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我們的地礦故事——平凡的崗位造就非凡的探礦人

人海茫茫,你或許不會多看他們一眼;行路漫漫,你或許不會為他們駐足片刻。他們是普普通通的地質探路者,常年風餐露宿,與家人聚少離多,工作環境更是寂寥無趣……但是,他們的那份對初心的堅守、對使命的擔當始終沒變。無論是在雪域高原、大漠戈壁,還是在高山叢林、井巷坑道,哪裡有礦藏,哪裡就會有他們的身影,他們是山東地礦四院小口徑鑽探的佼佼者,他們是地質探礦人,是一個個大寫的“人”。

讲述我们的地矿故事——平凡的岗位造就非凡的探矿人

歷經磨練,終成“麻煩終結者”

2010年6月,在平度大莊子危機礦山接替資源詳查項目鑽探施工中,由於區內地質構造複雜多變,孔壁見水就塌,處處縮徑,下入套管十分困難,並且極易造成卡鑽、斜鑽現象。不幸的是,有一個進度領先的施工鑽孔在1010米處報廢,給整體項目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是繼續迎難而上,還是就此打道回府,鑽探工作一度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讲述我们的地矿故事——平凡的岗位造就非凡的探矿人

探礦工程公司領導經過再三研究,決定將李存峰從其他項目抽調過來,專門負責工程施工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期望他能帶領隊伍重整旗鼓,拿下這塊燙手山芋。李存峰到達工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開會,直截了當地指出了工程面臨的棘手問題,提出瞭解決問題的大致對策,這讓整個隊伍吃下了“定心丸”。會後,他胡亂的往嘴裡塞了兩個饅頭和幾口菜,夾著自己的鋪蓋卷,帶著機長一起守在了機臺上,困了累了就抱著胳膊蜷在鋪蓋上眯一會兒,遇到施工問題直接爬起來研究對策。經過48小時的摸索,他果斷作出決定,改進技術工藝,調整泥漿配比,至此,施工難題迎刃而解。由於長時間堅守在鑽探施工一線,再加上天氣炎熱、工作環境惡劣,他的後背上長滿了紅紅的疙瘩,磨破後流出的鮮血跟汗水攪和在一起浸透了工作服,衣服原來的顏色變得無法辨認。經過4個多月的苦戰,鑽孔終孔於1162米。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更是成長為“麻煩終結者”,無數次的解決鑽探施工難題,時時刻刻為四院鑽探事業發展保駕護航。

2011年,無疑是李存峰鑽探生涯的閃光年。這年,他將首屆全國地勘鑽探職業技能大賽金牌收入囊中,他的“牛脾氣”也在比賽過程中展現的淋漓盡致。比賽分為理論知識考試和限時個人單項技能考核。首環節過後,李存峰以81分暫列第一,在技能考核的計算泥漿比重時,誤將310克算成了308克,致使本輪得分為77.8分,名次也跌落至10名開外。面對幾乎不可挽回的失誤,依舊沒有放棄,他認真分析比賽形勢,沉著冷靜應對,一項一項比,一分一分扳,在賽場上上演了一出逆轉翻盤的好戲,最終以83.92分的總成績榮獲該項賽事金牌。

精益求精,只為離地心更近一點

2012年,在河南舞鋼地區鐵礦普查鑽探施工項目,機長牟傑帶領機臺成員認真研究礦區鑽孔資料,相繼處理鑽孔施工過程中的坍塌、破碎、縮徑等技術難題,並且處亂不驚,展現出了大將風範。鑽孔在達到設計孔深1700米時,並沒有發現礦體蹤跡,地質組認為沒有在設計深度見礦極有可能是礦體產狀在深部發生了變化導致的,要求繼續鑽進。隨著鑽探工作的持續跟進,終於在2060米處開始見礦,磁鐵礦體厚度達23米,但地質組還是不罷休,希望繼續鑽進。此時的牟傑犯了難,2000多米的深度已經達到了設備的極限,能否繼續施工,他的心裡也打了一個大大問號,怎麼辦?他果斷決策,形成3方面舉措。一是從精神上鼓勵大家,增強戰勝困難的決心,並要求操作人員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施工,力求每次遇到施工問題都能第一時間妥善解決;二是著手加固鑽機底盤,增強鑽塔穩固性,同時增加沉澱池,改善沖洗液的循環系統,確保沖洗液的質量,以便發揮其最大效用;三是針對鑽孔環狀間隙小,泵壓高的問題,採取降低轉速、泥漿粘度和減少泵量來應對。最終,該鑽孔終孔於2207.37米,圓滿完成了鑽探施工,成為河南省舞鋼深部鐵礦整裝勘查項目最深鑽孔,在整個河南省鑽探行業引起轟動,同時也刷新了四院鑽孔深度紀錄。

