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朱元璋的死敵陳友諒?

我叫貓小白


我們現在接觸到的陳友諒的形象大多是負面的,多是朱元璋是政治角逐中的最終勝利者,他消滅了群雄,建立了大明王朝,從而有人把他標榜為反元英雄,戴上了農民起義軍領袖的桂冠。他的一切行動就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是順應歷史潮流的。反之,陳友諒作為朱元璋的對手,似乎就成了逆歷史潮流的反叛,後世不僅不承認他是反蒙漢地主階級的俊傑,而且還被扣上了是“野心家”的帽子,但實際上,陳友諒並非那麼不堪。



出生貧寒

陳友諒(1320年-1363年10月3日),湖北沔陽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農民起義領袖,中國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 陳友諒自幼家貧,出身漁民之家,其祖父陳千一原本姓謝,入贅陳家,自此改姓為陳。陳友諒和他的老對手不一樣,沒有因為家境貧寒就安穩的討生活,自幼就勤奮好學,閒時就學習武藝,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也促成了他堅毅果敢的性格。

參加義軍

蒙古統治者將當時把全國劃分為四等人:一是蒙古人;二是色目人,其中包括西夏、回回等西北各少數民族;三是漢人,包括契丹、女真和原來金朝統治下的漢人;四是南人,指長江以南的漢人和西南各少數民族。漢人在元朝時期屬於最低等的民族,對漢人視如草芥。元朝末年蒙古統治者變本加厲向漢人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民族壓迫十分嚴重,漢人被掠奪更為常見。


面對如此的暴政與殘酷的欺壓漢人,陳友諒胸懷推翻元朝的統治決心,在倪文俊復破沔陽,陳友諒於黃蓬起義,加入紅巾軍。胸懷大志的陳友諒,憑藉自己的一身武藝和過人的膽略履立軍功,很快就升為元帥級別,並且他的起義軍所到之處,紀律嚴明,他們摧富益民,掠富濟貧,得到了廣大貧苦農民的熱烈擁護。

倪文俊意圖謀害義軍首領徐壽輝,失敗後投奔陳友諒,後被陳殺之併吞並其軍隊。這件事看上去是陳友諒殺害自己的戰友,但實在是倪文俊做的過分了。倪文俊個人貪圖高官厚祿,在元朝的誘惑之下準備妥協投誠,企圖走上背叛起義軍的道路,雖然後來未能與元朝談攏,但是這一行為已經表明此人私慾太大,起義不是為百姓,僅僅是為自己的私慾,在高官厚祿面前隨時都可以叛變。後權力慾膨脹,意欲取徐壽輝職位而代之,篡奪帝位。

在革命尚未成功之際,倪文俊這樣做實是搞內部分裂,削減義軍的實力,後果很有可能就是反元事業的失敗。不管陳友諒主觀想法如何,是否只是想吞併其軍隊,從現實情況來看殺了倪文俊,安定了人心,維護了團結,使起義軍一致對抗元統治者,可以說陳友諒為反元事業辦了一件好事。

野心膨脹



隨著陳友諒的實力逐漸壯大,野心也開始膨脹,殺掉義軍首領徐壽輝,陳友諒便以採石五通廟為行殿,即皇帝位,國號漢,改元大義。 這也為其後期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因為大漢將士多數是天完舊屬,對陳友諒的篡權奪位深為不滿,在戰爭中相繼倒戈降朱,使陳友諒接連敗北。

歷史評價

傳統文獻中通常故意製造朱元璋以弱勝強的印象,將陳友諒的主要功績忽略不計;附會天意,明示朱元璋乃君權神授;誇大個別細節,塑造陳友諒失敗形象,對陳友諒的評價有失偏頗。 陳友諒故居位於湖北沔陽(今仙桃市沔城回族鎮),原名元廟觀,後改名玄妙觀。1941年,國民黨一二八師師長王勁哉縱火燒城,玄妙觀化為一片廢墟。1984年,沔城人民為紀念他,在玄妙觀重修陳友諒故居。陳友諒還是以正面形象留於後世,並未像秦檜之流遺臭萬年。



陳友諒以社會底層的形象出現在那段歷史,敢於反抗暴政,並且憑藉自己的才能為推翻元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雖然後期叛變自己的首領是其一生的一個汙點,但我認為他對其統治區的並未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其歷史地位還是值得肯定的。


棍哥觀史


陳友諒是如今湖北省仙桃人,乃是漁夫出身。雖然是個漁夫,但他少年讀書、膐力驚人。1355年,徐壽輝派遣倪文俊攻破沔陽,陳友諒趁機起義加入紅巾軍。陳友諒戰功赫赫,很快就成了元帥。然而兩年以後,倪文俊背叛徐壽輝,投靠陳友諒,陳友諒直接誅之,將倪文俊的力量吞併。


元末,天下農民起義不斷,烽火四起,而陳友諒的勢力可以說是最強悍的一支。

明太祖朱元璋稱:友諒亡,天下不難定也。

《朱元璋系年要錄》:至傾國六十萬嘗試江流、牧野、昆陽、赤壁、淝水、古帝王豪傑能用其眾者,未之有聞。

然而,陳友諒始終是個梟雄,並非英雄。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陳友諒是混元霹靂手成昆的徒弟,為人陰狠奸詐,善於權謀。雖然這是藝術加工的誇大,但歷史上的陳友諒,雖然沒那麼嚴重,但的確是個狠辣無情的人。

倪文俊,曾經一手提拔陳友諒的人,然而卻在危難之際被陳友諒殺了;

