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當不圓滿成為人生的底色,我們能做的又是什麼?

前言:“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為何總是慢一拍?”看完《步履不停》電影后才知道問題的答案,不圓滿本就是人生的底色,那些慢一拍最終都變成了來不及,而我們註定要和這些不圓滿和解,因為生命不息步履不停,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電影《步履不停》2008年在日本上映,講述的是一個忌日聚會發生的故事。15年前哥哥純平因為救落水兒童喪生,每逢純平忌日一家人都會聚在一起祭奠,男主良多一家人和姐姐千奈美一家人便都回家祭拜。

導演是枝裕和用細膩舒緩的節奏拍出了一個家庭暗藏的風起雲湧,仔細看就會發現,平靜的表面下家庭矛盾叢生,比如父親對不願繼承父業的良多的抱怨,母親對兒子娶寡婦的不滿,良多對父母忽視自己的心酸……一場簡單的聚會,也暴露了一個家庭的種種矛盾。

《步履不停》:當不圓滿成為人生的底色,我們能做的又是什麼?

而每一種矛盾下也代表了一種遺憾,是枝裕和導演將這些遺憾彙集起來拍成了《步履不停》,看完電影的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不圓滿是每個人的人生底色,唯有與它和解繼續前行,我們才能遇見遠方的更多幸福。

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個先到來,珍惜當下才能不留遺憾

良多的哥哥純平是家裡的長男,深受父母的喜愛,父親把純平認定為自己診所的接班人。但純平為了救一個落水的孩子而葬身大海,出事的那天,他對母親說自己去海灘那邊看看,結果一去不回了。

純平的死是個意外,而這個意外讓父母介懷了一輩子。純平對母親做出的承諾再也無法實現,而父親的醫學事業也無人繼承了。

《步履不停》:當不圓滿成為人生的底色,我們能做的又是什麼?

意外和明天到底哪個先到來,我們誰都不知道。生命何其脆弱,生死往往是一瞬間的事情。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短,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眼前。

曾經看過一個英國老奶奶的訪問視頻,在視頻中老奶奶們說:“如果我能再次擁有自己的時間,我不會制定一個“要做的事情清單”,我會制定一個“不做的事情清單”,我會讓自己享受那些我現在認為是最重要的事,我不會再吝惜那些深情的晚安之吻,而感嘆早上要早起的哀傷,我不會再放棄抱抱我的孩子們,而不是等他們大到不能抱了才感傷,我不會再吝惜舞池中多的五分鐘,在我的雙足還能支撐我的時候。”

《步履不停》:當不圓滿成為人生的底色,我們能做的又是什麼?

在視頻的結尾,老奶奶們給出了忠告:“最重要的那個詞是存在,存在於享受那些瞬間,存在於世界的寧靜中,存在於對自己更好一些,存在於對他人更友好些,存在於能夠放下,並且以此為榮。相信我,如果現在我是一個年輕的女孩子,我會用更多的時間being(存在),而不是doing(做)”

悲哀的是,太多的人忽略了存在的意義。所以回首往事時,大多數人才會發現自己留下了太多的遺憾。“在生活裡卻不在生活”這句話大概就是現在的我們真實寫照。每天說忙於生活,但是卻左顧右盼忽略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步履不停》:當不圓滿成為人生的底色,我們能做的又是什麼?

就像《海上鋼琴師》裡的那段臺詞:“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

我們總是在追求的路上,在尋覓的路上,卻忘記了最好的時刻是現在。其實,好好度過每一個當下,不執念過去不糾結未來,比追求那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重要太多。因為人的一生註定無法處處圓滿,最應該做的就是珍惜眼前。

不讓盲目的樂觀偏見誤導生活,學會防禦性悲觀應對人生的意外

在影片中,每個人都曾期望過美好的未來,比如良多的父親幻想長子純平繼承了自己的醫學事業;良多的母親幻想兒子能陪在自己身邊,在閒暇的時候會開車載著她去買菜;小時候的良多幻想自己和哥哥長大之後都成為一名醫生。

但是現實卻沒有像他們期望的那般美好,純平救人身亡,良多離家當了一名畫像修復師卻遭遇失業,父親的醫學事業無人繼承,母親身邊也無人陪伴。那些美好的期望一一都落了空。

《步履不停》:當不圓滿成為人生的底色,我們能做的又是什麼?

