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壯武古城,東方部族第一都城,歷經數千年風雨,如今遺址尚存

即墨壯武古城,東方部族第一都城,歷經數千年風雨,如今遺址尚存

據清代同治版的《即墨縣誌》記載,即墨有南北古城,分別為北棠邑古城、南壯武古城。

棠邑古城,城址在移風店鎮前古城村與後古城村之間,史志記載,"北古城,縣西北七十里。基址宏闊,不減壯武,……,此城應為古之棠邑。"其中提到的"壯武",則是壯武古城。

壯武古城,在藍村北偏東五里處。《地記》記載,"古夷國, 漢壯武縣,屬膠東國。漢宋昌、晉張華皆封於此。"張華就西漢留侯張良的十六世孫,當年與豫章人雷煥到豐城尋找寶劍的名士,他也曾受封於壯武。

今天來說說關於即墨的壯武古城。

即墨壯武古城,東方部族第一都城,歷經數千年風雨,如今遺址尚存

壯武古城修建於西周時期

作為即墨地區的古城之一,壯武城歷史極其悠久。據即墨《王氏族譜》載,有一支王姓從雲南遷至即墨西鄉壯武古城疃,當時還有人見到村東河邊有石碑,上有"壯武古城橋"字樣,此古城,即西漢時期壯武縣所在。

關於壯武古城的建造時間,可追溯到西周以前。據《左傳》記載,"隱公元年(前722年)紀人伐夷。"根據專家考證,古書記載的夷國都城,就是這裡。傳為秦漢時期史官修撰的《世本》一書中,記載"夷,古夷國之都,在今山東即墨縣西。"清初著名的沿革地理學家顧祖禹,在著作《讀史方輿紀要》寫道"夷,今山東膠州即墨縣西廢壯武城,即古夷國。"

以上各代史料,可以成為壯武城與夷國關係的佐證。

古夷國的來歷

上古時期,除了中原地區諸國以外,四周還分佈著"東夷、西狄、南蠻、北戎"幾大部族,古夷族就是其中之一,即"東夷部族",主要在黃河古道、濟水之間及泰山以東、以南的廣大區域,這片中原東部的區域被稱為"夷"。到了先秦時期,這裡真的出現了一個國家,就是古代夷國,由純正的東夷部族後裔組成。

按照史料,夷國系五帝之一顓頊的血脈,妘姓,列為上古八大姓氏之一。歷史上的夷國,歷經夏商周三代而衰,存在時間很長,這與其身處東海之濱,遠離中原諸國紛爭有很大關係。甲骨文的寫法,"夷"與今天的"人"字很像,其意也是互通,甲骨文中的卜辭中,經常出現"人方"的記載,這個"人方"就是商代的夷國名稱。

即墨壯武古城,東方部族第一都城,歷經數千年風雨,如今遺址尚存

與商王朝的糾葛

從字義上講,"人方"即"夷方",就是特指夷人建立的國家。為什麼殷商甲骨卜辭中,有這麼多關於夷方國的記載,這是因為,夷方國是作為商王朝重大隱患而存在的國家。有商一代,東夷部族實力極強,地跨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可說不輸於西邊姬姓"周國",而且他們自由散漫,不服王化,讓商朝很是頭疼。紂王繼位之後,立志開疆擴土,掃除異族禍患,派出重兵攻擊東邊的夷國。

雖然是歷史上的著名亡國之君,但紂王不可否認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指揮的商朝軍隊很快打敗了夷國部隊,據甲骨文記載,此役,商王朝俘虜夷國軍民三萬人,戰死不計其數,夷國無力支持,被迫東遷,至東海之濱的壯武立足。殺敵一千,自傷八百,商朝為了此戰也付出了慘重代價,西周武王姬發乘機發難,輝煌一時的商王朝竟然就此滅亡。

冊封夷方國主為"伯爵"

