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天因為孩子吃零食問題跟老公吵架怎麼辦?

熙寶妍寶


我覺得因孩子吃零食,導致母子生氣不和,夫妻衝突不斷,家庭關係緊張的問題是很普遍的。

對於如何巧妙拒絕孩子吃零食,我認為首先要認識孩子為什麼愛吃零食,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控制好孩子吃零食的問題。


1.提升認知,放寬要求


孩子為何愛吃零食?

現在的零食在色香味兒上做足了功夫,不僅口味好吃,造型好看,還有趣好玩兒,充分滿足了孩子好奇愛玩的天性,所以,孩子才會對零食念念不忘,偏愛有加。

別說小孩子了,就連大人都禁不住零食的誘惑,所以,視零食為洪水猛獸的父母不要在吃零食方面和孩子硬碰硬,即強勢阻止孩子吃零食,因為父母越阻止,反而越激發起孩子的對抗心理,甚至因經常吃不到,有可能對零食產生強烈的執念。

雖然零食會破壞孩子的正常食慾,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但是隻要不過量食用零食,就不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而且還有助於孩子舒緩心情,調節情緒。

因此,父母可以放寬要求,允許孩子在吃好飯的前提下,在兩餐之間適當地享用零食,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口福之慾,又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滿滿的尊重之愛。

2.巧妙拒絕,健康引導


雖然不建議父母強勢阻止孩子吃零食,但是父母可以從吃飯規律,正餐準時,減少零食供給,藉助繪本等方面有效引導孩子健康飲食。

首先,父母儘量不要在家裡儲存太多的零食,儘量讓孩子一回家就有飯吃,這樣就可以避免孩子餓了沒飯吃,拿零食來替補。

如果孩子主動要求吃某零食,父母可以提前跟孩子約定好,如:飯前或飯後一個小時吃零食,每天最多吃兩個零食。

如果孩子很好地遵守了約定,父母可以嘗試讓孩子自行管理零食,讓孩子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更有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

如果孩子沒遵守約定,父母不要生氣指責孩子說話不算數,因為這是人之常情,孩子需要不斷試誤,才能養成良好的自控能力。

父母只需讓孩子承擔合理的行為結果就好,比如,取消孩子明天吃零食的約定,如果孩子承擔了違約的後果,那後天就可以繼續之前的吃零食約定。以此類推,孩子慢慢就會調整構建好自己吃零食的習慣。

其次,父母可以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繪本,如:《肚子裡有個火車站》、《不吃糖不許吃蔬菜》等,藉助親子閱讀的機會,和孩子一起了解垃圾零食的危害性,幫助孩子樹立健康的吃零食習慣。

父母充分的賦權,加上良好的親子溝通,就可以巧妙拒絕孩子過量的吃零食,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有自主管理能力的孩子。


3.父母同心,其利斷金


父母與其喋喋不休地嘮叨孩子,刻意強調哪些食物有營養,要多吃,哪些沒營養,要少吃,不如同心協力把心思花費在如何把自家的餐桌豐富起來,比如:通過豐富多樣的形狀呈現來幫助孩子均衡飲食——擺盤漂亮又巧妙的營養早餐。

父母還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接觸食材,並積極鼓勵孩子自己下廚參與到食材的準備和製作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學會選擇健康的飲食,自然就有意識地減少了吃零食的習慣。

為了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父母一定要齊心表現一致,比如:有的家長自己本身是零食控,買回來又怕孩子吃零食沒節制而影響吃飯,就避開孩子自己偷偷吃。

其實這樣做,孩子會覺得憑什麼父母能吃,自己不能吃,更加引起孩子的對抗心理。

總之,父母不要過度關注孩子的零食問題,不在飯桌上追喂,亦或是嘮叨教育,巧妙合理地堅持引導下去,相信孩子會慢慢養成自控的能力,零食問題就不會再成為引發家庭矛盾的事情。


願我的建議能幫到你。


END


我是@淺水小蟹,歡迎大家關注我,和我一起努力進階成為更好的自己和辣媽。


淺水小蟹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因為回老家過新年再加上疫情期間宅家裡沒事幹,我兒子最近吃零食很厲害,我管不住他也管不住他爸給他拿零食,直到前幾天有天晚上又因為兒子要吃零食跟他爸爸吵了一架,這是結婚五年以來第一次正面衝突,氣頭上也把兒子揍了一頓!