心理學家Tali Sharot在TED上做過一場演講《樂觀的偏見》。她說大多數人都存在樂觀偏見,無論是在西方還是東方。樂觀偏見也就是對於生活中將會發生的事情,總是抱著美好的幻想,大大低估了壞事出現的可能,認為未來一定會比過去和現在更好。

在現實中,因為樂觀偏見的影響,即使現實環境比我們想的更惡劣,我們也是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幻想,樂觀偏見讓我們有了前進的希望和動。這是樂觀偏見帶給我們的好處。

《步履不停》:當不圓滿成為人生的底色,我們能做的又是什麼?

壞處就是樂觀偏見大大降低我們對風險事件的預估,我們都覺得未來是美好的,會按照我們設想的發展,但是現實中的風險太多,我們會遇到一件一件壞事,可能是意外的死亡、失業、患病等等。當這些壞事發生時,我們會不知所措,因為它們不再我們的幻想中。

盲目的樂觀偏見降低了我們對危險預估的能力,比如大家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易致癌,但樂觀偏見讓大家覺得自己不會是那個倒黴蛋,所以很多人明知一件事是危險的,卻還是一如既往地做這件事。直到悲劇發生才知道後悔莫及。

《步履不停》:當不圓滿成為人生的底色,我們能做的又是什麼?

未來對於我們而言是未知的,有好事的到來也可能有意外的發生,學會用防禦性悲觀才能更好地應對生活的不幸意外。防禦性悲觀顧名思義是指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想象出最壞的情境,並做好應對的準備,但同時不放棄為未來的美好而努力行動。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學會防禦性悲觀,懂得未雨綢繆的重要,即使未來的人生出現種種意外,我們也能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用坦然的心態就面對人生的不圓滿。

人生的所有不幸和挫折,困住了就是一生挺過去就是重生

哥哥純平的死,是父親和母親的無法釋懷的執念,因為這份執念,父親一直誇著哥哥的好,抱怨良多不聽安排繼承自己的醫學事業,父子關係僵化,而母親則沉浸在哥哥純平的回憶中,對良多忽略很多。

當年的那場意外困住了良多的父母,一困就是一生。但也是因為那場意外,良多選擇離家走上了一條新的人生路,在這條路上也遇到了自己心愛的人,擁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開始了人生的新篇章。

《步履不停》:當不圓滿成為人生的底色,我們能做的又是什麼?

其實,人生所有的不幸和挫折,都是如此,困住了就是一生挺過去就是重生。因為不幸意外發生時我們無力挽回,唯一能做的就是過好餘生,不讓這一次的不幸變成一生的不幸。

晚清名臣曾國藩曾被人推崇為古今第一完人,人人都羨慕他博學多才位高權重,卻不知道曾國藩也曾經歷了很多大挫折。在年輕的時候,他科考六次落榜,最後一次還被“懸牌批責”,也就是他的文章被當作反面教材公示批評了。這對對於自尊心極強的曾國藩無疑是人生的一大挫折。

《步履不停》:當不圓滿成為人生的底色,我們能做的又是什麼?

自此曾國藩大受刺激,但他並沒有因此消沉,而是鑽進書房認真反思了自己多年讀書考試的經歷,從中找到失敗的原因。同時他還把自己的文章和模範文章對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不斷改進。

經過一年苦學,曾國藩終於如願考上秀才,並且不久就“聯捷”中了舉人,三年後他便年紀輕輕高中進士。當時進士的平均年齡是三十八歲,而曾國藩當年只有二十八歲。

都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漫長人生路每個人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所謂成長就是在這一次次的挫折中跌倒站起繼續前行,不讓挫折困住前行的腳步。

《步履不停》:當不圓滿成為人生的底色,我們能做的又是什麼?

其實,人生本就是一路前行一路遺憾,不圓滿是生活的底色,我們註定要和這些不圓滿和解,如此才能有繼續前行的勇氣和動力,不會為了一時的不圓滿錯過更多觸手可及的幸福。



飛俠會飛原創,用文字和影像發現人間的溫暖。歡迎你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