趙普勝,徐壽輝手下四大幹將之一,因為妨礙到了陳友諒攫取權力,被陳友諒所殺;

徐壽輝,陳友諒原本的主子,讓權給陳友諒後,被陳友諒所殺。

清朝張廷玉:陳友諒性雄猜,好以權術馭下。陳友諒、張士誠起於刀筆負販,因亂僭竊,恃其富強,而卒皆敗於其所恃。

陳友諒能夠迅速崛起,是因為他的才能與絕情,然而他最大的失敗,也來自於他的薄情寡義,所以他只能是梟雄。不過陳友諒死後,其龐大的水師被朱元璋所繼承,成就了後來強大的明朝水師。


澹奕


桃花在寫讀明朝那些事和寫讀水滸的阮氏三雄時對陳友諒做過詳細地解讀,總得來說桃花認為陳友諒的一生是性格決定命運的悲劇。性格決定命運,誠如此言,反觀他同時代的人,都逃不出這個宿命。陳友諒敗了,敗在他畸形的偏激上,雖然他強大得令人戰慄;張士誠敗了,敗在他骨子裡的軟弱上,雖然他堅強得無法征服;朱文正敗了,敗在他無可救藥的跋扈上,雖然他如流星般燦爛過;朱元璋贏了,但早晚他也會敗,敗在他烙印在心底的悲慘的經歷和狹隘的三觀上。但就算是這樣,那又如何呢,雖然無法擺脫身上的枷鎖,但我已跳出過最動人的舞蹈,此生無憾,是的,此生無憾了。

陳友諒,沔陽漁家之子,父陳普才有五子,陳友諒排行第三,和宋三郎完全一樣。少時讀書,略通文義,膂力過人,閒習武藝,曾任縣裡的小吏,但這並非他的目標,這也和宋江類似。  

1355年正月,徐壽輝遣其將倪文俊復破沔陽,陳友諒於黃蓬起義,加入紅巾軍,初為簿書掾,後以功升元帥。  

1357年九月,倪文俊謀害徐壽輝未成,逃奔黃州,投奔陳友諒,陳友諒乘機殺了倪文俊,吞併了他的軍隊,自稱宣慰使,隨即又稱平章政事。  

1358年,陳友諒率軍攻陷安慶。四月,破龍興路、瑞州。五月,分兵攻取邵武、吉安路,而自己則領兵進入撫州。八月,破建昌路。九月,破贛州。十一月,破汀州。  

1359三月,破衢州、襄陽路。十月,遣部將王奉國攻信州。陳友諒駐守安慶,驍將“雙刀趙”趙普勝成為朱元璋心腹之患,朱使離間計讓食客誇讚趙的功勞,趙居功自傲,陳友諒由此懷恨心中,於趙普勝為他準備的歡迎宴上誅殺趙普勝。徐壽輝想遷都龍興,陳友諒不同意。  

1360年,徐壽輝仍然決定遷都龍興,倉促從漢陽出發,臨時駐紮陳友諒的轄區江州,陳友諒命士兵埋伏在城外,然後將徐壽輝迎入城中,馬上緊閉城門,將徐壽輝所部全部消滅。隨即以江州為都,挾奉徐壽輝居於此地,而陳友諒則自稱漢王,設置王府官屬。四月挾持徐壽輝自樅陽攻克池州,隨後張德勝的援軍收復了池州。五月,進攻太平。但太平城堅不可拔,於是陳友諒軍便利用大型船隻靠近西南城牆,士兵們順著船尾爬過矮牆進入城內,攻克太平城,殺守將花雲。  

此後,陳友諒便愈加驕狂。陳友諒部進駐採石磯後,他派遣部將假裝到徐壽輝面前陳述事情,趁機安排壯士用鐵器擊碎徐壽輝的腦袋。  

徐壽輝一死,陳友諒便以採石五通廟為行殿,即皇帝位,國號漢,改元大義。  

之後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大戰朱元璋,先後以絕對的水上優勢戰敗於龍灣、安慶爭奪戰失敗、久攻洪都不下、鄱陽湖水戰中被流失擊殺。

2、陳友諒的三觀   

明月評:從小就飽受別人的歧視,唾罵,以及那種看見他就躲得遠遠的行動和眼神,使得他心中有著深厚的自卑感,對他而言,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靠自己!往上爬,不斷的往上爬,直到那最高的頂點,那些瞧不起我的人最終要在我的面前低下頭來。在他的心中,唯一重要的就是權力和地位,是當他高高在上的時候,無人再敢藐視他!  

桃花評:論扭曲程度,陳九四比朱八八更可憐。最起碼朱曾經也還有過溫馨幸福的家和無憂無慮的生活,最起碼朱一直都有一群願意尊他為大哥的光屁股兄弟,最起碼朱有一個親愛溫暖的馬姑娘,所以朱的暴戾與刻薄是有針對、有指向、有重點的,他可能憎惡權貴、富豪、官員、地主、商人,但他依然相信正義、善良、正直,他對他熟悉的農民、親人、朋友還有著最起碼的信任,他堅持的理想依然是要除暴安良地消滅掉欺負窮人的不合理。所以,陳友諒比朱元璋更可怕、更偏激、更魔性一些,他的人性裡除了堅忍、果敢、真小人的坦蕩外,沒啥正方向的正能量的東西了,物極必反。這種近乎瘋狂的執念驅使出的動機往往是動力滿滿的,但這樣的動機唯一的缺陷就是不能遭遇挫折,遇風即倒。