武王姬發掌握國祚,建立了周王朝,為了安撫天下,鞏固新生政權,朝廷開始封賜天下諸侯。據說,周武王先後封賜在冊的同姓和異姓諸侯國有七十一個之多,其中在山東境內的封國,就有夷國。夷國的封賜並非什麼好事,而是武王借分封之名行監控之實,而且作為周朝的開國大軍師,姜子牙確實也向武王獻"以夷制夷"的策略,之後親自坐鎮東方齊國。

《史記·齊世家》中記載,武王伐紂平定天下以後,"封尚父於齊營丘"。後來,史載"營丘邊萊。萊人,夷也,會紂之亂而周初定,未能集遠方,是與太公爭國。"萊夷的國君帶兵與齊國爭奪營丘的領地,看來夷族的桀驁不馴,並沒有因為封國而改變。

《世本》記載,"夷為妘姓國,古時夷多用為泛稱,此為特指。"無論怎樣,妘姓國君被周武王授予"伯爵"爵位,由此延續血脈三百年,夷國安然無恙。

即墨壯武古城,東方部族第一都城,歷經數千年風雨,如今遺址尚存

毀滅者紀國和夾谷會盟的俘虜樂隊

關於夷國之後的命運,《左傳》中記載了一句話,"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八月,紀人伐夷"。紀國在今天的壽光一帶,意思是,這年八月,紀國發動戰爭,討伐東邊的夷國。夷國面對突如其來的戰爭,只得被迫應戰,最終誰勝誰敗,《左傳》沒有記載。

一種說法,是夷國當年被紀國所滅。但是還有一種說法,夷國挺過了紀國的鐵蹄蹂躪,忍辱負重生存下來,直到仇敵紀國被齊國吞併,分裂成萊夷、淮夷和徐夷,統稱為九夷部族。

公元前500年夏天,齊景公與魯定公相約與夾谷會盟,當時孔子在魯國擔任宰輔之職。有人向齊景公出壞主意,說孔子是文官,以禮教治天下,不通軍政,如果安排一支夷族的兵士劫持魯定公,必然能夠成功。

到了會盟的時候,齊國果然以安排歌舞為由,召喚許多萊夷猛士到臺上,意圖不利於魯定公,定公恐懼。孔子上前,義正言辭的說,"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

",孔子所說的"裔夷之俘",指的應當是,他認出當時被齊國派遣的都是俘虜,是夷人後裔。

《尚書·禹貢》載,"萊夷作牧,厥匪檿絲"。孔傳曰,"萊夷,地名,可以放牧"。可見"萊、夷"可做統稱。齊獻公謀劃東征萊夷的時間,是在公元前859年,目的是徹底解決邊患問題。到魯襄公六年(公元前567年),齊靈公成功"滅萊,遷萊子於郳"。徹底解決了齊國西部威脅。西萊滅國後被安置在郳。或許這批俘虜應當就是萊夷滅國後,撤退至郳的西萊國步卒。

即墨壯武古城,東方部族第一都城,歷經數千年風雨,如今遺址尚存

壯武縣建制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專權,大臣們決定推舉代王劉恆繼承帝位。劉恆帶著自己的親信郎中令張武和中尉宋昌前往長安承襲皇位。在宋昌的幫助下,劉恆順利當上了漢景帝,為了表示感謝,劉恆專門設壯武侯國,漢文帝元年(前179年),封賜宋昌成為壯武侯。

文帝去世以後,漢景帝中元四年(前146年)撤國改縣,隸屬膠東國管轄。由此夷國古城被稱為壯武古城至今。新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改"曉武縣",屬鬱秩郡。九年後的更始元年(23年)恢復原名。至南北朝劉宋政權時期,撤廢壯武縣,將其併入即墨縣。

壯武古城經歷了數千年的風雨,遺址至今尚可辨識。古城地處膠萊平原,西臨大沽河,西南靠近膠州灣,是戰略要衝之地。古城系夯土板築,呈正方形,東西、南北均長500米,面積2500平米。所謂"夷方"之方,或許就是"方形國家"之意。古城址出土陶䇺、陶盤、陶片、漢磚等文物。

即墨壯武古城,東方部族第一都城,歷經數千年風雨,如今遺址尚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