其實當時正在吵架的時候就後悔了,覺得沒必要吵架,但當時覺得已經吵起來了那就吵完再說吧,哈哈!夫妻之間沒有隔夜仇,今晚吵架明天依然相親相愛!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知道零食吃多了不好,但勝在味道好孩子愛吃!後來我就想了一個辦法,跟兒子約定好每天飯後定個鬧鐘一小時才能吃一種零食,再想要吃必須考試,古詩、英語、數字隨他選,過關就可以再吃一種零食!

事實證明,這個方法簡直不要太好,他很自覺的等著鬧鐘響了才吃零食。再想吃就考試,既能複習知識又能讓他懂得遵守規則,還能控制吃零食,一舉三得,哦還有一得,避免了和老公吵架,哈哈!

希望你也可以像我這樣輕鬆解決問題哈!


變形金剛變身


小孩子吃零食這話題真的很多家長都會面臨,因為外面的零食確實五花八門,孩子們也樂此不疲,因為所有的零食都是為了口味而增加各種香精,增味劑,吃多了孩子就不愛吃飯。我家兩個孩子,我跟我先生都不太同意買太多零食,如果非要買,會買一些健康的,原味的,儘量不帶顏色的零食。對於何時吃零食,也是有要求的,必須是飯吃的好才有獎勵,每次量不能多,一家人出去玩,可以讓孩子們選一個零食獎勵。當然在家裡,我也儘量會跟孩子們一起製作零食,讓他們體會其中的快樂,還能有成就感。父母如果最開始沒有做好規矩,本身自己也愛吃零食,經常家裡買很多零食回來,那孩子肯定會控制不住的,所以想要控制孩子的零食,首先父母要做好榜樣,而且要思想統一。






努力爬呀爬的蝸牛


你好,我不知道題主為什麼要因為這個問題而吵架。

孩子吃零食很正常。但是也要適當的控制。比如一週買一次,一個月買一次。聽話的時候可以買一次,等等

孩子還小,不懂什麼是健康。做父母的應該懂吧?

不能多吃的東西就應該少吃。也不是說不給吃。要控制好量。

如果這個問題寶爸或者寶媽都不懂的話,作為旁人實在是沒有辦法解決。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從孩子下手,跟孩子溝通。告訴他什麼東西不能多吃,告訴他危害。

我家孩子4歲,之前也喜歡吃棒棒糖,薯片,各種飲料。後面我從網上找了各種圖片給孩子看。告訴他那就是吃垃圾食品的後果。現在他也沒有吵著要吃了。





元寶vs媽媽


這問題好好溝通一下,兩夫妻為這事沒必要吵架,小孩吃太多零食真的不好。男人大都這樣子,對小孩有求必應的。我老公也是這樣,特別是夏天買冰激凌和冰飲料,每次我說他都是知道啦,知道啦😂

有一次,他帶小孩先回家,等我到家他們還沒到家,我就藏著等,等下傳來我老公和小孩的對話跟小孩說快點吃完不要讓媽媽看見,不然媽媽罵你們,我可不能幫你們哦😂😪氣的我想揍他,

所以說如果為這事,我們還不得天天吵架了,我來個下馬威,家裡所有的零食必經我的同意,和小孩要買東西也是一樣,如果讓我知道會懲罰以後沒有零食,玩具這些。現在小孩所有的事都會經過的同意才敢😂


三小豬媽媽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我也是一名寶媽,我覺得零食吃多了會引起消化不良,時間長了會引起生長髮育落後,營養不良所以孩子得少吃零食。要規律地進行餵養。零食不能當正餐。

我覺得夫妻之間為了給孩子吃零食這麼點小事吵架沒必要,你們應該和和氣氣的商量怎麼給孩子慢慢戒掉零食。如何讓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可能是你們父母有喜歡吃零食的,所以家裡面隨時都有零食,孩子才會看見大人吃他才會去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榜樣。父母跟孩子住在一起有很多好習慣和不好的習慣是會帶給孩子的。所以你們儘量把好習慣帶給孩子。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琪琪的一家人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孩子吃零食其實是很平常的事情,家長同志們得把握一個度,不能讓孩子依賴與吃零食,而影響孩子吃飯,造成身體營養不良,影響孩子健康。

1、零食是可以吃的,家長同志們不要一成不變的要求孩子一點零食不吃。假如看到其他小朋友吃零食,孩子會用羨慕的眼光去看他,讓你感覺孩子特別可憐。如果經常吃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

