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永樂店這支“金花志願者” 築起安全“隔離牆”

全村黨員組成“防疫隊”,24小時4班嚴守出入大路口,村內的“半邊天”也行動了起來,值勤、消毒、捐贈,她們在疫情防控中撐起半邊天,用“她力量”為村民築起安全“隔離牆”。

通州永樂店這支“金花志願者”  築起安全“隔離牆”

全村黨員組成“防疫隊”

戰“疫”打響之初,永樂店鎮熬硝營村黨支部高度重視,積極部署,迅速行動,第一時間動員全村黨員群眾35人,組成一支強大的防疫隊伍。封閉了村內4個大路口,僅留1處出入;村口全天24小時4班值守,每班2人在崗執勤;對出入車輛進行嚴格排查、做好登記;並在村口鋪好的地毯上噴灑消毒液,為過往的車輛進行消毒。

通州永樂店這支“金花志願者”  築起安全“隔離牆”

與此同時,村委會工作人員劃分責任區進行入戶排查,做好詳細登記。並挨家挨戶發放宣傳冊,在村內懸掛橫幅,張貼海報,還通過微信、廣播等多種途徑廣泛宣傳防範疫情的相關知識,督促村民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風、不扎堆、多鍛鍊。

疫情防控期間,共有3名返京人員回村,3人均來自湖北荊州。村委會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組織工作人員分別去到這3人家中,為3人測量了體溫,沒有發現異常後,便告知3人,為了自己和大家的身體健康著想,即刻起必須居家隔離14天。

通州永樂店這支“金花志願者”  築起安全“隔離牆”

隔離的是疫情,不變的是真情。為保障居家隔離人員的日常生活,村黨支部書記杜克軍每天與隔離人員通電話,微信聯繫、關心他們的身體和生活情況,生活中缺少什麼就補給什麼,他還自掏腰包為隔離人員購買近半個月的生活用品。“抗擊疫情,人人有責,作為黨員,我責無旁貸。”杜書記堅定地說。

抗“疫”一線,巾幗有為

在熬銷營村的抗“疫”一線有這樣一群人:在生活中,她們是母親,是妻子,是女兒;在工作中,她們堅守一線,撐起半邊天,用“她力量”扛起責任和擔當。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有不少“女戰士”挺身而出,村婦聯主任張鳳俠、村委委員賈春蘭、村婦聯執委劉俊玲等防控一線的志願者們不畏嚴寒,堅守崗位,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一個個柔弱的肩膀築起了基層疫情防控的“隔離牆”。

志願者呂文玲,幾年前丈夫因患癌症去世,家裡只有她和92歲的婆婆。婆婆年紀大了,還身患白內障、高血壓等疾病,平時都靠呂文玲照顧。防疫工作開展之初,呂文玲毅然要求上一線執勤。她說:“自己雖然是一名群眾,但近年來上級婦聯及村兩委對她家非常照顧,她銘記於心。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她要用實際行動表達對黨的感謝。”

呂文玲每天早早地將婆婆吃的、喝的提前準備好,還給婆婆準備好口罩、洗手液。囑咐婆婆不要出門,並告訴婆婆,疫情期間自己比較忙,讓婆婆克服一些困難。婆婆非常理解和支持她的決定,讓她安心工作。

通州永樂店這支“金花志願者”  築起安全“隔離牆”

志願者馬文雪,上有96歲的老婆婆,下有2歲的孫子,像她這樣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員,本來是不安排她去一線執勤的。可她卻說:“全國人民都在抗擊疫情,我作為普通百姓也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無論颳風下雪,每天在劃分的責任路段,都會看到馬文雪揹著幾十斤的噴霧器,進行不間斷地消毒,打掃、清理各類垃圾。街道被她打掃得乾乾淨淨,還不時瀰漫著消毒水的味道。

自疫情工作開展以來,入黨積極分子杜景芝、賈春蘭、吳桂春主動去一線執勤。併為執勤人員捐贈方便麵、牛奶、口罩等物品,用實際行動為抗擊疫情盡一份力量。她們用一名合格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接受組織的實戰考驗。“疫情當前,我絕不退縮。”她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記者 田兆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