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未來幾年經濟能超過徐州、南通嗎?

唐州居士


我是在常州的南通人,根據我的觀察和了解,從百姓的富裕度來講,南通常州彼此彼此,不分上下,從城市建設上來說應該是常州上一個檔次,南通要落後五年左右才能趕上,從政府財政角度看,常州也是江蘇省內十三個城市中最好的一個,每年收入略低於支出,所以財政透支較小,不象有的城市透支嚴重,欠費嚴重,常州的實力就體現在城市運作的良性循環。這裡製造性發達,交通發達,尤其是智能製造走在較前列,科技含量較高,南通在這幾方面是不可比的。常州目前應該是加大對教育投入,引進人才,吸引更多的務工人員,尤其是高質量的,年青人作為勞動力市場的新鮮血液,才能使城市充滿活力。


厚德載物133029066


常州的經濟質量,人均收入,早就遠遠超過徐州和南通。有人提出,常州的地域不夠廣闊,潛力不如徐州和南通這樣的大市,但是我覺得常州的潛力更大。

常州雖然土地面積有限,但是她的位置屬於中國的超黃金地段。中國的經濟中心在上海和她的周邊。上海向浙江過去就是杭州,向江蘇過去就是蘇州,無錫,常州。蘇錫常板塊,她們加起來經濟總量已經不亞於上海。

我曾經去過這三座城市,她們給我的映像就是民營私營經濟特別發達和活躍。我就不說賬面數據,就從一個很小的事情談談。我去常州的朋友家做客。我朋友說,常州的小區,找不到麻將館。沒有人會為了打麻將而浪費寶貴的時間。這個就是人精神的力量。經濟基礎不好,資源不夠豐富,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浙江台州同樣基礎不好,一樣富甲天下。南通我沒有去過,而徐州我是經常去拜訪的。就我所知,徐州人在創業上沒有常州人熱情,看看他們遍地的麻將館就知道了。

其實,城市規模並不是越大越好,地盤大了,有時候反而會被拖累。我們要的是居民的實際富足程度。1000萬人,人均收入5萬。500萬人,人均收入10萬。你覺得哪個好?


懷疑探索者


看看常州和徐州的總量和人均,你就知道你問的問題多可笑了,是誰追誰,又能不能追上,人均Gdp翻徐州一倍,是一個級別的嗎?常州人均Gdp全國排名第六,地方小點,人口少點,可經濟實力一點不差,認清現實吧。




憑心而論


常州市的經濟一直超南通和徐州呀,常州人口472.9萬,面積4375平方公里,5區,一個縣級市,人均GDP149275,財政收入915.17億,南通3區1縣,4個縣級市人口731萬,面積8544平方公里,人均GDP115320,徐州人口880.2萬,總面積11258平方公里,5個區,3個縣,2個縣級市,人均GDP76915元,這三個市都是2018年數值,看看人均GDP高的不是一點,這個人提問有問題,應該說常州市經濟總量什麼時候能超南通徐州,而不是說常州市經濟什麼時候能超南通徐州,智商是個好東西呀!參考一下最新數據。



車瘋狂


我們客觀,理性的進行分析和評價:南通、常州、徐州三個城市各有利弊,難分伯仲,許多總量數據南通無疑首屈一指,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南通不僅在全省排名第四。即便在全國所有城市排名也在20名左右,超過了集全省資源於一身的絕大多數省會城市。有的人津津樂道的人均數據,那麼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薪資收入)根本沒有人均儲蓄來得貨真價實,更具有實際意義。南通的人均儲蓄在江蘇位居第一。這反應了南通民企發達,老闆眾多,經營性收入遠遠高於薪資收入。這與中國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的原因相契合,中國20%的經營性收入,佔居了所有80%的財富,而80%的薪資收入僅佔到總收入的20%。這個巨大反差足以證明,財富不在於人均薪資收入,而在於經營性收入。另外南通濱江臨海靠上海,港口、土地、環境承載的條件得天獨厚,其它地區有的優勢南通都有,其它地區沒有的南通獨有,最近香港、臺灣、馬來西亞、上海、蘇南以及阿里巴巴大數據、京東環球物流中心、招商局、中芯國際等上千億,數百億的特大型企業紛紛在南通落戶,這在南通發展史上絕無僅有。此起彼落,此消彼長,這都將助推南通的快速發展,並不斷拉大與其它城市的總量差距,縮小均量差距,不僅如此,南通還擔當者承南啟北,溝通東西的角色,它的影響力、帶動力,波及蘇中和蘇北。徐州最突出的是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又在周圍獨領風騷,因此從長遠看發展的關鍵因素腹地、人口,成本這是最大的優勢,這和中國在80年代在世界中的狀況完全類似,極具後發潛力,徐州還在於可以成為江蘇北部,山東南部的經濟中心,影響和帶動更大的區域。常州有先發優勢,部分人均數據佔優,人寡地少相對可以立竿見影,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決定了迴旋餘地不大,潛力有限,而且周圍更多的強龍臥虎,又會拼搶資源,相對於蘇州、無錫處於劣勢,強者恆強,弱者恆弱,贏者通吃,是亙古不變的競爭法則,常州的覆蓋面,影響力僅限於城市本身,體量太小,範圍侷限。這樣的囧境無法擺脫,可能一時有所發展,但長期並不看好。

