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府井究竟是哪家王爺的王府?又是誰家的井?

有人說,中外遊客到了北京後,有3個地方必去。一是故宮博物院,二是八達嶺長城,三就是本文將要說到的王府井大街。

王府井大街位於北京市東城區,街道全長1818米。其中東單三條至金魚衚衕段為商業步行街,長度為548米。如果步行的話,幾分鐘就能走完全程。但是,王府井可能是中國最有名氣的一條商業街——如果不是之一的話。

北京王府井究竟是哪家王爺的王府?又是誰家的井?


在上世紀60、70、80年代,一位叫張秉貴的全國勞動模範享譽全國。張秉貴只是一名平凡的售貨員,卻練就了令人稱奇的“一抓準”“一口清”技藝和“一團火”的服務精神,成為新中國商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張秉貴所工作的單位,就是王府井大街上的北京市百貨大樓。如今,張秉貴的半身塑像還樹立在北京市百貨大樓大門廣場處。

那麼,王府井究竟是哪家王爺的王府?又是誰家的井?且聽我從頭說起。

北京王府井究竟是哪家王爺的王府?又是誰家的井?


我們知道,從宋朝時期開始,遼國、金國就在北京進行經營。只不過,那時候王府井一帶還只是默默無聞的小村落。1272年,元朝皇帝忽必烈宣佈定都於北京,對北京進行大規模營建。於是,王府井一帶的人煙逐漸稠密,變得熱鬧起來。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定都於南京,將北京封給燕王朱棣。朱元璋死後,朱棣發起“靖難之役”,趕走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繼任為帝,並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朱棣繼續在北京搞開發建設,並未雨綢繆地給自己的皇子皇孫們修建了10個王府,讓他們在分封藩王之前居住、生活。10個王府所處位置,就在王府井一帶。因此,人們稱這一帶為“十王府街”。

北京王府井究竟是哪家王爺的王府?又是誰家的井?


明朝滅亡後,十王府街荒廢起來,連王府都少了兩個,只剩下8個王府,人們便將“十王府街”改為“王府街”。

1912年,清朝滅亡。北洋政府內政部考慮到北京各處名稱的複雜,容易混淆,就繪製了一本《北京詳圖》,對街道名稱和地名進行規範。當時,王府街被分為了三段。其中,北段燈市口以北稱“王府大街”,中段東安門大街至燈市口稱“八面槽”,南段東安門大街以南稱“王府井大街”。

“王府井大街”是怎麼來的呢?

清朝時期,北京居民飲水已經成了一個問題。據《京師坊巷志稿》記載,光緒年間,北京城內外一共有水井1258口。大部分水井的水質都又鹹又苦,難以飲用。只有極少數水井的井水清冽甘甜,能夠作為飲用水。其中,就有一口水井位於“王府街”的南段。南段就因這一口水井得名,變成了“王府井大街”。

北京王府井究竟是哪家王爺的王府?又是誰家的井?


後來,隨著這一帶商業活動的繁榮,整條大街都叫“王府井大街”。

從上世紀二十、三十年代以來,王府井大街成了商業街,聚集了許多知名的商家。新中國成立後,王府井大街進行了整頓和改造,形成了以東風市場和北京市百貨大樓為主體的繁華商業區。從那時候開始,王府井大街集中了全國最大的工藝美術商店、新華書店、外文書店、照相館、醫藥器械商店。東風市場和北京市百貨大樓的日用百貨、五金電料、服裝鞋帽、珠寶鑽石、金銀首飾等,琳琅滿目,吸引了中外遊客前來光顧。一時之間,王府井大街成了“日進斗金”的“金街”。

北京王府井究竟是哪家王爺的王府?又是誰家的井?


當然,如今隨著各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升,人們來到北京王府井大街,不再單純地購物,而是旅遊觀光,因此王府井大街也進行了調整,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中外遊客面前。

【參考資料:《明史》《王府井大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