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人字畫買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泳思歷山


中國文人字畫買賣交易有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

一、漢代。隨著城市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作為相對正式的藝術品書畫市場,在漢代已出現了其初級形態,即“傭書”、“傭畫”市場。

二、六朝。純藝術性書畫市場形成於六朝時期,蕭子云等書法大家的作品均稱為市場流通的特殊商品。

三、唐代。書畫市場迅速成型。唐代著名美術史家張彥遠出自宰相世家,當時收購了不少書畫精品。

四、宋代。藝術市場空前活躍。北宋汴梁市集、南宋臨安勾欄瓦子,都有賣字畫的攤子。文人畫買賣也成為風氣。以賣畫為生的職業畫家陸續出現,這是也出現了一種類似經紀人身份的人,被稱作“牙儈”,實際上就是繪畫買賣中兼有鑑定、估價、促成生意的中介人。

五、明代。藝術市場的繁榮與當時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緊密相連。除了一般的書畫商人外,在蘇州、嘉興、松江、湖州、南京等城市,出現了獨立的書畫經營商店。市場已經成為私家收藏獲取藏品的主要場所。明代書畫交易普通由畫商經手,價格層次清晰。明朝中期以後,大批職業書畫家進入市場以賣畫作為謀生方式,表現突出的有“明四家”沈周、文徽明、唐寅、仇英等。

六、清代。古代書畫市場發展的巔峰。這一時期交易的市場化程度最高,明碼標價是通行做法。北京和揚州成為書畫交易中心,尤其是揚州更有統領全國藝術品交易之勢,後來遷往上海。此外,乾隆後期廣州一帶的畫家還曾繪製人物、山水畫專門向歐洲等地出口,有的人還融入西洋畫法以適應市場,頗受市場歡迎。


歷史隱士介子推


中國書畫進入市場交易至少始於唐代。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就提及有”董伯仁,展子虔,鄭法士,楊子華,孫尚之等屏風一片,價值二萬金,次者一萬五千。這說明唐代已有書畫在市場交流。

書畫交易形式特點從古至今有一個變化過程,從古代最早的傭書/傭畫的市場交易,書畫家或書畫持有者與宮廷官宦富貴人家間的固定交易,再到現代書畫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自由交易。

不同的是古代自由交易範圍小,多為私人交易,而現自由交易往往涉及市場運行規則,受約束的地方較多,兩種自由交易形式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福曰



周星馳扮演的唐伯虎

中國古代文人字畫一般不用於買賣。普通百姓沒有閒錢買字畫,由於古代受限於等級制度,老百姓的房子都很低矮,家中也無法掛字畫。直到明中後期,江南一些地方磚瓦建築技術提高,有錢的人開始逾制建高堂大屋,追求文化品味的富裕人家才開始買一些藝術品裝扮室內。

古代傳統文化以“君子”的理想人格育人,因此文人們都羞於談錢,自己的字畫更不可能拿到市場去賣了。坊間若是想要文人的字畫,必去“求”,謂之“求畫”,“求字”。

直到明中期,唐伯虎開了先河。唐伯虎牽涉因為京城會試鬻題(就是買題)案,被罷黜為吏,深以為恥,堅決不去就職,後來就回家自謀生路了。


古代文人自謀生路還是很難的,幸虧他是生在明中期,又是江南富庶之地。唐伯虎進不了體制內(這一點跟郭德綱很像,哈),就放下身段賣字畫為生。唐伯虎在自己的畫上大書“利市”二字,並附上詩文:

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

閒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答者按:郭德綱的定場詩“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的後一句,就來自唐伯虎上述詩句。蓋郭德剛自感身世與唐寅頗相似,有感而發吧,只是未見老郭好色如唐伯虎者,此二人相異之處。


唐伯虎畫作

古代文人字畫雖不見市場自由買賣,可是求畫,求字也是有“潤格銀”的,不過這個潤格銀往往可多可少,主要是表示敬意。像唐伯虎這樣公開寫出“利市”二字的,他算是字畫買賣的開山鼻祖。利市就是紅包,利潤,其實和潤格銀是一回事,只是唐伯虎是正大光明索要而已。

萬幸的是,明朝中後期,江南富庶之鄉有很多文人、殷實之家富有品位、藝術化的生活情趣,唐伯虎的字畫聲名鵲起,也不太愁“利市”。不過也不總是如此,有時候賣不出也破尷尬,比如他寫道:“謀寫一枝新竹賣,市中筍價賤如泥”,自己的畫作就像市場上的筍價一樣賤如泥,也挺狼狽。



自唐伯虎始,文人字畫不再羞於言“利市”了。不過,拿到市場公開叫賣則是250年後的另一位大家鄭板橋。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鄭板橋在揚州立了一塊碑,上書自己字畫的收費標準:“大幅六兩,中福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這簡直就是文人自謀職業的市場主義宣言!

鄭板橋的功績在於,不僅明確公佈了書畫價格,而且聲明是“現銀交易”,“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收到銀子心中高興了,作的書畫都會質量上乘。此後,以尺幅定價基本取代了潤格、利市,成為主流的書畫定價方式。



有這些才華橫溢的民間大藝術家推動,勇於自食其力,公開叫賣自己的作品,同時,時代也在推動民間字畫消費。明中後期,老百姓房子高大了,開始在堂屋正式掛上富有品味的字畫,市場上對高品質字畫的需求也就逐漸多起來。從此後,明以前主要以收藏,把玩為主的的手札、手卷、扇面等,開始變為掛在廳堂上的條幅、掛軸等,字畫的篇幅也越來越大。


泳思歷山


中國文人字畫的買賣始於漢魏時代。

有明確的交易價格記載始於隋朝。隋朝的繪畫價格記錄有兩條:一條是齊王楊柬以駿馬40蹄、美錦50段,從賀若弼手中收購《周穆王八駿圖》;另一條是長安興福寺以百金僱畫手蔡生繪寺內佛堂北壁。


碧溪遠客


中國的書畫自漢魏後開始出現交易活動。有明確的交易價格記載始於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