2、零食要把握一個度,孩子在吃零食時,有可能有多少就吃多少,直到吃完為止,這樣就會影響孩子在正餐時吃飯的量,所以要少吃零食,把握吃的量和吃零食的時間就好就好。

3、吵架這個問題其實每個家庭都有,相互各讓一步就好了,孩子零食少吃點,不要在飯前吃,以免影響吃主食。

4、用水果代替零食,這個方法我覺得比較好一點,水果可以補充好多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對孩子的身體有好處,這個多多益善,孩子身體健康,這樣家長們就不會再吵架了。

以上是我個人見解,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奮鬥的不倒翁


不知題主的具體情況。不過作為兩孩爸媽,我們可以分享一些我家處理零食問題與零花錢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您可以試試看。我家用這些方法,孩子和大人、大人之間從來不為孩子吃零食的事發生矛盾。

困於零食需求無法滿足的孩子,可能會感受到安全感的匱乏、愛的匱乏,甚至用低自尊的方式,去謀求滿足——比如,哭鬧著要吃零食,甚至像很多爸爸媽媽擔心的那樣,偷拿大人的錢去買零食。


01 / 零食和零花錢,孩子的愉悅,爸媽的煩惱

真心家樓下,有個便利店,每次真心媽媽去買家裡臨時短缺的蔥薑蒜油鹽醬醋什麼的,都能遇到自己拿著零花錢買零食的孩子。

前幾天是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挑選了三五樣零食,自己拿著個漂亮的小錢包,熟練地在收款臺結帳。

昨天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跟小夥伴商量著要買辣條,後面跟著她三四歲的小弟弟,小男孩一聽,馬上喊:

“姐姐,姐姐,我也要辣條。”

愛吃零食的孩子,要零花錢的孩子,總是讓爸爸媽媽煩惱糾結。

就在前幾天,還有一位媽媽問我:

“上小學的孩子想帶零花錢上學,我該不該給她呢?給她吧,怕她買亂七八糟的零食,不給她吧,又怕她偷偷地從家裡拿錢。”

這位媽媽的兩個擔心,都挺有道理的。整天惦記著那些健康程度堪憂的零食的孩子,不在少數,家裡不給零花錢,就從爸爸媽媽錢包裡偷拿的孩子,也不是沒有。

02 / 到底該不該給孩子零花錢買零食?

那麼,到底要不要給孩子零花錢買零食?真心爸媽和很多爸媽一樣,主張在孩子不能理性選擇買什麼、理性管理花多少錢時,不能過早給孩子零花錢。

除了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時,我們偶爾會拿錢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去付款,在孩子上初中前,從來沒給孩子帶過日常的零花錢。

我們不主張過早給孩子零花錢買零食,也不主張過早給孩子零花錢讓他們自己買小玩具或者日常用到的文具,主是從孩子身體健康、孩子良好習慣、孩子的安全三個角度來考慮。

先說健康。

孩子總會喜歡那些甜的、鹹的、又酥又香的零食,那些零食要麼高油、要麼高鹽、要麼高糖,要麼幾樣全佔,再加上反式脂肪,吃多了,真是一點好處都沒有。

而且如果孩子比較小的話,也不會像大人一樣,對在什麼樣的店鋪買、買什麼樣的品牌有所選擇,買到衛生上很不靠譜的東西也非常有可能。

再說良好習慣。

我們真是不認為,讓孩子從小就會花錢,對培養他的“財商”有什麼好處。

在便利店裡見到哪個拿著自己的錢包熟練結帳的小姑娘,真心媽媽只是覺得,孩子身上,有不那麼純真可愛的過度成熟。

再看安全。

記得孩子上小學的第一天,校長在家長會上就特別要求,不要給孩子帶零花錢。“大家知道是為什麼嗎?”真心媽媽答“安全”,大獲讚賞。

我們經常憂慮校園暴力、還經常憂慮小孩子被高年級同學欺負、勒索,孩子身上帶的零花錢,其實是重要的誘因之一。

03 / 解決問題零食問題,只用一招

那麼,不主張過早給零花錢,孩子又想要買零食,爸爸媽媽該咋辦?怎麼能做到孩子根本不受那些零食誘惑、根本不想要零花錢呢?

