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安徽省宿州市符離集,才知道白居易為何寫下《潛別離》


來到安徽省宿州市符離集,才知道白居易為何寫下《潛別離》

有些事情就是這麼奇怪,民間有一句話說:“知符離者眾,知宿縣者寡”。

符離就是現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下轄的符離鎮,宿縣可以說是埇橋區的前身。

說知道符離的人多而知道宿縣的人少,可見符離這個古鎮有著多麼特殊的歷史內涵。


來到安徽省宿州市符離集,才知道白居易為何寫下《潛別離》

還是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推行郡縣制,當時設符離縣屬於泗水郡,到了元代至元二年(1265年)符離縣廢併入了宿州,符離這個古地名已有2000多年曆史。

符離因有離山和當地產有符草而得名。

這是個一個古戰場,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來到安徽省宿州市符離集,才知道白居易為何寫下《潛別離》

劉邦、項羽逐鹿中原的“大戰”,宋金時期的“符離之戰”,解放戰爭時淮海大戰兩軍對壘,成就了自古以來有名的“符離古塞”。

符離集也是中國著名的燒雞之鄉,其實除了燒雞之外,其實這裡的歷史文化更為深厚。


來到安徽省宿州市符離集,才知道白居易為何寫下《潛別離》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就在此寓居多年,並留下了《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傳世名作。

白居易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生於河南新鄭,祖籍山西太原。

安徽宿州的符離只能算他的第二故鄉。


來到安徽省宿州市符離集,才知道白居易為何寫下《潛別離》

公元780年,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戶參軍授徐州彭城縣令,白季庚與徐州刺史李洧堅守徐州有功,後來升任徐州別駕。

為躲避徐州戰亂,白季庚把家人送往符離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離度過了一段童年時光。

年少的白居易聰穎過人,讀書十分刻苦。


來到安徽省宿州市符離集,才知道白居易為何寫下《潛別離》

他5歲學寫詩,9歲可成誦,最早的詩篇應該是在符離寫成的。

白居易與符離山水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符離沒過幾年,他便開始流浪江南蘇、杭等地,之後又漂泊在長安古城。

十八歲那年,他得了一場大病,又回到符離家中。


來到安徽省宿州市符離集,才知道白居易為何寫下《潛別離》

這一次,白居易在符離居住了三年,不僅身體也恢復了健康,而且也留下了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

貞元六年(公元790年),白居易與當地女子湘靈互相愛慕,沉入熱戀之中。

白居易經常教湘靈識字讀詩,湘靈也給白居易送過信物。


來到安徽省宿州市符離集,才知道白居易為何寫下《潛別離》

由於門不當戶不對,平民女子湘靈和白居易的愛情遭到了白家的反對。

一個冬天,白居易的父親以求學為名,把兒子帶離了符離。

臨行前的晚上,白居易與湘靈在濉河旁見了最後一面,他長夜難眠,含淚寫下《潛別離》:

“不及哭,潛別離;不及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深籠夜鎖獨棲鳥,利劍春斷連理枝。河水雖濁有清日,烏頭雖黑有白時。惟有潛離與暗別,彼此甘心無後期。”


來到安徽省宿州市符離集,才知道白居易為何寫下《潛別離》

在此之後,白居易又寫了三首懷念湘靈的詩,分別是《寄湘靈》《寒閨夜》和《長相思》。

從後一別,兩人再也沒能相見。


來到安徽省宿州市符離集,才知道白居易為何寫下《潛別離》

據符離當地人介紹,白居易故居位於老符離東菜園,緊傍濉河,古稱毓村,老宅名為東林草堂。

非常遺憾的是,我數次途徑符離集,只見到滿街市都是燒雞廠家的牌子和店鋪,沒有見到東林草堂的遺址。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與本文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