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種植中的坐莢方法

豆角種植中,很多豆角很難坐住莢,即使坐住的也只是一些次品莢,影響價格,現將豆角種植中的坐莢方法介紹如下:


首先,及時進行豆角植株調整。將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側枝摘去,即主蔓第一花序以上各節位上的側枝,留1~3葉摘心,保留側枝上的花序,增加結莢部位。當主蔓長至2~2.3米時,頂端萌生的側枝留一葉摘心,摘心封頂,促進下部節位花芽形成、發育,防止主蔓過長,在架間相互纏繞,不通風透氣,也不利於採摘豆角。

其次,把好豆角種植溫度關,養好葉和蔓。晝夜溫差要嚴格把關,豆角耐熱性強,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5℃~28℃。豆角開花期較適宜的生長溫度白天不能超過35℃,夜間不能超過18℃,拉大晝夜溫差。所以要嚴格把好溫度這一關,要隨外界氣溫的不斷變化而改變放風時間。另外,生產中植株底部若出現通風透光不良,易引起後期落花落莢,可分次剪除下部老葉,並清除田間落葉。

另外,抓住豆角種植關鍵時期補肥水。豆角開花結莢期較長,在第一次出現產量高峰後,植株長勢減弱,開花結莢寥寥無幾而出現歇茬現象。因此,在開花前5~7天要及時追施15~20公斤複合肥+10公斤過磷酸鈣+5公斤鉀肥,可促進開花結莢。在豆莢生長盛期,應再追肥一次,畝施15~25公斤複合肥。盛莢期後,可根據植株生長情況,追施一定的全水溶性肥料,延長採收期,提高豆角產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