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丨情深者不壽 ,敢問神仙有情否?


問道丨情深者不壽 ,敢問神仙有情否?


問道丨情深者不壽 ,敢問神仙有情否?


《抱朴子》雲:“篤而論之,求長生者,正惜今曰之所欲耳,本不汲汲於升虛,以飛騰為勝於地上也。若幸可止家而不死者,亦何必求於速登天乎?”意思就是學道之人,所以求長生者,正是緣於對現世的熱愛與執著。

所以有些學道人,縱然金丹成就,也不急著飛昇天庭,仍然留戀世間,隱顯莫測。“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等到活了一千年了,活的不耐煩了,再談飛昇的事情。

問道丨情深者不壽 ,敢問神仙有情否?


問道丨情深者不壽 ,敢問神仙有情否?


既然熱愛生活,其間必有選擇,有取捨。

然而,人生一世,倏忽百年,其間之事情,又豈能盡如人意?比如葛洪在書中說的,要“食甘脂,處官秩,服輕暖,通陰陽”。若有求不得,傷別離者,則為人生之苦惱。比如有人,生身下賤,遭逢亂世,溫飽尚不能夠,何談其他?面對人生之種種苦惱,而有無可奈何,則生命亦無可留戀,長生也就沒有意義了。

神仙是否有情?

筆者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神仙是否有情?

按理說,神仙,乃逍遙物外,與道長存,長生久視之流。這個是純粹生命形態上的問題,就是活得久,與天地同壽,日月齊年。這個似乎跟神仙是否有情,並無直接之關係。然“情深者不壽”,則神仙也應該是沒有什麼深情的人,否則整天哀怨情愁,如何逍遙長生之境?

但是據道經的記載,不少神仙也有眷屬,也會談戀愛,沒事還去河邊散步。然而神仙並無感情之苦惱,為啥呢?或許他們都比較幸運,正好喜歡的人也喜歡自己。所求如意,所願遂心,自然沒有煩惱了,所以神仙都是很有福氣的。

然而天下眾生,沉溺愛河,流浪生死之海。既沒有仙人的福氣,又沒有仙人的覺悟。不免執著於外境,輾轉相因,是此非彼,而生喜惡,心隨境轉,無有休停。《莊子》雲:“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道之所以虧,愛之所以成。”眾生既有是非,則大道虧矣。玄虛之道既虧,則愛染之情彰顯。

問道丨情深者不壽 ,敢問神仙有情否?


《太上洞玄靈寶智慧本願大戒上品經》雲:“夫為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君臣師保朋友,皆先世所念,願為因緣,輾轉相生,莫不有對者哉。故曰倚伏難窮矣。”恩仇報對,倚伏難窮,永遠沒有解脫之期。

既然如此,芸芸眾生,誰來度化呢?神仙從何而入妙門?難道是大道來度眾生?

非也。

《道德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清靜經》說:“大道無情”。

道者,先天地而生,化育三才,繁衍萬物者也。然道本無情、無心、無名。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並沒有心思去度化眾生。以道觀之,世間亦無善惡、無貴賤、無大小、無是非、無高低······所謂善惡、是非者,皆眾生強為之名。大道無形無名,不仁不義,自然也沒工夫和閒情去度化眾生了。

那麼,眾生緣何而得度?神仙緣何而入妙門?

《道德經》說:“上德不德”。

《莊子》說:“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之惡遼遠也輟廣。”

大道只是自然,他有自己的規律,不為個人而改變。既然天不會因為人害怕寒冷,而沒有冬天。地不會因為人害怕遠行,而變得狹小。那麼人就要學會適應環境,於是就要學著保存火種,製作衣服,以禦寒冷。學會乘船騎馬,以涉山川。這就是大道之度人。

道並不會溺愛眾生,也不會故意戕害眾生。大道只是無情。而眾生就要學會適應,學會生存,學會出離,學會超脫。經書千言萬語,眾生只是平凡看過,不能真正受益。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悟。一個人如果沒有玩夠,是很難做到潔身自好的。受傷了就知道把自己深藏起來,累了就學會了放手。

問道丨情深者不壽 ,敢問神仙有情否?


《智慧本願大戒》雲:“唯學仙道士,當兼忘因緣,絕滅生死,同歸乎玄,以入妙門,能知是者,始可與言學道之本也。”

人們既然知道了,因為各種牽掛,而有輪迴輾轉,所以就“兼忘因緣,絕滅生死,同歸乎玄,以入妙門”了。所以才有了神仙。眾生之得度,不是大道度化的,而是眾生自己度化了自己。眾生所以得度者,皆由於本性之自悟。此所謂“道以無心度有情”也。

作者/萬景元道長

問道丨情深者不壽 ,敢問神仙有情否?


問道丨情深者不壽 ,敢問神仙有情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