3、陳友諒的真小人  

明月評:陳友諒雖然算是個不折不扣的不講道義的人,但他卻是一個敢做敢當的人,他的大漢國的年號是“大義”。真是夠狠,弒君奪位的人居然敢把自己的年號取名大義,這又告訴了我們一個信息,這是一個不遵守遊戲規則的人,在他眼裡,什麼仁義道德都是狗屁,你們不是不恥於弒君的行為嗎,道學先生們,我就做給你們看看,我的年號就叫大義!誠然,這樣的一個人是難於對付的,要對付這樣的人,君子的做法是不行的,守規矩是不行的。  

桃花評:我就佩服陳友諒兩點,一是骨頭硬,估計和脾氣倔有關,二是這種真小人的坦蕩勁。小人,不用你們說,我就是小人啊,你們不是都高尚,都大義,都不齒我這個小人嘛,那我就把你們的大義做成旗掛我頭上,當成擦屁股紙放我臉上,來啊,來啊,你們都來,來唾罵我,來鄙視我,來指導我啊,看我不笑著打死你丫個偽君子也好真好漢也罷,我就是我,被你鄙視慣了的現在的漢王未來的你們的皇帝陳友諒,服不服,隨你便,關我屁事兒啊。

4、陳友諒的戰術風格  

明月評:陳友諒指揮作戰有個很大的特點,這個人似乎從來不去仔細研究作戰計劃,而是率意而為,打到哪算哪,這個特點也一直讓他為軍事專家所詬病,但客觀看來,這正是他的作戰特點,也是他的指揮藝術的精華之處。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要攻擊什麼地方,敵人能知道麼?碰到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誰能頂得住?  

桃花評:這樣的率性而為,恐怕不只是盲目自信,更多的恐怕是陳友諒的極端猜忌,除了他自己,估計他誰都不會相信。那就率性而為吧,看你們誰有機會出賣我,看我陳友諒是不是很狡猾很聰明啊。什麼,你們不這樣認為,隨便,我就是我,就是這麼讓你們恨得牙癢癢,怎麼樣,你們怕不怕啊?

5、陳友諒的殺大哥  

明月評: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陳友諒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用八個字可以形容他,心黑手狠,膽大妄為,從他後來的行為看,確實沒有什麼是他不敢幹的,別人把義氣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卻把義氣當成狗屎。別人不敢殺上司,殺兄弟,他幹起來毫不猶豫,幹完後還大大咧咧的承認,就是我乾的,你能怎麼地。  在徐壽輝的部隊裡,兄弟義氣是為人看重的,如果有誰背叛了兄弟,是要受到大家的鄙視和懲罰的。  

桃花評: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條規律特別適用於心狠手辣不擇手段的師生或上下級間,當老師的切記不要低估了你徒弟在這方面的學習模仿能力,徒弟出師的第一步往往就是要先完成欺師滅祖的畢業典禮。  講義氣的團隊裡出了不講義氣的,成功奪權成為新頭領,他最終肯定要為這個不講義氣埋單,瓦崗李密和漢軍陳友諒都逃不掉這個出來混早晚是得還的宿命。

6、陳友諒的殺兄弟  

明月評:陳友諒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失去的遠比得到的多。從士兵的竊竊私語和議論中,從部下那異樣的眼神中,他似乎感覺到了什麼,但他並不在乎,自己控制了最強大的戰爭機器,自己就是最強大的人。變化就在人們的心裡,這是一個背信棄義的人,人們對陳友諒的評價大抵如此,從此天完的士兵們不再為了建立自己那理想的天完國打仗,他們打仗只是要拿餉銀,活下去。而一支沒有理想,只是為吃飯打仗的軍隊是沒有戰鬥力的,而且很不穩定。  

桃花評:隊伍有很多種,有僅靠裹攜而成的烏合之眾,如流民、潰兵、土匪,只能欺負欺負沒有武裝的老百姓,一擊即潰,徒有聲勢;有吃糧服役掙餉的常規武裝,如壯丁、兵戶、保安團、自衛隊,只能乾乾運糧草、修工事、掃戰場的保障工作,無戰鬥力,只佔個人頭數量;有以此為樂、以此為生、以此謀利的彪悍隊伍,如僱傭兵、遊牧民族的騎兵,打順風仗往往如狼似虎、來去如風,破壞力極大,但一遇挫折傷損,往往便兵敗如山倒;有行動一致令行禁止如戰爭機器般的隊伍,如死士、敢死隊,能打血仗、硬仗、攻堅戰、拉鋸戰,但打不了力量懸殊的絕命戰、翻身仗。唯有有理想有信仰,知道為誰而戰為什麼而戰的隊伍才是最強大的,如抗日的隊伍、紅軍、志願軍,他們是隻能消滅肉體卻永遠也不可戰勝的,是隻能被打死卻打不敗的,老兵不死、只有凋零,就是此等隊伍的軍魂。

7、陳友諒的耐心  

明月評:他不是一個有耐心的人,和朱元璋從至正二十一年打到至正二十二年,都是小打小鬧,他沒有這個心情和貧農朱元璋鬧下去。他在等待一個最佳的時機,在此之前,先忍耐吧,朱元璋,你終究會露出破綻的。  

