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甘霖,為海晏“三農”播下“及時雨”

金融甘霖,為海晏“三農”播下“及時雨”

簡化流程、上門服務。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田才通訊員 海萱 報道) “25萬元貸款只用了半天時間就辦理成功,現在我馬上去趟銀行交接一下手續,接下來就等著收款了……”近日,海晏縣三角城鎮黃草村黨員活動室裡,剛辦理完貸款手續的村民昂日裡鬆了一口氣。去年,通過10萬元信用貸款發展牛羊育肥的昂日裡,年收入達到了12萬元,今年他想一次性貸25萬元,打算讓自家收入翻一番。

入春以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農商銀行為支持轄區內農戶和涉農經營主體搶抓農時,快速投入春耕生產,舉全行之力,堅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支農,充分發揚農商銀行揹包下鄉、走村串戶的優良傳統作風,依託“雙基聯動”合作貸款平臺,積極與各鄉鎮、村委溝通聯繫,發揮掛職副行長人熟、地熟的優勢,以逐村推進的方式對全縣29個行政村、小微企業開展入戶調查,全面瞭解“春耕備播”金融服務需求。通過近兩週的摸排瞭解,目前,該行已經初步梳理確定了3000多戶農牧戶近2億元的信貸資金需求,為春耕備耕播下“及時雨”。

“以前我們辦貸款要走40多公里路程到縣上,手續繁瑣不說還得來回跑好多趟,實在是不方便,如今農商銀行經常上門為我們服務,工作人員態度也好,真的很貼心,現在辦貸款不再是難事了!”青海湖鄉同寶村牧民周加本感慨地說。

針對疫情期間老百姓不方便出門,對有信貸需求、符合授信條件的村民,海晏農商銀行業務員何統邦和他的同事們第一時間收集各類貸款資料及辦貸手續,簡化貸款資料,通過該行“福農貸”、“青源e貸”等線上產品,加快辦貸流程,做到當天受理,當天辦結。

“阿吾(藏語,哥哥之意),請您先點擊進入‘手機銀行’APP,然後點開選項‘信e貸’……”從下載“手機銀行”APP,到線上填報資料、實名認證、人臉識別,再到線上簽約、綁卡、手機銀行模擬放款,何統邦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指導農牧民群眾學會操作“手機銀行”。

學會了線上操作的周加本夫婦對現在方便快捷的辦貸流程十分滿意,連聲說道:“有了這筆貸款,心裡就有底了,手頭為難時再也不用找親戚朋友借了,買種子、農藥、化肥,隨時用錢隨時可以借出來,便利得很!”

同寶村監委主任豆候保說,疫情期間,群眾的牛羊銷路受到影響,收益也不太樂觀,這次縣農商銀行入村入戶、採取現場辦公的形式,為村裡196家牧戶共辦理貸款1926萬元,信用額度全覆蓋方面達到全村常住戶的80%。同時,農商銀行考慮到疫情期間群眾收入問題,並降低了利息,真正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海晏金穗種植基地種植大戶張生說起貸款經歷,很是感慨:2018年,張生承包了村裡1000多畝地進行集約化種植,去年又承包了600多畝,種植藥材、青稞等作物,因為他在村裡大規模種植年限比較長,且有豐富的種植經驗,村裡的老百姓非常信任他。去年,基地在發展壯大的同時又建立了麵粉加工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一些設備還沒到位,資金無法及時回籠。然而農時不等人,眼下正是春耕的最佳時期,不能耽擱,張生犯起了愁。“是縣農商銀行的貸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他們不僅上門服務,而且貸款力度比去年提高了許多,50萬元貸款頭一天剛批,第二天就辦下來了,真是省時省力又省心!”張生說。

“危難時刻,我們要把客戶的‘難’當成我們自己的‘難’,真心實意幫他們解決問題、渡過難關。特別對涉及民生的企業更是一點也不能含糊,這就是我們農商銀行的溫度所在。”海晏農商銀行監事長薛紅軍對員工這樣要求。

薛紅軍說:“今後,海晏農商銀行將充分依託青海農信今年新推出的一款全新線上信貸產品‘青源e貸’,這款產品具有後臺集中批量審批授信、客戶用手機銀行自主操作、2分鐘完成放款的特點和優勢,可以極大地提高辦貸效率,加快貸款投放,全力滿足和保障農牧戶及小微企業春播備耕、多種經營以及復工復產方面的資金需求。”

金融甘霖潤“三農”,不誤農時保豐收。

針對疫情防控,海晏縣農商銀行加大線上產品“青源e貸”的推廣力度,指導農牧戶自助完成線上申請、審批、放貸全流程;對於不符合線上准入條件,或線上額度無法滿足生產需求的客戶,推出了“福農貸”“農戶小額信用貸”等線下貸款品種,精準對接農牧民牛羊育肥、種子化肥採購等各環節資金需求。

金融甘霖,为海晏“三农”播下“及时雨”

深入生產一線,瞭解農戶貸款需求。

截至2月底,海晏縣農商銀行已累計投放各類農業生產貸款達2.47億元,全行涉農貸款餘額6.6億元,其中農戶貸款餘額4.23億元。

在談到下一步工作打算時,薛紅軍說,海晏縣農商銀行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州、縣政府和省聯社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的工作要求,將各項支農惠農金融政策落到實處,持續發揮好地方金融主力軍作用。3月份預計發放涉農貸款2.16億元,其中小微企業貸款940萬元,村集體經濟組織貸款600萬元,農戶生產經營貸款2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