真心爸媽的理解是,老有零食吃的孩子,才不會貪吃零食,心滿意足的孩子,才不需要早早就拿著零花錢隨意支配。所以孩子從小到大,我們都用一個很簡單的小技巧:適當滿足。

(1)孩子要買什麼吃的,儘量滿足。

我家大兒三歲左右時,家裡樓下一層,開了一家便利店,孩子進進出出都能看到,就老想著去買點吃的。

我們看到裡邊賣的吃的,品牌基本上都還不錯,就每次給孩子5塊錢,告訴他可以自己進去挑一樣吃的。

孩子又能體驗自己花錢買東西,又能自己挑,當然很開心。因為約定了只能用這麼多錢、只能買一樣,而且我們也一直跟孩子平等討論,孩子也很有點小理性,所以從來不會一次挑很多東西,再找爸爸媽媽來要更多錢。

這樣斷斷續續買了一兩個月,孩子好奇心滿足了,也就不再特別想去了。

帶孩子去超市,我們也會告訴兩個孩子:你們每個人都可以挑一樣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孩子有時會挑三桶連在一起的薯片,有時會挑巧克力夾心餅乾,孩子挑中的,我們都會二話不說,允許他們加入購物車。

(2)接孩子放學時帶些零食或帶他們去買些零食。

接孩子放學時,我們一般會從家裡帶一些巧克力、小點心。沒帶零食的時候,如果孩子要求,我們也會帶孩子去買一點小零食,讓他們自己挑。

夏天放學後,我們也會給孩子一些零錢,讓他們自己去買愛吃的冰棒、冰淇淋(會提示品牌),孩子也會很開心。

孩子上學一天也挺累的,吃點小零食會更愉悅。

孩子的幼兒園老師曾經告訴我們,“不管孩子多大,糖果都會讓他們特別愉悅”。

甚至小學階段,特別有愛的老師們也會準備一些小糖果,獎勵上課表現好、積極性回答問題的孩子。

所以我們一直覺得,爸爸媽媽應該重視孩子從吃糖果、零食上獲得的滿足感。

(3)經常和孩子討論健康飲食。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起,我們就經常和孩子討論健康飲食,比如高油、高鹽、高糖的零食會增加脂肪、食品中過多的添加劑有害健康、一些食品可能用不太好的油脂加工、一些食品的加工場所可能衛生條件很差等等,孩子們也慢慢形成了這樣的概念。

比如有時候說起時髦的辣條,我們會逗他們:“你們怎麼不要求買呢?”孩子們會說,“聽說好多辣條是特別差的小作坊加工的,我們才不要吃呢!”

再比如他們對街頭小吃攤點,孩子們也保持著一定程度的潔癖:“他們的油說不定好久都不換了,而且風吹日曬的,不衛生。要吃的話,我覺得還是大的快餐店靠譜一點。”

(4)和孩子討論帶零花錢的尷尬。

我們有時也會跟孩子討論帶零花錢的尷尬。比如,你和同學一起放學,你帶了零花錢,想去買零食,而同學沒帶零花錢,你要不要請同學吃東西呢?你今天請同學吃了東西,明天他要求你再請他吃,你怎麼辦呢?遇到大孩子逼著你給他買東西吃,你怎麼辦呢?

孩子們想想,嗯,這樣確實挺難辦的,還是不要帶零花錢上學好了。

04/ 越滿足,越節制

靠著“適當滿足”的技巧和這些討論,我們家兩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沒有在吃零食、零花錢上有任何不滿足,也沒有因為鬧著吃零食、要零花錢,給爸爸媽媽帶來任何大小煩惱。

可能有的爸爸媽媽擔心,這樣滿足孩子,孩子不會變得特別貪吃零食嗎?我們的經驗是,恰恰相反,孩子不但不會變得貪吃,反而會變得節制。

比如我們會把家裡的糖果、小點心,集中放在一個抽屜裡,孩子們隨時可以自由取用,但他們從來不會一次吃很多,巧克力每天只吃一顆,麵包幹每天只吃一兩塊,媽媽“補給”一次,孩子們能吃上一兩週。

有一次一位媽媽問我:

“我家孩子一吃零食就吃很多怎麼辦?他胃口還不太好,吃多了又會吐。”

真心媽媽就問她:

“您是不是很少給孩子買零食,而且孩子吃零食時,還會不停地跟他說吃零食多麼多麼不好?”

