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際剛:提升應急物資保障能力 完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

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充分證明,第一時間把正確數量、質量、品種的應急物資以正確方式送達目的地,對於一線人員順利開展防疫救援、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快速恢復正常社會生活秩序,減少各類損失、降低經濟社會政治方面的不利影響有重大意義。

同時,也要認識到,在應急物資保障方面仍然存在某些短板。短期看,可通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優化應急物資組織方式,提升應急物資保障能力。中長期看,要緊緊圍繞國家應急體系建設與應急物資保障需要,根據應急物資保障特點,結合製造強國、交通強國、健康中國、現代化產業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等要求,系統性考慮突發公共事件所需應急物資的儲備、生產、採購、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分撥、快遞、配送、回收以及信息處理等活動,以提升應急物資保障能力與推進應急物資保障現代化為主線,以補齊能力短板為突破方向,以先進技術與組織方式為支撐,以創新體制機制為保障,大力建設供需實時對接、幹線支線末端有效銜接、水陸空協同、全國聯動、軍民融合、國際國內協調、安全高效的現代化應急物資保障體系。

短期抓好“信息整合”“分發效率”“暢通通道”“無接觸配送”四個關鍵點

一是加強信息收集整合,提高應急物資供需匹配度。有關部門加強對應急物資保障各類主體信息的獲取整合(如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應急物資生產信息、交通運輸部負責應急運輸信息),並實時上報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以便中央全面掌握應急物資需求、生產能力、庫存儲備、運力等信息,通過信息共享促進上下游協同運作。考慮到應急生產與物流成本的增加,制定合理的應急生產、物流等補償標準。

二是提升應急物資分發專業化水平。根據防疫需求調整物資流向,防疫主戰場(如醫院)物資應保盡保,公共服務體系重點保障,群眾全覆蓋保基本。按照物資類別實施專業化作業,“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已有分配方案的捐贈物資可直接配送到急需地點,減少入庫、卸貨、清點、分配、再裝車、出庫等中間環節。

三是確保應急物流通道暢通。加強運輸綠色通道建設,提高幹線支線末端銜接效率,消除末端梗阻。充分利用社會化物流網絡與物流園區,建立進入疫區應急物資中轉服務站。對參與應急物資保障的車輛與人員頒發跨省通行證。對緊急醫療物資、緊缺生活必需品,優先保障運力,對相關車輛“不停車、不檢查、不收費”,優先通行。

四是在一定範圍實施“無接觸配送”。支持危險地區、疫情隔離區推廣使用無人機、智能配送機器人、智能快遞櫃、無人超市等,實現“無接觸配送”。

中長期從優化體制機制、提升能力等方面根本性完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

一是完善應急物資保障體制與法律法規。明確不同公共突發事件中應急物資主管或牽頭部門,建立由交通、鐵路、民航、郵政、衛生、應急、發改、工信、商務、財政、金融、市場監管、農業農村、民政、公安、海關、軍隊、外交、紅十字會等共同參與的應急物資保障聯席會議制度。健全中央地方聯動機制、供需對接機制、軍民融合保障機制、社會力量動員及補償機制、常態化演練及考核評估機制等。按照“第一時間、最快響應”要求,完善相關法規、政策、標準,使應急物資保障在體制機制、指揮流程、協同機制、職責分工上有法可依,使軍、地、政、企在力量與資源融合上有操作標準。對應急物資儲備、生產、採購、捐贈、運輸、配送等組織協調、工作流程等法律法規進行修訂,明確各利益相關主體的責權利。

二是建立國家應急物資保障大數據平臺。全面提升應急物資保障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構建基於政府、軍隊、社會、企業等多領域融合的國家應急物資大數據平臺,使其涵蓋應急物資生產儲備、捐贈分配、交通運輸、郵政快遞、分發配送、應急需求等各方面信息。既有利於政府部門全面掌握情況,進行形勢判斷,也有利於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各參與方的協同協作。

三是加強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借鑑國外經驗,推動應急物資儲備專業化與社會化的有機結合,建成國家、地方、軍隊、企事業單位甚至家庭的一體化儲備體系。合理安排應急物資儲備規模及結構,建設網格化佈局的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庫。中央及省(區、市)地方財政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可設立應急儲備專款。應急物資儲備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及時瞭解醫藥企業、工業企業、商超、糧庫等儲存情況,提前協調好各種用品價格,避免價格上漲導致購貨不足。做好應急人力資源儲備,培訓應急裝備、設備使用和操作的人員。

四是完善應急物流網絡。充分發揮鐵路、公路、航空、水路、郵政快遞、倉儲配送的比較優勢,促進彼此有效銜接、互為補充,形成組合優勢,構建立體、綜合、現代的應急物流網絡。加強國內應急物流網絡與國際物流網絡銜接。合理佈局應急物流中心,提升組織能力與服務水平。

五是補齊航空物流、醫藥物流、冷鏈物流等短板。從戰略高度建設一支與交通強國、大規模應急物資保障相適應的規模化、現代化航空貨運機隊,佈局好航空物流樞紐與貨運機場體系,減少戰略性國際通道的對外依賴程度。引導大型醫藥物流企業通過重組、兼併、合作的方式整合中小型醫藥企業,形成輻射合理區域範圍的網絡健全、手段先進、配送及時的醫藥物流服務能力。對醫藥物流中心建設做好規劃,抓好醫藥物流中心建設的合理佈局。健全冷鏈物流行業標準,提高冷鏈企業管理水平,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