桃花評:沒有耐心的人偶爾表現出一點耐心,那真的不是耐心,而只是他實在沒有更大的耐心去繼續耗下去,他是在等待能畢其功於一役的時機,去徹底結束他的耐心。

8、陳友諒最厭惡的其實就是自己

  明月評:陳友諒的性格弱點註定了他一定會進攻洪都。他是一個心黑手狠的人,一直都在背叛和欺騙中生活,對這些東西並不陌生,洪都的投敵對他而言應該並不是什麼意想不到的事。但從心理學上來說,像他這樣的人最忌諱的就是被人所背叛,對一個人而言,他最厭惡的往往就是自己所擅長的。屬於我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只許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我,是這類人的通病。

  桃花評:真小人可以坦蕩地承認自己的小人,卻絕對不允許別人對他也小人,原因很簡單,其實最看不起他們的人恰恰就是他們自己。是的,一個人最憎惡的往往就是自己本身最擅長的。

9、鄱陽湖決戰前陳友諒的感言

  明月評:從我參加起義開始,腦海中似乎就沒有信義這兩個字,為了走到現在的位置,我殺了很多人。倪文俊賞識我,提拔了我,對我有知遇之恩,我殺了他。趙普勝是個老實人,對我很尊重,把我當兄弟看待,我殺了他。徐壽輝把權力讓給我,只想活下去,我殺了他。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不是嗎,心黑手狠才能取得勝利,因為在你弱小的時候沒有人會可憐你!我相信我所做的沒有錯。為了今天的權勢和地位,我不稀罕什麼名聲,讓那些道學先生罵好了,手中的權力和武力才是最重要的。我背叛了很多人,他們不再信任我,隨時可能背叛我,但只要我擁有最強的力量,我就能控制一切!終於走到今天這一步了。一定不能輸,如果我輸了,一切就全完了!我不想再被人唾棄,被人看不起,我要屬於我的尊嚴!朱元璋,來吧,我在這裡等著你!

10、陳友諒的幸運  

明月評:徐達善謀略,李文忠善奔襲,常遇春善突擊,馮勝善側擊,朱文正善防守。但要說到勇猛,天下無出張定邊之右!張定邊,是陳友諒的兒時夥伴,也是他的死黨,早在湖北時就陳友諒、張必先結拜為兄弟,發誓生死與共,陳友諒一生多疑,唯有對此人極為信任。  

桃花評:遺憾張定邊不是朱元璋的,也慶幸張定邊不是朱元璋的,這樣的英雄各為其主,這樣的勢均力敵,才是精彩上演的基礎。陳友諒、張定邊、張必先也算得上是元末的桃園三結義了,刻薄無情至變態的陳友諒,能有這樣兩位頂天立地、肝膽相照、矢志不渝的生死弟兄,何其幸甚啊。

11、陳友諒為什麼會失敗  

明月評:一統天下的夢想和雄心壯志就這樣破滅,來時的龐大艦隊和六十萬軍隊,如今只剩下敗卒殘兵,這對於梟雄陳友諒而言,其實並不算什麼。兵沒有可以再招,艦船可以再造,讓他不理解的是,自己為什麼會失敗?我不缺乏駕馭手下的謀略,沒有婦人之仁,我敢於殺掉所有阻擋我前進的人,而不畏懼人言,這是常人無法做到的,我比所有的人都心黑手狠,為什麼會失敗?我已經擁有了最強的軍隊和戰爭機器,我的部下為什麼會背叛我?陳友諒是永遠找不到答案的,因為答案就在他的行為模式中,從他殺害自己的兄弟和首領的那一刻開始,他的將領們已經充分理解了他的準則,那就是誰有力量,誰更狠毒,誰就能控制一切!仁義、道德、誠信都是不存在的。當這些行為被他的將領們當成人生的信條後,他的軍隊就成為了千萬個狠毒的陳友諒的集合體。這樣的集合體就類似金庸小說裡的星宿派,一旦陳友諒倒黴,每個人都不會繼續效忠於他,而是上去狠狠地踩上一腳,落井下石。陳友諒陰險毒辣,他的將領們比他還要陰險毒辣。陳友諒迷信暴力統治一切,他的將領們比他更迷信暴力。當他的生存基礎——暴力,被人掀翻後,他也就沒有任何底牌了,等待他的只有滅亡。  

桃花評:陳友諒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他選擇了一條短平快的捷徑,這類似於吃興奮劑、服壯陽藥,藥效雖特別明顯,但副作用十分巨大,如果不能一鼓作氣地直抵目標,就會被迅速反噬得屍骨無存。

12、給陳友諒一個公正的評價  

明月評:毫無疑問,陳友諒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壞人,但在那個亂世裡,他的行為法則卻是當時通用的選擇。如果要生存下去,這似乎又是必然的選擇,他的錯誤在於將這種法則發展到了極致。直到走火入魔的地步,迷信暴力,不講基本的信義,使他喪失了人心。但他又是一個真正的梟雄,他壞事作盡,卻又敢作敢當,具有極強的軍事和政治才能,反抗元朝統治,能夠自始至終,從來沒有向元朝妥協,堅持到了最後。從這個角度看,他也是條好漢。可惜,在這個亂世裡,他只是個梟雄,真正的英雄是朱元璋。  

桃花評:陳友諒的失敗不是說暴力和強權的無效,只是證明要相信實力、敬畏暴力,但是不能迷信暴力,成熟的政治家往往都是陰的陽的粗的細的明的暗的軟的硬的白的黑的,想用啥用啥,想咋用咋用,真真是運用之妙得乎一心,哪能像老陳這樣的實心眼、認死理、一條道走到黑。在這樣的亂世裡,我們無力去苛責陳友諒的道德底線,但我們不得不敬佩他蔑視規則的強者本色,不得不佩服他敢做敢當的彪悍進擊,你是個值得尊敬的對手,你無愧於這個精彩的時代,你的人生波瀾壯闊,你可以昂首而去了,感謝你,用你的方式,替我們篩選出了一個更為合格的朱元璋。