那位媽媽不說話了。

吃零食的機會天天有,孩子就不會貪多,吃零食的機會很難得,孩子才會暴飲暴食。

另外好多爸爸媽媽有一顆“豆腐心”,孩子想吃零食,爸爸媽媽捨不得孩子哭鬧就給買了,又長著一張“刀子嘴”,邊給孩子吃,還邊嘮叨孩子吃零食多麼多麼不好。

於是孩子就糾結了——一邊是味蕾的愉悅,一邊是吃零食的“罪惡感”,如果孩子比較小,這種糾結就很可能用“腸胃不適”反映出來。

05 / 越匱乏,越壓抑;越壓抑,越渴望

孩子要零花錢、愛吃零食,雖然不是什麼大事,背後其實卻藏著很深層的心理機制,如果爸爸媽媽沒有弄明白,很可能把花小錢、吃零食的小事,變成影響孩子成長的大事。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他的《動機與人格》中,將人的需要區分為從低到高的不同層次,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接著是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需要,最高層次上,是自我實現需要。

人首先是滿足低層次的需要,當低層次的需要被滿足,高層次的需要才會出現。如果低層次的需要沒有被滿足,高層次的需要就會退居幕後甚至完全消失。

孩子愛吃零食,表面上是生理需要,其實也與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密切相關。爸爸媽媽越堅定地認為吃零食有多麼多麼不好、不斷地壓抑孩子吃零食的慾望,孩子很可能越堅持,越覺得零食有無比令人嚮往的美妙之處。

困於零食需求無法滿足的孩子,可能會感受到安全感的匱乏、愛的匱乏,甚至用低自尊的方式,去謀求滿足——比如,哭鬧著要吃零食,甚至像很多爸爸媽媽擔心的那樣,偷拿大人的錢去買零食。

正如馬斯洛所說,“吃飽了的人不會感到飢餓”,在吃零食上被適度滿足的孩子,也不會對零食有過高的慾望,更不會對擁有零花錢、可以自由地買零食,有什麼嚮往。

所以,為孩子吃零食和零花錢問題的煩惱的爸爸媽媽,不妨嘗試一下真心爸媽的“適度滿足”技巧,相信結果會是孩子、大人皆大歡喜。


以上回答,如果您覺得有點幫助,歡迎點贊、轉發分享。


真心爸媽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依寶媽媽,對於你的問題我是這麼認為的:

1:媽媽對孩子吃零食的問題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然後和孩子爸爸好好的溝通。

比如孩子吃零食一定要注意這些

1):孩子吃零食不是說所有的零食都不能吃,只不過一定要選擇健康的零食。

2):不要在餐前吃零食,要在三餐之外的時間,可以少吃點小零食。

3):吃零食不能比正經的餐食還要多,那樣的話肯定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的食慾,肯定也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的發育。

4):可以用水果適當的代替零食。

5):零食也可以是奶製品,水果,堅果這些。

媽媽可以把控好孩子吃零食的規則,然後坐下來和孩子爸爸好好的溝通

2:孩子的健康發展更需要一個幸福的家庭,不能老是爭吵、這樣會傷害到孩子。

而且媽媽平時也可以給爸爸發一些有關孩子吃零食的科學方式的帖子,發給孩子爸爸看看。

養育一個孩子肯定會碰到這樣那樣的事情,那麼作為父母,前提都是希望孩子好,那麼當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多商量,好好的溝通,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而且要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家庭和愛、這樣孩子才會更有規律的快樂的長大。

以上是我的一點建議,希望能幫助到你,謝謝。





五月媽媽育兒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孩子吃零食的習慣其實是大人養成的,吃零食到底好不好呢,我想跟以後孩子成長道路上碰到的很多問題有著相似之處,比如孩子上網的問題,比如孩子喜歡看家長手機的問題,比如孩子喜歡看漫畫書而不是老師推薦的書目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呢?

我想是宜疏不宜堵,因為我們作為社會人,不能孤立的生存,會碰到社會上的各種各樣的現象,應該讓孩子接受他不知道的領域,告訴孩子哪些是應該做的哪些是不應該做的,家長以身示範,做好榜樣和引導的工作,孩子自然而然的就知道了他做的對不對了。

父母親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有爭議,需要做到的是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小孩子很會觀察的,他知道誰能幫助他,所以遇到爭議的時候一定以一個人的意見為主,過後兩個人再溝通。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