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衛軍第十一"北歐"志願裝甲擲彈兵師——國會大廈最後的精銳

北歐"師於1943年初組建,其主要成員由挪威軍團和丹麥自由兵團的老兵組成,都是非德國籍的日爾曼族人。師長是由舒爾茨中將擔任,他的前職是“維京”師的“北歐”團的團長。

黨衛軍第十一

黨衛軍中的丹麥志願兵高舉著“丹麥”自由軍團的旗幟舉行宣誓儀式


在1943年8月28日,北歐"師被派往克羅地亞和鐵托的游擊隊交戰,在3個月的殘酷而又血腥的激戰後,該師又被被部署在了列寧格勒前線的奧拉寧堡地區。

黨衛軍第十一

弗里茲·馮·舒爾茲


在1944年1月,蘇軍在列寧格勒前線發動大規模攻勢,德軍部隊在慘烈的戰鬥中蒙受了嚴重損失,被迫向西撤退。

黨衛軍第十一

納爾瓦地區的“北歐”師士兵


“北歐”師則負責掩護主力部隊,一直從列寧格勒邊打邊退到愛沙尼亞——納爾瓦地區的坦能堡防線,並在此堅守了近兩個月時間,但在戰鬥中,舒爾茨中將陣亡,由約阿希姆·齊格勒少將接任師長。

黨衛軍第十一

坦能堡防線的“北歐”師士兵


到1944年9月中旬時,“北歐”師放棄坦能堡防線,奉命向拉脫維亞撤退,在庫爾蘭橋頭堡建立防禦陣地中,並再次堅守到1945年初,但在蘇軍毀滅性的打擊下,德軍防線全部崩潰,“北歐”師被迫在裡堡登船,並沿海路撤回到了德國本土。

黨衛軍第十一

約阿希姆·齊格勒


在1945年3月,“北歐”師退守到柏林的東北方向,同年4月,蘇軍發動了“柏林戰役”,超過250萬的士兵朝第三帝國的首都發起了進攻。

黨衛軍第十一

蘇聯裝甲部隊


當時的德軍只有80萬人左右,衝鋒隊和參軍的平民就佔了一半,而柏林市區的守軍只有十萬人左右,其中就包括“北歐”師。

在4月25日,蘇軍已經推進到柏林城區,“北歐”師的師長齊格勒已經毫無鬥志,只想著跑,所以由克魯肯貝格少將接管了他的職務,成為代了師長。

黨衛軍第十一

T-34坦克攻入柏林市區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克魯肯貝格進行了一系列的反擊,但只有一次成功,暫時的延緩了蘇軍的攻勢,不過在4月27日,蘇軍重新發動了攻勢,德軍防線全部被壓縮在了國會大廈、帝國總理府等地方。

黨衛軍第十一

“柏林街道上,北歐”師被擊毀的裝甲車


4月30日,希特勒自殺的消息傳來,克魯肯貝格命令“北歐”師全體向外突圍,但守在國會大廈1000“北歐”師殘部卻沒有撤離,他們與其他黨衛軍部隊的500名士兵從外圍一直守到大廈內部,沒有一個人投降,全部戰鬥到了最後一刻。

黨衛軍第十一

蘇軍對德國國會大廈發起衝鋒


而另一邊的突圍部隊則損失慘重,師長齊格勒和剩餘大部分成員陣亡,只有極少數的士兵突圍成功,抵達易北河附近的盟軍佔領區,並向美軍投降,而指揮官克魯肯貝格在柏林躲藏了一週,還是被蘇軍抓獲,從此了無音訊。

黨衛軍第十一

黨衛軍士兵


在戰爭期間,大約有7800名的丹麥志願兵和3800名挪威志願兵,在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中服役,其中絕大多數服役於黨衛軍“北歐”師,而他們只有少數成功回國,大部分都戰死在了柏林。

黨衛軍第十一

“北歐”師標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