省府將南京、蘇州、無錫、南通、徐州定性為大城市,而常州則與揚州,宿遷,連雲港定性為中小城市。

最近國家定位全國樞紐城市,南京被定位五個種類樞紐,蘇州、南通被定位二個種類的樞紐城市,無錫、徐州、連雲港被定位一個種類的樞紐城市,常州無緣進入任何一種類型的國家樞紐城市。

長三角核心城市圈常州被排除在外,被長三角核心圈邊緣化,無奈退而求其次,進入南京都市圈,成為南京首位度城市的輔助角色。由此三個城市的格局、層級、前景、趨勢不言而喻。

無錫,南通機場獨立發展,空間無限。常州和其他一些次要機場跟隨編入江蘇東部航空集團,依託祿口機場發展,顯而易見失去了自主權。這也是城市定位決定的。

這些都是上級政府的定位,具有權威性、嚴肅性、科學性、前瞻性。不是自說自話,雖然有千般無奈,萬般不願,也必須接受現實。

南通人為什麼特別富有,不僅江蘇位居第一,更在全國位居第七。甚至超過了富甲天下,名聞遐邇的許多浙江、廣東、福建的大多數城市,這顛覆了大多數人的認知。下列數據,客觀、真實、準確的說明了這樣的事實。

一,人均儲蓄。這是沒有絲毫泡沫,已經落袋的真金白銀,它是人們綜合收入(包括薪資、經營、其它收入)的體現,比之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中國的薪資收入僅佔百姓總收入的20%可以統計,差異有限,但經營性收入佔80%則是二級分化的根本原因,這個數據無法統計)更加貨真價實。南通人均儲蓄在全國排名第七,江蘇其它城市沒有一個進入全國前十。

二,住房消費。

1,本地購房, 2017年南通在長三角城市商品房銷售僅次於杭州、蘇州、上海位居第四。 2018年南通在長三角城市商品房銷售僅次於蘇州、上海位居第三。

2,異地購房。 根據上海統計,上海本地人購房佔所有商品房中的45%,外地人在上海購房佔55%,而南通佔外地人中在上海購房中的40%左右,南通人購買遙遙領先。 因為百萬通商闖天下,他們在外購房置業,更是面廣量大,不計其 數。

三,汽車消費

南通人的汽車消費也在全國城市中位於前列,同樣因為南通人在外經商辦企,他們在外大量購車,同樣數子驚人,從逢年過節的趕回來外掛車牌就可見一斑。

四,休閒消費:

其它數據沒有權威統計,從電影院消費可以推測休閒的消費能力。票房收入南通在全省位居第三。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無論是儲蓄,消費南通都名列前茅,南通人的民富真真切切,實實在在。

後一張表主要城市白領招聘薪資待遇,南通位居31,常州位居35,人均儲蓄排名第一頁都看不到常州的排序。一些人說南通到常州打工。豈非捨近求遠,舍高求低。簡直荒唐,可笑。說的人自己都不會相信。


江蘇NTWF


常州市只有一個溧陽代管縣市,南捅,徐走有幾個代管縣市?有誰知道?講講啊!



