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歐洲最大的文青

古羅馬,歐洲最大的文青

看到這個標題,很多讀者就犯了嘀咕:“那古羅馬可是經年戰鬥,身上血債累累,將周圍日耳曼民族、凱爾特蠻族、北非人、西亞人打了個遍,疆土之大可與當時華夏民族媲美,戰爭之多當用“野蠻”二字來來形容,怎麼可能是“文青”了呢?要說文青和蠢萌,如今的意大利還差不多!”

古羅馬,歐洲最大的文青

其實對此大家就誤會了,古羅馬強盛,不是由於他們愛好戰爭,就如同我們中華民族最初拓展疆域方式一樣:先發展自身不懼他人侵略,之後再擊敗侵略者。那既然都把對方的侵略者打敗了,對方求饒了,怎麼也得要點好處吧?不然我打仗不花錢不死人的啊,難道還能白打了?——這一來二去,疆土就顯得尤為遼闊。

古羅馬,歐洲最大的文青

其實仔細想來,古羅馬人從生活,從戰爭,從音樂來說,都和如今意大利人一樣,顯得沒什麼兩樣,文青,甚至有點蠢萌!

關於生活

古羅馬,歐洲最大的文青

(上圖:作者 annamariechurch)

有人說如果維也納是音樂之都,那羅馬就是藝術之都,除了那隨處可見的文藝復興風潮留下的痕跡,城市緩慢又閒適的生活態度也讓人不自覺文藝起來。可大家卻不知,這種生活中的文藝,其實早在古羅馬時期的生活細節中,就可窺見一些。

古羅馬,歐洲最大的文青

古羅馬軍事強盛,但卻沒有當時蠻人的野蠻。他們在征服古希臘後,並沒有像一眾侵略者那樣將古希臘的文明埋葬,反而是文明上被希臘文明“征服”:一天清晨醒來,吃過早餐,享受一番沿革中的洗浴方式後便至午時。午飯的享受罷,到鬥獸場看一場比賽,就如同如今看一場球賽那樣舒適又激動。消耗完所有的能量,晚上又能到酒吧中享受音樂和美食——這種生活,放到今天簡直可以命名為“當代文青的舒適週末”。

關於戰爭

戰爭是殘酷而又血腥的,這當然無可否認。但古羅馬能夠打贏戰爭,靠的從來都不是一往無前的精神和當時磨牙吮血的野蠻,而是他們遠高於周圍人的文明進程。

古羅馬,歐洲最大的文青

當兇殘的日耳曼民族一臉兇殘衝向一臉慌張的古羅馬人陣前時,他們本以為這會是一場屠殺,然而卻發現自己的破矛早已捅不破羅馬人的冶煉先進的鎧甲。之後一邊被剿滅,一邊憋屈的想:“你們武器這麼強還這麼害怕,也太慫了吧。”

古羅馬,歐洲最大的文青

當凱爾特蠻族嗷嗷地喊叫著,拿著和古羅馬人一樣先進的武器撲到羅馬人懷裡時,卻發現自己中計了,殺了一個又來十個!“這是什麼陣法!羅馬人的軍事制度怎會如此超前!這和書上寫的不一樣!”——羅馬人早已在發展的路上超越了過去。

古羅馬,歐洲最大的文青

當北非人、西亞人獰笑著屠殺古羅馬軍隊時,卻發現剛剛打完一仗,羅馬人又多了十支軍隊!原來羅馬人早已脫離低級趣味,重心都在提升行政體系的效率和工業建設的質量上,所以徵兵更快、馬路更通暢的羅馬軍隊越打越多。“不打了不打了,這還怎麼打,你們耍賴!”

古羅馬,歐洲最大的文青

於是在一次次戰爭中,羅馬人總是憑藉著自己清奇的發展思路,從另一個層面碾壓了周圍的各路諸侯,雖說經歷的戰爭不一定都是被髮動和正義的,但最終給還是這段歷史打上了奇怪的烙印。

古羅馬,歐洲最大的文青

而說到如今意大利關於戰爭的“蠢萌”,我就只說一件事:二戰中三個軸心國,你見過哪個國家的自家的抵抗勢力就可以殺掉本國法西斯的頭目?——意大利可以!

關於音樂

古羅馬,歐洲最大的文青

在音樂這個層面,古羅馬音樂在征服諸國後,卻以古希臘、埃及、敘利亞、西班牙等地的音樂文化作為內涵,崇尚音樂的娛樂性。他們組建了龐大的歌隊和樂隊,就為了炫耀軍威和炫耀權勢。在民間,伴有歌唱和喧鬧的樂隊伴奏的假面即興滑稽戲和獨舞啞劇也獲得喜愛,演出於露天。最終不僅沒有限制音樂發展,還對西歐各國的音樂發展有重要影響。

古羅馬,歐洲最大的文青

現代呢?在經歷了文藝復興時期、巴羅克和古典主義時期、19世紀的歌劇和器樂的洗禮下,如今的意大利音樂文藝而又多樣化。民間音樂穿梭在大街小巷,那不勒斯街頭小調、威尼斯船歌、塔蘭泰拉舞曲、西西里舞曲等,各自都有著自己的風格。

古羅馬,歐洲最大的文青

  • 南方地區的音樂,清晰而又明快,其中以高亢的獨唱居多;
  • 北方地區的曲調,節奏嚴格曲調華麗,以三和絃的和絃音為主;
  • 中部地區與北方、南方的音樂多有交集,有華麗也有自由;
  • 撒丁地區的音樂複雜低沉,擁有著近似於西班牙-阿拉伯風格。
古羅馬,歐洲最大的文青

(上圖:作者 czermak_photography)

所以如今意大利,尤其是羅馬的音樂早已不只是大家印象中那華麗高傲的態度,而是兼容並號召著世界的音樂來此匯聚。繼承自古希臘,經歷了文藝復興,又包容著世界音樂的羅馬如今有著怎樣的音樂魅力,看看他們文藝的內心和“蠢萌”的外表又能碰撞出怎樣的趣味?聽《羅馬書》、《羅馬音》,看世界音樂節~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公眾微信號:中廣國際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