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把字寫好還需要如何努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書法品味?

千千千里馬


除了把字寫好,需加強字外功才能提高自己的書法品味。

字外功是形成書法風格的因素之一,包括個性、氣質、文藝修養、學問等。這些字外功夫決定著書者作品立意是否高遠,是否有品味。

書法與美學、文學、音樂、詩詞、金石、繪畫有相通之處。有值得吸收和借鑑的地方。

比如文學也講究意境深遠,大開大合。音樂也講究節奏和韻律。國畫也講究首尾呼應和計白當黑。

我們來看看書法家沙孟海先生有哪些字外功,他的書法風格怎麼形成的。

沙孟海(公元1900一1992年)浙江鄞縣人。他跟隨馮君木先生學過古典文學,跟隨吳昌碩先生學過書法篆刻。博學多才,是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理論家,印學家,篆刻家,歷史學家和教育家。

沙孟海先生學過《鄭文公碑》,《張猛龍》,學書法家鍾繇、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蘇軾、黃庭堅諸家,吸收各家所長,受康有為倡法北碑思想影響,碑帖結合,形成雄強書風。猶善行草。他的榜書大字大氣磅礴,充滿學問之氣,率真自然。

學習書法應以書學為主,兼修字外功提高和豐厚書法作品的品味。(插圖書法作品為沙孟海先生所書。)











神韻軒書法


書法的學習不僅僅只是練字,把字寫好看只是一個初級階段,書法到最後決定水平高低的是文化。我認為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就決定了他的書法品味。我就拿我自己學習書法,對書法認識的過程跟各位聊聊這個問題吧,還是很有實際意義的。

我是初一開始學習書法的,那個時候沒人逼我學,就是自己喜歡上了,於是開始買字帖,然後讓父母幫忙找來了很多的廢報紙,就對著字帖在報紙上練字,我想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樣,有過在報紙上寫字的經歷吧。

在學習書法的初級階段,只知道低頭寫字,很少去讀相關的書法方面的書,關鍵是那個年紀,讀也讀不懂,而且還有日常的功課,也沒時間去讀。就是偶爾看看訂閱的《書法》雜誌。那個時候對書法的認識就是楷書最好了,誰的字寫的工整,我就覺得這個書法家厲害。寫的不工整的、亂七八糟那種,我覺得就是在掩飾自己書法功力不足的表現,當時的想法還是很幼稚的。

提高書法品味的途徑之一,就是熟讀書法史

我印象中,最看不上的就是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和他其它的行書作品,顏真卿的楷書我也覺得肉乎乎的、胖嘟嘟地,太難看了。後來上了高中之後,因為在外地住校讀書,根本沒有條件練字,慢慢就把書法放在了一邊,偶爾練練硬筆書法。之後一直到去年準備經營頭條的自媒體,才又開始認真拿起了書法。

我平常練字之餘,很認真地開始讀書法史,書法史把每一個書家的歷史、背景、學書法的經歷以及後人對其書法作品的評述等等,寫的很詳細。通過詳讀書法史,讓我對整個書法的瞭解認識更加深入了一步。

特別是後世對那些名家作品的評述,我就結合著網上找到的高清圖片,認真去讀,然後對照著法帖去理解。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我對很多書法作品的看法有了變化。

特別是先前很看不好的顏真卿的書法,我現在能看出他好在哪裡了,特別是他的《祭侄文稿》,認真看下去之後,除了被他的書法打動之外,更是被內容所感動,看完之後眼角竟然都溼了。

以前對蘇軾的書法也不是很喜歡,就像黃庭堅說他的那樣“石頭壓蛤蟆”書體。也是通過書法史的學習,讓我更加了解了蘇軾這個人,也對他的書法有了進一步瞭解,特別是今年清明的時候,寫了一篇關於他的《黃州寒食帖》和清明的文章,通過寫文章,查閱資料,再次去欣賞這幅作品的時候,竟然也被蘇軾所感動。

通過我的學習過程,我認為學習書法史是提高自己書法品味地一個快捷途徑。我認為,書法品味地提高不是說讓你能分辨書法的好壞,而是在你欣賞書法作品的時候,能夠更加有包容性,欣賞的範圍會更加大一些,也能理性去看待書法作品。