喜歡桃花的朋友,請關注我,桃花讀水滸。


桃花讀水滸


1、不徇私情,誅殺叛逆,為天完紅巾軍發展壯大立下汗馬功勞;

2、旗幟鮮明,徹底反元,加速了元朝的崩潰滅亡;

3、勇於攻堅,百折不撓,給元朝統治階級以沉重打擊,推進了新舊王朝的更替;

4、摧富益貧,推行屯田、倉儲,尊崇商賈,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5、發展水軍,首創武昌船廠,推進了中國水軍和造船業的發展。

所以撫今追昔,我們不得不承認:陳友諒不愧為叱詫風雲的歷史英雄人物!


趙子275665796


陳友諒:1320年—1363年,元朝末年起義軍首領之一。

1363年,鄱陽湖大戰中,陳友諒不敵朱元璋,中箭而死。

陳友諒與朱元璋有許多的共同點

二人都是出身平民,嚐盡人生疾苦,養成殘忍、無情的性格,立志出人頭地。

用兵用人,有較強的軍事才能及戰術策略。

陳友諒與朱元璋一樣都是屬於那種藝高人膽大的那種人,因此能在亂世之中成為梟雄人物。

成也無情,敗也無情

由於陳友諒的無情,能果斷決定戰事,因此戰鬥能力極強,連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迅速成長為起義軍中力量強大的一支隊伍。

但也由於陳友諒的無情,他的屬下對他不敢忠心,在鄱陽湖大戰中,陳友諒30名大將有29名都投降了朱元璋。

作為將領這實在是一大敗筆。

鄱陽湖大戰,陳友諒失利

大戰期間,朱元璋給陳友諒寫了兩封信,信的內容大致如下:“我想與你約定,你我各安一方,以待天命。你卻盤算失誤,重新挑起戰端。你即便僥倖生還,但也應當取消帝號,坐待真正的主人,不然將會喪家滅姓,到那時就悔之晚矣。”

陳友諒收到信後怒不可遏,不予回信。

但是最終那一戰陳友諒不敵朱元璋而死。


我是扒哥歷史,一名歷史愛好者!


閩東小村66666


陳友諒是一個真小人,也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如果換在其他的時代,比如楚漢爭霸時期,也許建功立業的就是他。可惜他和朱元璋生在同一個時代。

陳友諒是一個漁民出身,從小就在漁船上長大,身上總有一股魚腥味。每個人看到他都躲,這讓陳友諒從小就發誓,以後絕不讓任何人看不起自己。後來,他加入了起義軍徐壽輝的軍隊,被當時天完政權的宰相倪文俊賞識提拔,很快就成為天完政權的骨幹將領。這個時候的陳友諒,慢慢展現出了他真小人的一面。他先是嫉妒趙普勝的能力和戰功,陷害他要謀反,結果趙普勝被冤殺。其他的將領看在眼裡,紛紛側目。比如丁普郎和傅友德。他們擔心也被陳友諒陷害,所以就投了朱元璋。

後來倪文俊因為和徐壽輝不合,意圖造反,還聯絡陳友諒。結果第二天,徐壽輝就收到了倪文俊的首級。在剷除了倪文俊之後,陳友諒基本控制了天完政權的全部力量。最終,他把目光投向了那個坐在上面的人,徐壽輝。在一個破廟裡,陳友諒砸碎了徐壽輝的頭,取代他成為天完政權的領導者,並定國號為大義。陳友諒是一個十足的小人,他忘恩負義,但是偏偏把自己的國號定位大義。也就是說,他從來不認為他自己做的有什麼不對,這就是他的人生價值觀,他不在乎別人的看法。

後來陳友諒的勢力發展的越來越大,但是他的部下也越來越心寒,覺得這個主公心思歹毒,跟著他一點安全感都沒有。一個沒有信仰的軍隊,是沒有戰鬥力的,所以他最終輸給了朱元璋,並被冷箭殺死,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陳友諒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行為,從來不為自己的行為矯飾,但是他不明白一個道理,在戰爭中,從來不是比誰的船堅炮利,比誰的軍隊數量多,而是人心所向,只有能夠凝聚人心的人才會在慘烈的戰爭中笑到最後。所以陳友諒雖然是真小人,但是最後還是輸給了朱元璋。


小石頭LEO


陳友諒這廝(請原諒我用“這廝”來稱呼他,因為實在是不知用何來稱呼他),確實當世梟雄無疑,也差點問鼎中原,小說和電視劇中都把這廝的陰狠毒辣詳細的刻畫出來,以至於好多人一想起這廝,都會心裡猶如爬過一條毒蛇。那麼真實的陳友諒勢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陳友諒漁民出身,這個職業在古代可算是風裡來雨裡去,因為漁民一般吃住行都在船上,“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天天打魚和海水打交道,身上免不了沾上些魚腥味,所以小時候的陳友諒經常因為出身遭受別人的嘲笑和冷眼。有的人會因此而鬱郁不得志,而有的人卻因此而更加努力向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陳友諒屬於第二種,因為陳友諒渴望出人頭地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努力,而是讓那些人永遠閉上嘴。

陳友諒讀過書,之後又在老家的縣衙裡當了一個小小的公務員。當時天下大亂,徐壽輝起兵之時便登基稱帝,國號叫“天完”。為什麼叫“天完”呢?從字面上看,天完是大元上分別加了一橫和一個寶蓋,意思就是想要借“天完”來壓倒“大元”。而徐壽輝就是天完國的第一任皇帝。