讲述我们的地矿故事——平凡的岗位造就非凡的探矿人

2015年,牟傑領到了一個新任務,萊州招賢地區金礦普查項目的最深鑽孔,設計孔深2350米,這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隨著進尺的一天天加深,孔內破碎越來越嚴重,每次起鑽下鑽都是一次考驗,維護好泥漿性能參數就成了關乎成敗的重中之重。一天夜裡大雨驟降,加上施工場地地勢低窪,積水從三面流向泥漿池和循環槽內,若不及時處理,就會導致配比好的泥漿變稀,降低泥漿性能,造成孔壁垮塌,發生埋鑽事故。顧不上早已疲憊不堪的身體,他和當班成員迅速採取措施排水,一邊排水,一邊向泥漿池補充新泥漿。經過兩個多小時奮戰,雨水終於排幹了,抬頭一看,一個個渾身上下滿是泥水……功夫不負有心人,該鑽孔終孔於2354.84米,一舉獲得2016年全局創生產紀錄獎。

無畏無懼,詮釋鑽探人勇往直前本色

同樣是2015年,李相文機長接到了去四川平武實施鑽探施工的任務,礦區地處山區,海拔2700米以上,並且地處震區,有的職工不免有些擔心,有的甚至打起了退堂鼓。而此時的李相文右腿膝關節半月板破裂,關節腔積液,走路都疼痛難忍,醫生建議他不要進行體力勞動。“如果我都不去,機臺上的兄弟們如何能安心工作。”想到這,他隨身帶了些藥品便義無反顧的奔赴了四川工地。由於工作區山高路險,車輛根本無法通行,他便強忍著疼痛,完全靠步行奔波於機臺和駐地之間,有時一天要走上好幾個來回,十幾公里下來,腿又腫又疼,常常因為疼痛整夜整夜睡不著,但是李相文總是不露聲色,獨自把痛苦嚥到肚子裡,咬牙堅持著。這些都被機臺兄弟們看在了眼裡,也被他的敬業精神深深感動著、感染著,大家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和顧慮,心無旁騖、埋頭苦幹,直到鑽探任務圓滿完成。

讲述我们的地矿故事——平凡的岗位造就非凡的探矿人

2018年,李相文帶領隊伍轉戰青海省大柴旦,海拔3500米,由於沒有高原鑽探施工的經驗,無疑是一塊“硬骨頭”。高原上天氣乾冷、空氣稀薄,鑽探兄弟們只能用裂開口子的嘴呼氣吸氣,每獲得一口救命的氧氣都得疼一下。但比起這個,高原缺氧導致的持續性頭疼更是讓人難以忍受,疼起來根本睡不著。由於鑽塔距離鎮上太遠,只能就地安營紮寨,可是單薄的帳篷阻擋不了肆虐的狂風,燒的再紅的爐火也溫暖不了冰冷的帳舍,鑽探兄弟們只能依靠一層又一層的被褥才能勉強入睡。除了肉體上的折磨,當然也少不了精神上的,機臺被安置在荒涼的戈壁灘上,據說這裡常年都不會有人經過,偶爾看見幾只駱駝都會讓他們倍感親切,甚至,不時會有幾雙綠光遊蕩在夜空,覬覦著營地,所幸機臺燈火通明,再加上噪音巨大,狼群也不敢造次。問起李相文當時的感受,這位憨厚粗壯的男人說,當時啥也沒想,光想著即使再硬的“骨頭”,也要嚼碎了嚥到肚子裡,高原缺氧但從來不缺精神,只有堅定的信念才能支持我們不斷向前。

其實,像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王朝暉帶領機臺在煙臺蓁山與風雪爭鬥,在萊州三山島與風浪賽跑,彰顯著探礦人的責任與擔當;丁磊明攻堅克難,創先爭優,多次創造了全局小口徑鑽探記錄;孫建永腰椎積勞成疾,手術後無私忘我、衝鋒在前,依舊奮戰在鑽探一線;陳為宏、趙中彬在雲南彝良、萊州新城近千米水平的巷道內,忍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惡劣環境,是巷道勘探的急先鋒……就是這樣一群可愛的鑽探人,黝黑的皮膚、憨厚的笑容是他們特有的標誌,他們以強烈的責任心、勇爭一流的進取心和永攀高峰的恆心,詮釋著地礦人的“三光榮、四特別”精神,默默地為資源山東建設奉獻著。(趙金 劉世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