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敬重的人:是以不對強者仰視,不對弱者傲視

別讓優越感,毀了你的教養

倉央嘉措說,“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

許多人以為,所謂尊重,是一種仰視,是弱者對強者的尊崇,是小輩對長輩的恭敬。

殊不知,真正的尊重,與教養相關,從不對上以卑微,對下目中無人。

可總有一些人,自我感覺膨脹,以為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別人通通要為自己讓道。

去餐廳吃飯,就對服務員顯示自己的優越感;搭車時,就對司機顯露優越感。

看到身邊人的失誤,則要自命不凡地指出錯誤,只為了刷存在感,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他們絲毫不顧及別人的心情和麵子,還以為給人上了一課,得意不已。

殊不知,在公共場合給人難堪,是最沒有教養的行為。

令人敬重的人:是以不對強者仰視,不對弱者傲視

最近,有個話題被推上了熱搜:“耿直”與“嘴欠”的區別,引發大家的討論。

其中,有一個獲得最高點讚的留言是這樣的:

我說話就是那麼直接,你擔待點兒。

對方回覆這位朋友:我就想直接給一個耳光,我打人就是這麼疼,你忍著點兒。

曾幾何時,心直口快一直被作為優點在我們的社交中盛行。

令人敬重的人:是以不對強者仰視,不對弱者傲視

殊不知因為“過直”而犯下的口過,正在影響著我們的人際關係。

正如宗薩仁波切所說:“很多時候,標榜自己說話直,只是不願花心思考慮對方的感受。”

說話過於直,如果發心不是為了對方好,有可能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毒舌,不是耿直,而是替對方考慮得太少。

心直口快的人,人際關係並不一定好。

今天看到朋友換了個新發型,哎呀,好老氣啊!明天看到同事穿了件新衣服,這個很便宜買的吧。

當你說完這兩句話以後,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

對方素質好,可能一笑而過,也不頂嘴,但內心可能已經有了受傷的感覺。

所以心直口快的人,傷人而不自知,人際關係越來越差。

看破不說破,是一種修養,也是我們生活中該有的智慧。

要做到言滿天下無口過。

令人敬重的人:是以不對強者仰視,不對弱者傲視

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才是真正高貴的人。

什麼樣的人是有教養的?

有人說,是懂得尊重別人的;也有人說,是會照顧別人感受的。

在我看來,一個人是否有教養,對待底層人的態度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去年國慶節,某聘請回國教授暴打環衛工一事,大家應該都有耳聞。

葛某獲得日本博士學位,在美國工作多年,是千萬級學科項目帶頭人,就是這樣一位學識淵博、溫文爾雅的教授,卻在街頭暴打環衛工。

起因是垃圾車停在垃圾站點作業時,阻擋了他的行車道路。

令人敬重的人:是以不對強者仰視,不對弱者傲視

按捺不住火氣的葛教授下車後連踹帶踢,將環衛工打倒在地,並大聲叫囂,你掙多少錢,我掙多少錢,你擋著我掙錢!

陳道明說: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沒教養,有的人沒有什麼太高的學歷和學識,但仍然很有教養,很有分寸。

有些人文化程度的確很高,但對比其面對底層的態度,教養瞬間碎成了渣。

教養不是逢場作戲時表現出來的謙遜和低調,而是對待底層人,依然謙卑有禮,以禮相待,這才是一個人真實的教養。

錢鍾書晚年時,請了保姆料理生活,保姆來自鄉下,文化程度也不高。

住院期間,無論吃任何東西,錢鍾書都只吃一半,剩下的一半留給保姆。

有一次,楊絳去醫院探望他,錢鍾書讓楊絳下次來的時候,帶3000塊錢。

楊絳不解,躺在病床上的錢鍾書要錢有什麼用。

錢鍾書就用家鄉話和楊絳交談了起來。

楊絳再來醫院時,給保姆遞了3000塊錢。保姆很詫異,楊絳指著躺在病床上的錢鍾書,笑著說,他聽說你家在蓋房子,怕你缺錢,叫我拿來給你的。

原來是一次趁錢鍾書睡覺之際,保姆和護士聊天,護士問她為什麼大老遠跑來北京。保姆說,家裡窮,正在蓋房子,需要錢。

令人敬重的人:是以不對強者仰視,不對弱者傲視

這話恰好被錢鍾書偷聽到了,為了怕傷到保姆面子,錢鍾書特意用家鄉話和楊絳說話。

錢鍾書並沒有自己名人的身份,對服務自己的保姆刁難,或是厭棄,反而心存關懷,處處為保姆著想,體現了一個文人真正的教養。

後來,錢鍾書去世,保姆傷感地說道,我幹這個的,有什麼地位呀。可是錢先生每次跟我說話,極客氣,十分尊重,生怕刺傷我。即使疼的要命,也忍著,生怕影響我休息。現在到哪裡去找錢先生這樣的人啊!

有些人就像是一面鏡子,站在那裡,你的所作所為都能透過鏡面反射出來。

你的教養,讓別人得到了尊重,同樣地,你也得到了尊重。

職業也絕不是被冷落和歧視的理由,因為在有教養的人眼裡,沒有所謂的職業高低和三六九等,所有人都是一視同仁的,一樣值得被尊重和善待。

衡量一個人是否有教養,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取決於他是否理解底層人的不易,體諒底層人的辛苦,尊重和善待每一個底層人。

令人敬重的人:是以不對強者仰視,不對弱者傲視

無微不至的教養,在你不經意間,也能洩露出你的靈魂;在你卑微的時候,也能彰顯你的貴族氣質。

被稱為“中國最後的貴族”的郭婉瑩,直到臨死前的一天,還要求自己無論如何都要穿旗袍。

文革期間,她能彎下高貴的頭顱去洗又髒又臭的廁所,但決不允許自己的妝容出現一點馬虎,用煤球爐蒸出帶有彼得堡風味的西式蛋糕,看書甚至要用鑷子翻書頁。

令人敬重的人:是以不對強者仰視,不對弱者傲視

畢淑敏說:“教養是細水長流的,具有某種堅定的流向和既定的軌道性。”它是後天養成的品質,但一旦養成,就深植於我們的骨髓。無論在什麼時候,展現我們的教養,等於展現我們靈魂的模樣。

教養不僅僅是發乎其外、如何待人接物的姿態;實際上是“為己”與“為人”的結合,正如有人總結過的:讓別人舒服,讓自己不憋屈。

當你需要吵吵嚷嚷向別人表現自己的教養之時,其實你已經沒什麼教養;而當你自信於自己的行為舉止,乃至生活方式、應世觀念,你無往而不是在表演教養,這就是所謂從心所欲的境界。


戰爭時期,有一張照片廣為流傳,記錄的正是英國國王到倫敦的貧民窟視察的狀況。

只見他站在東倒西歪的房子門前,禮貌地對裡面的老太太說,“請問我可以進來嗎?”

原來,真正有教養的人,早就忘了自己的“身份”,放下了自己的優越感。

我們都是芸芸眾生的一員,雖然有貧富之差,但沒有貴賤之別。你對待他人的態度裡,藏著你的教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