,之後又揮師攻擊阿魯臺,雙方在今蒙俄邊界斡難河東北方向交戰,明軍殺敵無數,阿魯臺墮馬逃遁。此時天氣炎熱,缺水,且糧草不濟,朱棣下令班師。

斡難河是古稱,現稱為鄂嫩河,也被稱為鄂倫河,屬於黑龍江水系,是黑龍江上游之一,也是蒙古的發祥地,1206年成吉思汗在這裡稱汗。

這應該是朱棣北征最北的地區,這一次北征,韃靼的武裝力量受到了重創,漠北均勢立呈傾斜,這種局面更由於瓦剌的日益驕橫而愈加嚴峻。而這卻與朱棣的均勢政策相悖而馳的。必然要威脅到明朝北方的安全。為了維持漠北均勢,解除重患,第二次北征已經勢不可免。

至於電視劇《大明風華》裡朱棣的最後一次北征,發生於永樂二十二年(1424)農曆正月,大同,開平(今天的內蒙多倫)守將又奏稱阿魯臺掠邊。渴望戰鬥的朱棣馬上決定親征。三月閱兵,四月出發。途中從俘虜口中得知阿魯臺在答蘭納木兒河。朱棣催軍疾進,六月至沙泉,接近答蘭納木兒河,命令前鋒陳懋率部前往偵察,回報沒有發現任何情況。

朱棣不信,又派張輔、王通等率兵循山谷大搜,結果發現周圍三百里竟無一人一騎,陳懋軍也由於糧盡從白邙山回到大營。在廣袤的漠北草原上,垂老的朱棣這個時候才開始冷靜下來,意識到自己的失誤。他略帶懺悔地說:“古王者制夷狄之患,驅之而已,不窮追也。且今孽虜所有無幾,茫茫廣漠之地,譬如求一慄於滄海,可必得耶?吾寧失有罪,不欲重勞將士。朕志定矣!”

帶著無言的失望、痛悔和慚愧,朱棣下令班師。當大軍到達榆木川(今多倫西北)時,這位六十五歲的大明君主,征戰一生、軍功卓著的英雄,便溘然長逝。


江畔初見月


明永樂八年(1410)二月,明成祖御駕親征韃靼。明軍一路北上,渡過臚胊河(今蒙古國境內克魯倫河),一直追擊至斡難河。明成祖揮師大破韃靼可汗本雅失裡,本雅失裡兵潰西遁;太師阿魯臺東奔。六月,明成祖追擊阿魯臺過闊灤海子(今內蒙古境內呼倫湖),連戰大破之,遂班師。

斡難河為黑龍江上源之一,源出蒙古國肯特山東麓,流入俄羅斯境內為鄂嫩河,下游為石勒喀河。十世紀後,斡難河上游為蒙古族世居之地;1206年成吉思汗於斡難河源即大汗位。

外興安嶺又稱大興安嶺、石大興安嶺,在黑龍江流域和俄羅斯勒拿河流域之間(《辭海》)。而海參崴(今稱符拉迪沃斯託克)在今俄羅斯境內綏芬河口東岸,瀕臨日本海。

從明成祖北擊韃靼的行軍、追擊路線及戰場來看,明軍進抵斡難河,轉戰東進過今內蒙古呼倫湖,並沒有進擊至海參崴;兩地相距數千裡之遙。


風光藝境


此河流經外興安嶺地區,但不流經海參崴。

外興安嶺位於黑龍江以北,在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的阿穆爾州的北端。

海參崴在俄羅斯被稱為符拉迪沃斯託克,俄語意思是"統治東方",它位於俄羅斯阿穆爾州最南端,是俄羅斯遠東最重要的城市。

此河即今天的鄂嫩河(也叫鄂倫河),是位於蒙古和俄羅斯境內的河流,屬黑龍江水系。此河與石勒喀河是黑龍江的北源,它發源於蒙古東北的肯特山東麓,北流經俄羅斯的石勒喀河後,流入黑龍江。


跪射俑


錯得離譜!斡難河在今天外蒙古的顎嫰河,與外興安嶺和海參崴都很遠。外興安嶺距海參崴也很遠。


星海燦爛


歷史和地理不分家,斡難河不靠海,位於蒙古高原。

斡難河是今蒙古國溫都爾汗市東北石勒河的支流,現在的名字叫鄂嫩河,這裡是成吉思汗的龍興之地,其於公元1162年出生在這條河河畔的迭裡溫孛勒答黑,這裡同時也是這條上帝之鞭征伐四方的大本營。

斡難河發源於蒙古小肯特山東麓,是蒙古部族的發祥地。1206年成吉思汗即位於此。1410年,明成祖朱棣率軍北征,在斡難河(今蒙古鄂嫩河)南追擊敗蒙古部族首領本雅失裡。


海東青奉天


不是的,斡難河畔是在蒙古國境內,而海參崴在俄羅斯境內,兩者相距很遠。

朱棣五次遠征方向主要是我國北方蒙古草原地域即現在的內蒙古和外蒙古地域。斡難河是今蒙古鄂嫩河。而海參崴在我國東部,現在叫符拉迪沃斯託克,位於亞歐大陸東面,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著名港城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最大城市。朱棣遠征方向不是海參崴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