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英足總對弗爵爺說:“曼聯拿這麼多冠軍有啥用?大英隊……”

曼聯當初在英超所向披靡的時候,作為世界足球“鼻祖”的英格蘭隊無論是1994年的世界盃,還是2008年的歐洲盃,都只能當看客。如果英足總的“領導”對弗爵爺說:“你們英超拿了這麼多冠軍有什麼用?國家隊的成績也上不去!”你猜,弗爵爺會不會以一隻飛鞋來結束這種無聊荒唐的言論?

假如英足總對弗爵爺說:“曼聯拿這麼多冠軍有啥用?大英隊……”

聯賽為本,青訓為根,這八個字,對於足球來說,相當於數學裡“1+1=2”——但是對於不尊重規律的人來說,比如按照某足協某領導的長官意志,1+1也可以等於3。這不,領導果然說了:“恆大拿九個、十個冠軍有什麼用?中國足球的成績也上不去。”

這種觀點,是對規律赤裸裸的蔑視。國字號長期低迷,尤其是國家隊成績的糟糕,根本的原因是這十多年中足球的青訓荒廢、人才斷層而造成的惡果。

2002年中國隊進入世界盃,乃多方合力,有范志毅、郝海東等一批專業時代孕育出來的球星,有職業聯賽錘鍊多年帶來的進步,也有分組的優勢。各種有利因素疊加,終於圓了中國的世界盃之夢。然而,彼時中國足球朝令夕改、青訓斷層、假賭黑盛行,足球的公眾形象一跌再跌,於是出現了2006、2010年連續兩屆世界盃止步於小組賽,2009年掃賭反黑的風暴直接把中國足協的幾個主要領導都送進了監獄——如果對中國足球歷史有所瞭解的人都清楚,這時候的恆大,還沒涉足足球呢。


假如英足總對弗爵爺說:“曼聯拿這麼多冠軍有啥用?大英隊……”

今天,國家隊成績的低迷,是在還歷史舊債。“中國足球落後的根源在於青訓。青訓是中國足球改革的基礎,也是中國足球發展和振興的戰略基石,事關中國足球的未來。”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中國足協黨委書記杜兆才2018年曾公開表示。青訓薄弱導致的人才斷檔帶來的惡果就是,中國足球各級國字號隊伍近年來成績下滑嚴重,聯賽中本土年輕人才更是匱乏。足球青訓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系統性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而對於2010才進入足球圈的恆大來說,他首先是一家職業俱樂部。作為職業俱樂部,拿冠軍、給自己的球迷帶來歡樂是首先訴求,把國家隊成績不行推到一傢俱樂部身上,這隻會讓人發笑。青訓為根,聯賽為本——要重新恢復青訓體系是個漫長的過程,同時,讓更多的人踢球,讓更多的人關注足球,聯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恆大進入中國足球,這些年帶動中國足球市場化的發展,如果不是心存偏見,應該是有目共睹。

的確,恆大花了很多錢,尤其是在外教外援的聘請上。中超聯賽的水平要提升,就必須要引進高水平的教練和外援。要吸引高水平人才來中國,就必須要付出比歐洲聯賽更高的成本。這是顯而易見的常識。實際上,通過優秀外援和外教的帶動,中超聯賽的水平已經得到明顯提升。恆大等中超球隊常年進入亞冠淘汰賽階段甚至拿到兩次亞冠冠軍,中超的球市和市場價值近年來不斷活躍,都是例證。

青訓對於中國足球何等重要,所有俱樂部都明白,恆大亦然。進入足球圈以後,恆大在青訓身上同樣花了很多錢。他們在國內建立世界規模最大的足校,為快速擴大足球人口出錢出力,還引進皇馬教練團隊;又在西班牙建立分校,把幾千孩子中選拔出來的精英球員一茬一茬地送到世界冠軍強國去留學五年,還在馬德里創辦國際高水平的青少年聯賽,幫助五個年齡段的中國球員以賽帶練、以賽促練。從前年開始,恆大足校開始實施全精英、全免費的培訓機制,兩千個左右的孩子每人每年純投入50萬。只不過,要讓中國足球的青訓重新回到軌道上,需要時間,並非一朝一夕之功。

假如英足總對弗爵爺說:“曼聯拿這麼多冠軍有啥用?大英隊……”

中國足球是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國家隊成績上不去,恆大成績再彪炳,但還是撓不到很多領導,球迷的癢處,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足協領導無視恆大在聯賽和青訓兩個維度上的努力和付出,光是把“導致國足落後”的板子完全打到恆大身上,那真的是不知所謂,讓人啞然失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