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跌跌不休”機構看好中國民營大煉化板塊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近期國家油價“跌跌不休”。國際油價12日大幅下跌,截至當地時間3月12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48美元,收於每桶31.5美元,跌幅為4.49%;5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57美元,收於每桶33.22美元,跌幅為7.18%。

中金公司分析認為,近期國際油價大幅下跌有望為中國煉化行業盈利復甦帶來歷史性的機遇,全面看好中國民營大煉化板塊。

分析人士表示,受國際油價的聯動影響,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下週二或見證近千元的史上最大跌幅。

國際油價劇烈震盪

3月9日,布倫特原油期貨和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兩個指標都暴跌了25%,創下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最大單日跌幅。10日油價部分跌勢回落,紐約市場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一度觸及每桶38.22美元的當日高點;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價格曾觸及每桶34.60美元的高點。

美東時間週四,國際油價大幅下挫。截止收盤,WTI原油期貨跌1.48美元/桶,跌幅4.49%,報31.50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跌2.57美元,跌幅7.18%,報33.22美元/桶。

分析認為,國際油價此輪暴跌的直接觸發因素,是以沙特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與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產油國未能就新一輪原油限產達成一致。

巴克萊銀行10日在報告中表示,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之間的分歧意味著在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需求減少的情況下,混亂的原油供應可能會打破市場短期平衡。摩根士丹利、渣打銀行也相繼大幅下調了對國際原油價格的預期。

市場預計,2014年價格戰令國際油價暴跌的情形或將再現。英國市場調查機構IHS馬基特公司石油分析師羅傑·迪萬預計,油價將在二季度降至20年來最低的水平,可能會觸及低於20美元/桶的水平。

產油國競相增產 價格戰或再升級

據經濟參考報,沙特阿拉伯、阿聯酋11日先後宣佈,將把石油產量提高至創紀錄水平。分析人士認為,這兩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此舉意在與俄羅斯展開爭搶市場份額的價格戰,這可能令此前受減產協議談判破裂等影響而大跌的國際油價繼續承壓。

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11日宣佈,沙特將把原油極限產能從當前的1200萬桶/日提升至1300萬桶/日。4月起,沙特的原油供應量將大幅提高至1230萬桶/日。

同日,阿聯酋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在一份聲明中稱,將把4月原油產量提高至400萬桶/日以上,並加快將產能提高至500萬桶/日的計劃,該公司此前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這一目標。

OPEC與以俄羅斯為首的非OPEC產油國6日未能就延長原油限產協議達成一致。沙特隨後宣佈將增產並大幅下調官方原油售價,國際油價隨之暴跌。

俄羅斯能源部長亞歷山大·諾瓦克11日說,俄方正繼續與OPEC和非OPEC產油國的部長們進行電話磋商,並表示12日將與國內油企巨頭碰面,討論市場狀況和增產計劃。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與沙特正在比拼“誰更能耗得起”,最先妥協的一方將成為輸家。目前來看,這場對峙有可能持續數月。

業內人士稱,減產協議破裂後,爭搶需求日漸下降的國際原油市場份額成為近期產油國的主要目的。

國際能源署(IEA)署長法提赫·比羅爾日前指出,沙特和俄羅斯的舉動是在“試圖擊潰美國頁岩油”。美國頁岩油的生產成本高於沙特的大型油田,油價如果維持在每桶35美元以下,多數油井都將陷入虧本,將不可避免地減少新增開發速度。

OPEC在最新的《石油市場月度報告》中預計,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量將保持在9973萬桶/日,日需求量僅增加6萬桶。它同時指出,如果當前的狀況持續下去,石油需求增長可能存在進一步向下修正的風險。

低油價下 中國民營大煉化或迎歷史性機遇

中金公司分析認為,近期國際油價大幅下跌有望為中國煉化行業盈利復甦帶來歷史性的機遇,主要得益於:中國煉化企業原油加工成本有望隨進口原油價格下降而降低;主要石化產品加工價差有望擴大;中國成品油“地板價”定價政策有望為國內煉化企業帶來潛在超額收益。

中金公司全面看好中國民營大煉化板塊。相比國營煉化公司,中金公司認為近年來在中國沿海地區新建投產了超大規模煉化一體化項目的民營大煉化公司,有望憑藉增量產能、規模優勢、高負荷運行以及更確定的成品油定價政策受益優勢,取得更大的盈利改善空間。

國際油價在3月7日最新召開的OPEC會議後,因未能達成新的進一步減產協議而大幅下跌。中金公司認為,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對中國進口型煉廠形成利好。在沙特、俄羅斯和美國三大產油國博弈競爭市場份額的背景下,中金公司認為中國煉廠對海外原油採購的議價能力正在提升。

理論上,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主要石化產品價格亦有望下跌,然而中金公司認為在國內市場,主要石化產品價格下跌的幅度或遠小於原油加工成本的降幅,換而言之,中金公司預計在低油價環境下,中國煉化公司石化產品的加工價差有望擴大,煉廠盈利有望提升。

中金公司表示,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規定,當一攬子原油價格(參照三地原油移動平均價)跌破40美元/桶時,國內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再下調,中國煉廠可能取得超額利潤計提風險準備金,央企由財政部徵收,地方企業由地方徵收。最近一次觸發該機制是在2016年,當時的情況是國有石油公司在上市公司層面留存了這部分超額收益,而由其集團母公司代繳,本質上相當於集團公司直接補貼了上市公司小股東。

倘若未來油價跌破40美元/桶並再次觸發“地板價”機制,中金公司預計會由上市公司直接繳納風險準備金,因此中金公司認為該機制對國營煉廠的直接影響偏中性。然而,考慮到地方企業受地方徵收機關的監管力度遠低於國營煉廠,我們認為該情形下,民營大煉化有望從中受益。

國內成品油價格是否調整?

據中國新聞網,時隔四年,國際油價再次跌到40美元以下的低位,機構認為,國內成品油價格是否調整存在三種可能。

一是國內成品油大幅降價。卓創資訊分析師徐娜表示:“據卓創數據模型預測,若本輪後期的幾個工作日中,所掛靠原油均價維持在36美元/桶,則本輪原油均價剛好在40美元/桶之上或觸及40美元/桶的地板價,成品油最高零售限價下調幅度將在900元/噸附近。”

二是觸發地板價機制,不作調整。卓創諮詢稱,從相關人士瞭解到,“地板價”所對應的40美元/桶紅線更多的是參考多種油價的本週期均值,但不能排除單日綜合原油均價低於40美元/桶,隨即觸發地板價機制,本輪成品油零售限價不做調整的可能性。

三是可能結合國內成品油現狀,宏觀調控。徐娜表示,“雖然成品油價格降低能刺激出行,但由於公共衛生事件尚未完全結束,對需求刺激力度或有限。考慮到成品油作為國家重要能源物資,且本輪成品油零售限價調整幅度偏大,不排除啟動宏觀調控,平衡國內油企及消費者利益,從而適當降低成品油價格的可能。”

3月17日,國內成品油將迎來調價窗口,國內成品油調價的“地板價”保護機制是否會被觸發?若調價,國內成品油價格降幅將會有多大?

安迅思中國研究總監李莉表示,受國際油價的聯動影響,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下週二或見證近千元的史上最大跌幅。

若屆時國內成品油每噸降價千元,以一般私家車油箱50L容量計算,未來加滿一箱油將可節省約4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