天完國的丞相倪文俊統領軍政大權,也是陳友諒在這亂世中投奔的第一個對象。倪文俊同樣出身漁民,相同的出身讓陳友諒對倪文俊心裡上有了一份獨特的支持。由於陳友諒之前的工作是縣吏,加上陳友諒對政務的熟悉,很快便被委以重任,去駐守天完國戰略要地黃州府。

之後,徐壽輝和倪文俊由於政見不和鬧翻了,倪文俊又落的一個喪家之犬的局面。他想起了他親自提攜的陳友諒,他自認為的心腹大將,覺得陳友諒肯定會幫助他東山再起的。

倪文俊興沖沖的去了黃州,沒想到的是陳友諒“左右埋伏刀斧手,只等摔杯為號”將倪文俊的頭顱砍下。面對自己的貴人,自己的恩人,陳友諒一點沒有手軟,手起刀落,如此的兇狠,陰險。不過陳友諒的所為也看出他的眼光不止是一個小小的天完國,而是整個天下。

之後,陳友諒故技重施,擒殺天完國舊部趙普勝,最終導致天完國內部四分五裂。覺察不妙的天完國皇帝徐壽輝也準備跑路,被陳友諒軟禁在江州。

陳友諒的無情無義讓人覺得,他像一隻沒有情感的機器一樣,只有不斷提升的權利和地位才能滿足其無休止的慾望,而隨著他慾望的增長,陳友諒的軍隊實力也一步步的提高,之後鄱陽湖決戰中的鉅艦和火炮便說明了這一點。

陳友諒的隊伍越來越壯大,得到的城池也越來越多,而他看著被軟禁在身邊的徐壽輝也越來越不順眼。終於,在採石磯的五通廟中,他用一把錘子砸死了徐壽輝,並建立了自己的政權。而諷刺的是,他用的年號竟然是大義。

這廝從漁民出身,一步步靠自己的無情無義走到了皇帝的位置,而歷史卻不容這樣的人成為天下之主。從他起事之初,他殺了自己的恩人倪文俊,殺了天完國的重將趙普勝,殺了自己的主子徐壽輝。而這些做法帶來的後果就是很多大將投奔到對手朱元璋旗下,自己的士兵在戰敗後也沒有一個願為其死戰獻身的。這樣的人,註定是得不到天下的。

陳友諒的一生不能算是梟雄的一生。雖說梟雄必須得心狠手辣,但要是不見義氣、不講人情,這樣的人也不配稱之為梟雄。


田之雲


陳友諒的老家是湖北仙桃,朱元璋消滅陳友諒後,為了消除其在民間的痕跡和影響,把陳友諒故居進行改造,改為一座道觀。這說明,在朱元璋眼裡,陳友諒份量不輕。

窮苦人。陳友諒的出身比朱元璋好一點,是漁民的孩子。他本來應該叫“謝友諒”,因為祖上太窮,以至於倒插門才能娶到老婆,所以他出生後只好改姓。不過,祖上的選擇是對的,陳友諒成長得更順利,到縣政府當上了文書,總算有一分體面而且穩定的工作,比朱元璋到處討飯強多了。

冒險家。有穩定工作卻跑去造反,能做出這樣選擇的人不多,陳友諒是其中一個。20歲能看到60歲什麼樣子,陳友諒不願意過這樣的生活,他想冒險。所以,當反賊頭子徐壽輝率領紅巾軍路過陳友諒家鄉時,他毅然投筆從戎,投身反政府武裝。

殺人犯。陳友諒成長為一方軍閥,離不開兩個恩人,但又殺了這兩個恩人。加入反政府大軍後,陳友諒還是幹老本行——文書。這可不是陳友諒想要的,得改變。怎麼辦?他傍上了起義軍二號人物倪文俊。倪是陳友諒的老鄉,也是徐壽輝的丞相。果然,此後陳友諒進步神速,很快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將。後來,倪文俊欲取代徐壽輝,失敗後投奔陳友諒。萬萬沒想到,陳友諒居然恩將仇報,把倪殺了,用倪的人頭向徐壽輝表忠心。後來,他又殘忍地殺掉徐壽輝——派人用200斤的大鐵錘把徐砸得腦漿四濺。陳友諒取而代之,完成了從小公務員到大軍閥的華麗轉身。

善戰者。陳友諒最後被朱元璋滅了,其中有不少偶然因素,並不能因此認為陳友諒在軍事上是個草包。其實,陳友諒非常能打。1358年,陳友諒打了一場著名戰役,奠定了自己在軍事上的位置——圍攻安慶,擊敗元軍名將餘闕,殲滅3萬元軍精銳!在與朱元璋的部隊對陣時,陳友諒也曾設計打敗朱元璋麾下得力干將花雲——太平之戰。太平是應天(今南京)西大門,位於現在的安徽當塗。花雲是員猛將,類似曹操麾下許褚之類的人物,他一出現在這場,敵人常常不敢靠近。果然,陳友諒連攻三天毫無成效。最後,陳友諒用了一個計策,不僅成功破城,還活捉花雲。原來,太平城牆臨江,第四天江水暴漲,陳友諒下令戰船開到太平城牆的西南角——這裡城牆最矮,船尾與城牆平齊,船頭還高過城牆。這樣一來,陳友諒的部隊不用搭雲梯就能順利殺入城中。花雲只有3000人馬,哪裡是對手,當然只有敗死一條路。

