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師發展——專業化、可持續、生命性,多維、全面和立體的發展


1.教師發展——專業化、可持續、生命性,多維、全面和立體的發展


一說到教師發展,人們首先想到或者普遍比較重視和關注的就是專業化發展或專業性成長,這固然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必要的,但又是遠遠不夠的。

其實,葉瀾教授早就提醒過我們“現在許多人喜歡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我覺得不夠。我不單提‘教師專業發展’,我提‘教師發展’。教師作為一個專業人員,我們不懷疑。問題是,只強調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不是能造就一個合格的乃至優秀的教師?教師自己作為一個全人的發展,也可能被忽視了。”

鑑於此,我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間,主持了兩個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即:“中小學教師可持續發展研究”與“中小學教師生命發展研究”。其中,中小學教師可持續發展研究成果,結集出版了兩本書:《可持續發展:中小學教師的綠色使命》《可持續發展:特級教師的詩意人生》(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該成果在江蘇省第二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評比中榮獲一等獎(全省一等獎僅有16個)。

1.教師發展——專業化、可持續、生命性,多維、全面和立體的發展


1.教師發展——專業化、可持續、生命性,多維、全面和立體的發展

我們認為,教師發展不僅僅是專業化發展,還應當包括可持續發展和生命性發展。一個教師只有實現了專業化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中的專業化發展,才能保持自身職業生命的基本特質,才能激發自身職業生命的永恆活力,才能提升自身職業生命的呈現品質;才能使自己的職業生命存在更有意義,才能使自己的職業生命火花更加絢麗,才能自己的職業生命天空更顯廣闊。

因此,凸顯專業化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對教師職業生命的支撐作用,是時代賦予教師職業生命發展的歷史使命和價值追求。堅持和實現專業化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中的專業化發展,是中小學教師的必然選擇與應然追求。在此基礎上,再從人本和人性的視界與高度,進一步研究和探討、關注與重視中小學教師的生命發展,這不僅是歷史的必然,更是現實的需要。

從專業化發展,到可持續發展,再到生命性發展,中小學教師發展研究實際經歷了一個“點——線——面”的過程。教師專業化發展本質上是一種社會需求,教師可持續發展本質上是一種自我超越,教師生命發展本質上是一種自主自為。

黑龍江教育學院的馬永春教授在聽了我的研究成果之一《走向名師:前提、維度與路徑》的講座後,給我發來了一條短信:“多謝秦老師的精彩講座,黑龍江的老師受益匪淺,從專業化發展到可持續發展再到生命性發展,彰顯了對人的關注,尤其是對做為人的教師的關懷,這裡麵包含了研究理念上的重大轉變,體現了對教師群體的真正的尊重,深受啟發。”這或許也是我們最想凸顯和強調的一點,當我們把教師作為全人的發展來考察和分析,當然應該而且必須是專業化、可持續和生命性這樣一種多維、全面和立體的發展。

下面將分若干個小的主題,重點分享我們兩個課題組全體成員(秦德林、張偉、徐衝、蔣忠、陸雲峰、曹海永、王燦明、朱賢平、孫振建、陳衛東、張衛東、張雪梅、顧桂斌、丁衛軍、成帥祥、郭希華、朱曉鑫、魏軍、姜秀琴、張凝玉、葛青松、瞿德良、張煒、顧春峰、吳佑華、馬建等)集體研究的成果(請全體課題組成員諒解,後文中恕不一一註明作者),期待能夠得到各位讀者,特別是專家學者的批評指正。

(未完待續)

1.教師發展——專業化、可持續、生命性,多維、全面和立體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