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界的四大天王,為什麼耐克獨領風騷

作者:DIAN SILEI
NIKE路跑天下第一,其它隨你怎麼排,看不到背影。

至於四大跑鞋,這個是純粹根植於中文互聯網的中文營銷概念,記住是中文營銷概念,兩個重點,營銷,和中文。所以這個稱號既不能代表跑鞋本身的科技含量和水平,也不能代表其代言選手的水平,更不能代表其在世界範圍內的受歡迎程度。

因此你會看到,號稱四大跑鞋之首的Asics,現在全靠中國大陸的銷售量苦苦支撐,卻依然連年虧損,連日本本土都已經失手(有興趣的可以查查今年箱根驛傳的參賽者有幾個人穿了亞瑟士)。為什麼?因為“四大跑鞋”這個概念,無論在英文,日文,西班牙文還是葡萄牙文裡面,都是不存在的。

實際上Asics也是從“四大跑鞋”這個虛假概念裡面獲益最多的廠家,在當年跑鞋和跑步相關的訊息還沒普及開的時候,它就利用先發優勢和“四大跑鞋”的宣傳搶佔了大陸市場。你看都2020年了還有人,特別是不懂跑步不懂跑鞋的人,抱著“四大跑鞋”的概念說事兒。很可惜,如果Asics再不提升科技水平和設計水平,我預計最慢三年內它在中國大陸也會被NIKE幹趴。

另外,Asics的最大問題是中底科技太落後,GEL膠這種密度極大回彈不佳的材料居然用了二十年都沒有根本性的改進。其它家早就在中底泡棉方向進入下一個時代了,它還死守著老東西不求進步。後來迫於時代壓力推出的flytefoam系列泡棉材料,在輕量,緩震和回彈三個指標上都不具備競爭力。另一方面,它的各種穩定結構內外翻保護落地線引導之類的所謂“跑鞋科技”,充滿了當代日本社會最典型的“偽科技”氣息。有沒有用?可能有。有多少用?沒人知道。

所以跑步新人注意了,跑鞋最重要的是以下幾點:大底耐磨,中底緩震,中底回彈,鞋面舒適度,整體重量。其它一切的複雜科技都可以忽略,無論你是多新的新手,相信我,那些穩定結構之類的東西只會成為你跑步的負擔,不會對你有太大的幫助。

————————————

再補充一下我對現在NIKE熱潮的理解。

實際上跑鞋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中底科技的競爭。而中底科技最重要的三項指標就是緩震,回彈,以及輕量。其中緩震和回彈很多時候是硬幣的兩面,之前很少有廠家能做到兩者兼顧。

NIKE這幾年的地位實際上是從adidas手上搶過來的,而adidas之所以在當年脫穎而出,靠的就是他的boost科技。可以說在boost推出的時候,它就是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好的中底緩震材料沒有之一,同時在輕量和回彈方面也有不遜於競爭對手的表現。而那時的跑鞋設計基本是趨同的,所以boost材料的優勢既保證了他在大眾運動層面上能帶來最好的跑鞋,同時也把世界紀錄保持者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而真正讓NIKE打出翻身仗的是breaking 2 project。其中的細節我就不贅述了,重點是NIKE的新產品Vaporfly 4%做出了兩個前所未有的突破。

第一點,就是中底內嵌碳板。這個設計乍一看會讓人拍案叫絕,然而碳板的意義更像一種idea上的創新,而非真正技術力的創新。當然NIKE引入碳板早於其它家,也為他帶來了先發優勢。但是碳板跑鞋是可以模仿的,之後如美國的Hoka,索康尼,中國的特步,李寧,乃至最近的adidas,也推出了他們的碳板跑鞋。

第二點,是看起來沒有碳板驚豔,然而實際上重要性遠超前者的ZoomX泡棉材料。我一直形容搭載了ZoomX的turbo是你現在能穿到最舒服的跑鞋。ZoomX的意義在於,他兼顧了緩震和回彈,並且在這兩方面都達到了你能享受到的最佳水準,同時又在輕量上吊打市面上的全部產品,所以即使在競速鞋上NIKE也可以毫不吝嗇的填充中底厚度。在ZoomX推出前,競速鞋意味著只有高手才能駕馭,而ZoomX推出後,絕大多數跑者也能和世界頂尖馬拉松選手穿一摸一樣的鞋了,其中的市場效應不言而喻。

所以ZoomX材料才是把Nike推上王座的真正原因。

當然ZoomX也不是十全十美,它在推出早期良品率低,導致價格較高。另外它的耐用壽命一直算不上很高。但是這兩個缺點,對於跑鞋這種消費品來說,並不致命。

現在NIKE推出的新一代Alphafly的市售版本,和基普喬格INESO破二計劃裡的定製版相比,中底厚度減小到了39.5毫米,三層碳板變成了單層碳板,正好完美符合了國際田聯出臺的最新跑鞋規範(中底厚度40毫米以內,單層碳板),同時4%和next%均被認可能夠繼續使用。

NIKE的這場跑鞋戰役完美詮釋了什麼叫一流企業賣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