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15”,關於茶行業內的幾個祕密


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不少讀者向小編反映,他們在購買茶葉產品的過程中,遇到不少“坑”,也對標榜“古樹茶”、“陳年茶”等茶產品產生疑惑——什麼樣的茶可以稱為“古樹茶”和“陳年茶”呢?

針對這些疑惑,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副院長、博士範水生,在T20峰會上的一場演講中,直言不諱地點出了廣大消費者關心的這些問題,並且進行了答疑解惑。

聚焦“3·15”,關於茶行業內的幾個秘密


△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副院長、博士 範水生

茶葉表述的三大疑惑和四大誤區

疑惑1:古樹茶是否古樹產?

目前,市場上出現大量的“古樹茶”,對於初入茶市的消費者來說,辨別真正的“古樹茶”成為一件難事。而對於商家來說,打著“古樹茶”的名號販賣並非貨真價實的“古樹茶”,久而久之,必將傷害到行業本身的發展。

聚焦“3·15”,關於茶行業內的幾個秘密


解答:“古樹茶”是指存活百年以上的喬木茶,目前在雲南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茶區以及老撾北部豐沙裡省有古樹群落,它們可以稱為“古樹茶”,但在一些骨灰級茶友的標準中,則必須是300年以上樹齡的茶樹才能被冠以“古樹”之名,這種“古樹茶”大多隻在雲南溫暖溼潤的南部茶區才有分佈,所以產量十分稀少。

疑惑2:山場茶是否山場生?

隨著消費者對於茶葉品茗要求的不斷提高,茶葉的生產環境成為消費者考慮的因素之一。但是,市場上的“山場茶”、“山頭茶”是否真的採自獨特的產地?其品質特點是否源於獨特的產地環境條件?

聚焦“3·15”,關於茶行業內的幾個秘密


解答:山場,顧名思義跟地理位置有關,指的是茶葉生長所在的區域,由於地勢、溫溼度條件、光照的差異,不同山場所產生的茶葉內含物質成分也有些差別。山場茶正是因其茶葉的獨特韻味,而備受消費者的喜愛。其實,因為獨特的“山場”和“山頭”具有稀缺性,茶葉產量也有限,可以肯定地說,不是所有打著“山場茶”、“山頭茶”名號的茶都來自這些產地。

疑惑3:陳年茶是否真陳年?

近年來,民間盛傳不少茶越老越香、越陳越貴的言論,但是關於陳茶的收藏價值和保健價值,其實業界仍存在著不少爭議。

聚焦“3·15”,關於茶行業內的幾個秘密


解答:陳年茶也就是所謂的老茶。但存放多少年的茶葉才是“老茶”?如何判斷“老茶”有多“老”?“老茶”具有獨特保健功效是真的嗎?其實,由於不同茶類的製作工藝和保存方式不同,關於陳年茶的標準仍然有待制訂,陳年茶的保健功效有待進一步考量。

誤區1:樹齡越大茶葉品質越好?

老茶樹的營養價值高於新茶樹?目前為止並沒有調查結果證實,但是,有不少商家打著老茶樹的旗號高價售賣茶葉。老茶樹因為資源稀缺導致其售價頗高,但這並不代表著老樹茶品質一定好,兩者之間也不能因此而畫上等號。因此,消費者在購買茶葉時,應該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追求“老茶樹”,從而陷入消費誤區。

聚焦“3·15”,關於茶行業內的幾個秘密


誤區2:傳統工藝茶葉品質好?

近年來,茶界掀起一陣復古潮流,不少茶企開始迴歸傳統工藝製作,提倡手工的製茶方法。由於手工製茶不似機器流水線,可以靈活調整,且比機器做茶要“有人情味”許多,這也令手工茶被賦予了不一樣的含義。

聚焦“3·15”,關於茶行業內的幾個秘密


傳統制作技巧的迴歸固然沒錯,但提高茶葉品質仍然需要現代技術,所以不能片面強調回歸傳統而忽視了工藝的改進對於茶葉品質的改變。

誤區3:茶葉是否真的具有較高的“三抗三降”功能?

經不少專家、學者研究證明,茶葉的確對人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在部分商家的宣傳過程中,往往會將保健功能再次美化,引起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失真。

聚焦“3·15”,關於茶行業內的幾個秘密


其實,所有的產品功能都需要建立在數據基礎上,用數字來說話。部分商家在宣傳時往往過於感性,放大了茶葉的功能,將治療和預防概念混淆,消費者與企業面對這些茶葉宣傳誤區應保持理性的態度。

誤區4:喝輕發酵的茶是否傷胃?

在購買茶葉的過程中,消費者時常會聽到一句話,“此茶太生,喝了傷胃!”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乍一聽上去似乎有理有據,但喝輕發酵的茶一定傷胃嗎?

聚焦“3·15”,關於茶行業內的幾個秘密


其實,不同的茶葉製作工藝上存在著差別,但並不能依據發酵度來判定一款茶是否傷胃,不同的茶葉具體適合什麼樣體質的人飲用,這仍然是一門學問。消費者在消費時應從個人的實際情況出發,切勿一棒子打死。

最後,小編整理了幾個購茶建議,給廣大消費者提個醒:

01

聚焦“3·15”,關於茶行業內的幾個秘密


選擇大廠、知名品牌的產品

在你不知道如何選擇或者專業度不夠的情況下,選擇大品牌、知名品牌的產品是比較保險的做法,這些企業在產品質量安全把控上較為嚴格,更值得消費者信賴。

02

聚焦“3·15”,關於茶行業內的幾個秘密


不要過於崇尚名山古樹

作為骨灰級茶友來說,古樹純料確實是他們的追求。作為普通消費者,喝茶只是解渴養生,重點關注食品安全即可。大家要正確審視自己喝茶的需求,不要盲從跟風。

03

聚焦“3·15”,關於茶行業內的幾個秘密


檢查產品相關標識

購買茶葉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查看相關的SC標識,包括產地、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內容,確認無誤後再進行購買。

科學引導,理性發展中國茶

在應對茶行業常見的疑惑與誤區中,除了消費者要提高自我警醒意識、樹立理性消費觀念外,還需要茶行業相關從業人員的共同發力,進行科學引導,理性發展中國茶產業。因此,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副院長、博士範水生提出以下六個建議:

一是以嚴格的法規制度規範茶葉市場發展。尋找市場上仍存在的法規漏洞,不斷完善、健全相關法律體系,在已有法規的基礎上,加大執法力度;

聚焦“3·15”,關於茶行業內的幾個秘密


二是以科學的觀念提高消費認知水平。學會用科學數據說話,用事實說話,提高消費者對於茶葉消費的認知;

三是以創新的驅動助推茶產業整體水平提升。茶行業在供給側改革諸多產業中所擁有的變革條件最為成熟,在進行資源友好型和環境友好型“兩型”發展、實現三鏈(資源鏈、產品鏈和產業鏈)協同中,仍需不斷提高茶葉生產技術和資源管理水平;

聚焦“3·15”,關於茶行業內的幾個秘密


四是以標準化的規範引領茶葉品質提升。在農業標準的制訂中,茶葉標準相對完善。我們應將標準具體落實到各個環節,以此實現生產管理規範化,穩步提高茶葉品質;

五是以“以人為本”的理念宣傳茶葉品牌;

聚焦“3·15”,關於茶行業內的幾個秘密


六是以茶文化傳播促進國際交流。中國茶擁有豐富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如何將茶文化帶向世界、傳播“茶和天下”的理念,是茶界人士都需為之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