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肩同行是逆行路上最好的“陪伴”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澄江街道,有這樣一對網格父子,堅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政治自覺,共同奮戰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線。

并肩同行是逆行路上最好的“陪伴”

父親彭正平作為街道梅園社區黨委書記,疫情發生後,他擋在前、挑重擔、指揮在一線,第一時間對轄區進行全面部署、嚴密防控、廣泛宣傳,一天十幾個小時不間斷工作,全面安排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

小區封閉管理期間,彭正平積極調配物業人員、黨員志願者、村民組長充實安保力量,設立卡口對小區出入人員、車輛進行登記、排查。如遇居民與工作人員發生爭執,彭正平總是即刻趕至現場安撫居民情緒,再三解釋,使群眾理解社區工作並提高自我防護認識。

并肩同行是逆行路上最好的“陪伴”
并肩同行是逆行路上最好的“陪伴”

在對轄區消殺期間,57歲的彭正平親自上陣,肩背30多斤重的噴霧器,對無物業小區梅園新村8幢樓27個樓道、2個垃圾房以及3家店鋪門口噴灑消毒水。

并肩同行是逆行路上最好的“陪伴”
并肩同行是逆行路上最好的“陪伴”

兒子彭鎧是塔南社區第三網格網格員,儘管剛在社區工作一年多,在片區已是居民熟悉的親切又熱心的小彭。疫情期間,返澄人員二維碼登記的後臺數據繁多,彭鎧主動整理後臺信息並查漏補缺,做好統計彙總,並將整理後的重點區域人員情況告知各片區網格員進行管控,不僅減少了同事的重複工作,更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準確詳細的數據支持。在開放式小區封路、設卡口初期,很多居民都打電話社區抱怨走個路太繞、買個菜太遠,出行不方便,彭鎧總會耐心解釋,提醒居民減少外出,做好防護,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小區居民負責。發放小區通行證時,為了及時將通行證發放到每一戶居民手中,彭鎧在上門發放後,專門將發放點設在小區弄堂內,與樓組長一同為來往居民發放通行證。期間一同事因年前回老家也需居家隔離,另一同事因過於勞累需要在家臥床休養,彭鎧默默接過他們片區的排查,對登記的居家隔離人員做好測溫記錄和代購服務等。

并肩同行是逆行路上最好的“陪伴”并肩同行是逆行路上最好的“陪伴”

錫康碼推廣申領期間,彭鎧作為社區錫康碼審核員,嚴格把關。儘管平臺操作瑣碎又繁雜,但彭鎧總會笑著說:我其實也沒做什麼,這本來就是我們的工作。

并肩同行是逆行路上最好的“陪伴”并肩同行是逆行路上最好的“陪伴”

疫情爆發後,每一天父子倆都是早出晚歸,到家時都會被家人進行嚴格的消毒,家人都會開玩笑說:家裡兩個社區工作者風險都加倍了。持續的工作令父子倆都有些疲憊,但回家進門時的一聲“爺爺回來了!爸爸回來了!”就足以掃去他們一整天的疲憊。

抗疫父子兵用最堅強的守候成為彼此最強大的後盾,並肩同行是逆行路上最好的“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