也許是前面太順利了,陳友諒在最後關鍵的兩次戰役中失敗了。一次,他沿江東下,躊躇滿志想滅了朱元璋,不料中計,在龍灣之戰大敗;後來,他遭朱元璋反攻,在鄱陽湖大戰中兵敗身死。這兩仗都有一些偶然因素左右了戰事成敗,並非全因陳友諒軍事指揮失誤。


腦洞大開的歷史


本文參考《明朝那些事兒》

陳友諒跟朱元璋一樣,相貌不凡,且寫得一手好字。

他不相信元朝的糖衣炮彈,在最危險的時候也沒有與元朝暗通消息,但是朱元璋在最危險的時候曾與元朝暗通消息,他徹頭徹尾地反抗元朝,是個有決心有毅力的漢子。

因為他讀過一些書,比較有主見,對事情判斷很準確,這點也像朱元璋,所以很快得到了徐壽輝及丞相倪文俊的信任。陳友諒是一個心狠手辣,無所畏懼的人,沒有什麼是他不敢幹的,為了權利殺一路提拔自己的師傅,為了權利殺有八拜之交的兄弟,為了權利連高高在上的皇帝也可以殺掉。而且殺掉之後也不隱瞞,還是大大咧咧地承認,彷彿一場遊戲,還挑釁說道:“就是我殺的,你能把我怎麼樣?”這讓我想起來軒轅劍裡的宇文拓,他面對曾經被他殺害的人的後代,非常平靜地承認了,還帶一絲戲謔。別人以為抓住他了,卻讓他輕鬆地逃脫了,他笑稱,忘了告訴你,我不是人。所以,這樣的牢籠對我沒有用。

當然了,有什麼樣的師傅,就有什麼樣的徒弟。他師傅從來不講義氣。所以徒弟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把他殺了。

別人把義氣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卻認為義氣是狗屎。

為什麼他性格如此極端,且殺人不眨眼呢?

因為他小時候是身份最低等的漁民,吃住都在船上。身上一股魚腥味,別人都看不起他,他們歧視的目光,無休止的唾罵,讓他有很強的自卑感。

後來,他努力讀書,在縣衙找了份文書的工作。那些人仍然看不起他,時常議論他,辱罵他,於是,他下定決心要爬到最高點,征服一切看不起他的人。

因為他只重視結果,過程毫不在乎。所以,成了一個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人,他不相信仁義道德,只相信一些厚黑學,比如殺人滅口,斬草除根,無毒不丈夫之類的亂世法則。那段黑暗的經歷讓他對美好的東西感到不相信。彷彿變了個人似的。就讓我當那個最惡的仔,別再拉著我往回走。這是陳友諒的內心獨白。

這就是陳友諒,一個可怕到極點的人。這樣的人,非常厲害,要對付這樣一個人,君子的做法是不行的,守規矩也是不行的,那麼,誰能對抗這樣一個人?只有朱元璋了。


甜餅乾王楓宜1029


陳友諒是個複雜人物,他有一定的組織號召能力,但是眼界和心胸還是不夠,比不上朱元璋。

陳友諒(1320年-1363年10月3日),湖北仙桃人,是元朝農民起義的重要領袖之一。

1351年,元末農民起義的早期領袖徐壽輝起兵,建立天完政權。為什麼是天完政權?這個名字好土啊,為什麼叫這個名字,說出來就是笑話,主要是針對元朝而取得名字,元朝叫大元,那我就叫天完,大字頭上加一橫就是天,天滅大;元字頭上加個寶蓋頭就是完,完滅元,天完滅大元。從字面上看,天衣無縫。但從字意上說,糟糕了,天完?人君受命於天,替天行道,天都完了,還談什麼什麼滅大元?所以年號很不吉利,徐壽輝不得善終。

陳友諒當時是縣政府的刀筆小吏,時年31歲。為了民族復興的理想,為了解除民族壓迫,他決定參加農民起義,投奔到徐壽輝的部將倪文俊麾下效力。 因為有文化,加上有政府工作經驗,陳友諒參軍後在部隊吃得開,迅速成為起義軍獨當一面的將領。 1357年9月,倪文俊試圖殺死老闆徐壽輝,結果沒能殺死徐壽輝,反被自己的手下陳友諒殺死。陳友諒殺了倪文俊後,自稱宣慰使,率軍攻下江西全境和安徽、福建等部分地區,一時勢如破竹,風光無兩。

1359年,陳友諒中了朱元璋的反間計,殺了自己手下猛將趙普勝。1360年,陳友諒決定自立,派人用鐵錘敲碎了老大徐壽輝的腦袋,迫不及待在一個破廟裡登基稱帝,建國號為漢。

從劉邦的漢朝結束後,後世政權國號叫漢的很多,沒有一個成氣候。中國歷史上有這個現象,凡是別人叫過的政權名字以後就不要再用了,五代十國時的五代梁、唐、晉、漢周,有四個是前面用過的,還有吳三桂的周,等等,都是不吉利的。

陳友諒從參加起義到當上皇帝花了9年時間,當是時,他佔領了湖廣、江西以及安徽的部分地區,在元末群雄中,陳友諒擁兵最多、佔地最廣。陳友諒一心想先吃掉頗有實力的朱元璋,為此率軍打到朱元璋的大本營南京郊區,被精心準備的朱元璋打得大敗而歸,朱元璋順勢沿江西上,攻克池州、安慶、南昌、上饒等地,陳友諒在江西各地的官員紛紛投靠朱元璋。陳友諒雖然地盤大、兵員多,但是不牢固。