號角580


客觀來講,常州未來幾年經濟規模超南通的可能都不大,但超徐州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從2018年前三季度江蘇城市GDP總量來看,常州GDP總量已經被南通拉開了一千億的規模,略微超徐州。


單純從轄區面積和人口數量來看,常州的劣勢遠比南通和徐州明顯。常州4385平方公里相比徐州的11258平方公里、南通的8544平方公里(因為)顯得很是迷你。471.7萬人的常住人口也遠遠比不上徐州的876.35萬和南通的730.5萬常住人口。

在長三角這個範圍來看,南通以比常州距離上海更近的地理位置在這些年已經開始發力,長江入海口的位置隨著過江通道的進一步完善,再加上逐漸補充上高鐵這塊短板,南通的優勢已經越發明顯。

徐州雖然一直是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但近二十年來徐州並沒有在包括四省範圍的淮海區域發展中起到舉足輕重的地位,沒有更高級別的城市地位不足以讓徐州的發展甩開常州。

而常州這些年,在軌道交通、汽車及零部件、農機和工程機械、太陽能光伏、碳材料、新醫藥、新光源、通用航空、智能電網、智能數控和機器人這些方面的佈局已經開始進入收穫期。

無論如何,這三座江蘇城市的經濟規模誰超過了誰都是可喜可賀的事情。


駑馬小卒


2016年江蘇各市GDP

附:2015年江蘇13市GDP排名統計數據

徐州異軍突起!

對照近幾年的數據可以看出,徐州GDP正在強勢增長,常州繼被南通超越之後,如今又被徐州甩在後面!

首先看看徐州2016年經濟取得的成就:

徐州,自古就是蘇北重鎮,兵家必爭之地。由於種種原因,徐州在改革開放潮流中不進則退,相比蘇南各市的張揚,徐州顯得很低調。但這股低調化為臥薪嚐膽的決心和動力,真的很可怕!

常言道:想致富,先修路。公路造完就得造鐵路。蘇州無錫南京等城市地鐵領先一步,其他二三線城市也按捺不住,紛紛規劃起自己的地鐵。可是相比南通的謹小慎微,一步千慮,徐州可謂豪氣十足,去年一號線、二號線、三號線三線齊發,同時施工!

並且公示了三條線51座車站命名方案:

在全省民營企業百強榜中,徐州雖然只有5家企業上榜,遠遠少於南通的17家,但徐州也在努力追趕,南通假如想躺在建築業和地產業的功勞簿上睡大覺,可能會吃大虧!

2017年,徐州經濟目標是這樣的:

還有別忘了,如今徐州的一把手可是南通人民的老朋友,也是有兩把刷子的。

眼下,南通全省老四的地位依然無人能撼動,我們應該保持自信一往無前,但也該有更強的危機意識,民生和經濟怎樣才能兩手抓兩手硬,2017年將見分曉,我們拭目以待!


鎮江生活指南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常州和徐州的GDP不分伯仲,但是南通的GDP已經領先常州和徐州1000億以上,由此看來,常州或者是徐州未來幾年也很難趕上南通,很有可能差距還會拉大。

從2017年江蘇各市的GDP來看,常州的GDP已經超過徐州了,不過領先幅度比較少,只有十幾億,而南通的GDP已經達到7735億左右,位居江蘇第四,比常州和徐州高出1000多億元。

在小編看來,未來幾年常州和徐州的經濟會處在你追我趕的狀態,難分高低,或許會交替出現各自GDP壓對方一籌的情況。這不,2018年常州的GDP數據也已經出來,地區生產總值為7050億元,同比增長7%,雖然徐州沒有公佈具體的GDP數據,但其官方預測為7000億左右,還是與常州相差不大。

而小編認為南通的經濟總量會一路領先常州和徐州。2018年南通官方預計它的GDP突破8000億大關,達到8300億元左右,由此看來還在拉大與常州、徐州的差距。目前江蘇已經三座城市的經濟總量進入到“萬億俱樂部”城市當中,相信不久之後,江蘇第四座“萬億俱樂部”的城市會是南通。

當然了,雖然常州GDP趕不上南通,但在這三座城市當中,常州是最富的,常州2017年的人均GDP就已經超過14萬元,而南通的人均GDP才突破10萬元,徐州只有7.6萬元左右 ,畢竟蘇錫常不是白叫的。


錦繡中源


常州的GDP略高於徐州,和南通相比仍有差距。

但常州的人均GDP位居全國前十,徐州雖然總量與常州接近,但是人均GDP、人均收入都要低很多,發展質量明顯不如常州。

在這三座城市中,常州的發展質量最高,南通次之,徐州最末。當然這和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常州和南通地處長三角核心區域,而環徐州的蘇魯豫皖交界處比較落後。




目前蘇北地區的GDP增速普遍下滑,徐州的增速也只有4.19%,低於全國同期水平。按照每年的增量來看,徐州與常州、南通的差距會逐年增大。

總而言之,衡量一個地區的經濟水平,不能只看總量而不看質量。常州的人均GDP高達14萬,超過了幾乎所有省會城市,發展質量遠高於徐州和南通,因為只有民富才是真正的發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