吃了敗仗的陳友諒回到武昌休整了幾年,整軍備戰,建造了一大批戰船。1363年六月,陳友諒率大軍從武昌乘坐戰艦來攻打南昌,此時守南昌的是朱元璋的親侄子、大都督朱文正。有人說,陳友諒帶來的大軍有60萬,而朱文正只有1萬守軍。陳友諒的軍隊攻了85天,沒有打下孤城南昌。

《明太祖實錄》上沒有任何地方記載了陳友諒有60萬大軍,也沒有記載朱文正守南昌的軍隊只有1萬多。我分析史料認為,陳友諒攻打南昌的部隊在20萬左右,朱文正的南昌守軍接近4萬。 自古以來,攻城與守城的正常比例應該是5:1左右,陳友諒和朱文正雙方正好符合這個比例,所以勢均力敵。打了一個多月後,朱文正已經精疲力盡,預感守不住了,派人去朱元璋那裡搬救兵。朱元璋讓來人告訴朱文正,再堅守1個月。

如果真是60萬攻打1萬,朱文正不可能堅守85天,能堅守8天都是神話。只要有正常思維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 後來,朱元璋率20萬大軍從長江水路救援南昌。這個20萬,是《明太祖實錄》明確記載的。陳友諒聽說朱元璋率援軍要來,於是撤出南昌,列艦在鄱陽湖迎戰。 陳友諒有不少大船,但究竟多少大船,史書沒有明確說。我認為幾十艘而已,不可能幾百艘,但小船不少,陳友諒派出去找糧食的小船就有500艘。朱元璋沒有大船。我們來看看《明太祖實錄》記載的戰役過程:

第一個階段的戰鬥:雙方以弓箭、鳥槍、登船砍殺為主,但是戰役沒有拉開局面,徐達、常遇春、廖永忠等進兵薄戰,徐達身先士卒,擊敗陳友諒的前軍,殺敵1500人,繳獲陳友諒一艘大船,朱元璋軍威大振。搞了半天,才殺敵1500,繳獲陳友諒一艘大船,為此還聲威大震。

第二個階段:朱元璋火攻。朱元璋安排了7艘小船,裝好火藥,派敢死隊順風衝向陳友諒的大船,燒燬陳友諒幾百艘船,陳友諒的弟弟陳友仁、陳友貴被燒死,陳友諒的部隊燒死的、溺水死的肯定不少。到底是多少?朱元璋沒有記載。但記載朱元璋藉機“又斬首二千餘級”,記住是2000餘人。這一戰後,朱元璋給陳友諒寫了一封信,提到陳友諒“兵將損數萬之命、無尺寸之功”。到了這個階段,戰役已經接近尾聲了,陳友諒也只是損失了數萬兵馬,這個數字是朱元璋自己說的,可信度較高。

第三個階段:陳友諒撤退。陳友諒大軍出門已4個多月,部隊死傷不少,還有不少人向朱元璋投降,於是決定撤退回武昌老巢。朱元璋抓住機會,乘勝追擊,陳友諒被亂箭射死。陳友諒的部下擁著陳友諒的兒子陳理坐船回到武昌,陳理後來在武昌繼位。朱元璋的部隊尾隨追到武昌城下,從當年十月打到第二年二月,5個月打不下武昌。後來朱元璋親自率軍來攻打武昌,陳理知道打不下去了,出城投降。 陳理堅守武昌5個月,朱元璋的部隊攻不下,說明什麼?說明當時陳理在武昌的士兵是不少的,這些士兵大部分是從鄱陽湖帶回的,因為當初陳友諒是傾巢出動,留在武昌的人肯定不多。

綜合分析我有幾個結論:

1.陳友諒參戰部隊不會超過30萬。

雙方在鄱陽湖打了37天,到朱元璋燒掉陳友諒幾百艘船隻的時候,陳友諒的部隊才損失數萬。到戰役結束,陳友諒的軍隊損失不會超過10萬。朱元璋的部隊在37天的大戰中只死亡1000多人,受傷的也才1萬多人,根據這個情況,陳友諒也不會損失太多的人馬。

2.陳友諒的部隊戰鬥力比較差。

陳友諒和朱元璋打了好幾年戰,幾乎沒有贏過,手下投降朱元璋的不少。陳友諒的部隊不說一觸即潰,但是肯定打不了硬戰。

3.陳友諒的謀略比朱元璋不是差一個檔次。

朱元璋對領導郭子興、主子小明王一直是夠義氣的,多次捨生救主、救領導,至少給人的感覺是這樣。朱元璋樹立的是有情有義的形象,為此深得人心。朱元璋大業初定之後,要殺小明王,也不是明目張膽地殺,而是派廖永忠將小明王的船弄翻,讓小明王落水而死,雖然人皆懷疑是朱元璋乾的,但是沒有證據,這個結果,方方面面都過得去,小明王也基本同意。

陳友諒呢,光天化日之下殺領導(倪文俊)、殺主子(徐壽輝)、殺兄弟(趙普勝),給人無情無義的小人形象,這樣無情無義的人是建立不起牢固基本盤的。這正是陳友諒外強中乾、部隊戰鬥力不強的主要原因。

陳友諒作為一個基層小官員,用9年時間能擁兵數十萬,有其獨到之處的,不然做不到。但是陳友諒有三個明顯的缺點:一是性太急,急於求成;二是性太真,不知道遮掩;三是心太狠,誰都敢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