提高書法品味途徑之二,就是多跟高手交流

另外一個提高書法作品品味地途徑就是跟書法高手多交流,多去聽少去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孩子的書法老師是書法科班出身,我就喜歡跟他在一起,聽他聊書法。通過這樣的學習,讓我對米芾和王鐸的書法有了更深地認識,特別是王鐸,以前就不喜歡這種字,但現在看他的字是越看越好。

我想我上述的這些對書法的認識的轉變,應該算是書法品味有所提升了吧,哈哈,好像有點自誇了。希望各位書友也不吝賜教,我們一起交流哈。

我是翰墨今香,專注傳播傳統書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關注哦,感謝有你。


翰墨今香


小時候,讀《賣油翁》,總被其一句“無他,惟手熟耳"所感動,很多技能,其實就是一個熟練的過程。

書法也是如此,無法就是多練多寫,讓肌肉形成記憶,這樣就可將字寫得很好了。

但僅此能稱為書法家嗎?


蘇東坡,論技法,是不如米芾的,甚至還不如自己的學生黃庭堅。

可為何他卻能領袖宋代尚意書風呢?那便是因為他的學問,他撩開形質,探究悟性,參入禪機,強調書家性情,提出“我書意造本無法”,影響深遠。

技法的嫻熟,可以讓你成為出色的工匠,古代專門抄書的經生就是這樣的工匠。

但要成為一名出色的書法家,一定要有文化的積澱,要有自己的藝術思想。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我一個搞書法的朋友在讀了北大書法研究生後說過這樣一句話,“書法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

他這話我贊同。

天下三大行書都是文稿。不僅書法好,還文采斐然。現在有些“書法家”,別說寫文章,抄現成的文章都會寫白字。

要讓自己的字有點文化底蘊,應該多讀書,多寫文章。應該看得懂文言文,甚至應該能用文言文寫作。書法題款要用到文言文的,文言文沒鬧懂,題款會鬧笑話。

其次,書法也是用來抒發情感的,所謂戴著鐐銬跳舞。書法的法度是鐐銬,不遵從法度就失去書法書寫的本質,沒有書法的特性。只有書法技巧,沒有感情的表達或者空有豐富的情感而技巧尚不足以表達,都是品味不高的。

總之,除了技法,還應有文化修養和豐富的情感,這樣才談得上書法的品味。

在技法層面,則不應媚俗,要有高雅的審美情趣。技法也應不斷錘鍊,不應滿足於平庸人群的喝彩。


大悔憶智冰


作為書法人最好愛好廣泛一些!

比如學一學詩詞,自己可以欣賞詩詞,甚至寫詩詞,我的體會是,詩詞與書法相通之處甚多,學詩詞可以促進理解書法,這書法可以豐富詩詞的意象,意境!

還有音樂,音樂的跌宕起伏與書法也有共同的妙處,音樂的韻味也近似書法的韻味,如果你能理解晉韻,你對音樂的韻致也能深有感觸,反過來,你再音樂的韻律中,同樣可以反思再書法之中。

精通繪畫的人,審美的層次一定不低,尤其是中國畫的含蓄與蘊藉,這也是一個書法人追求的境界。所謂書畫同源,你懂得書法的筆,你就可以看的出繪畫的筆,因為它們有著同樣的線條,有著相同的質感要求!

其他的,諸如古文的功夫,思想與哲學,對於書法人來說都可以博學廣聞,增益見識。當然,學習這些需要精力與天賦,有呢!儘可能學,沒有呢!也不一定就不能再書法這條路上比誰走的近,隨個人的愛好與能力選擇吧!


一笑貫長天


舒同先生曾經說過:真正的書法家不應該僅僅是單純的會寫幾種體,會耗幾桶墨,而必須得有足夠的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不然的話就只能稱得上是個寫字匠。啟功先生也曾毫不客氣的說過:能寫會寫不是書法家的真本事,能背成千上百首古詩文也不是書法家的真水平!如果一個書家不能飽讀詩書,不能輕鬆的引經據典,不能做到有一定份量的自吟自賦,那就算辜負了書法家這個稱號了!

眼下有句謔語曰:“古時沒有所謂的書法家,只有寫好字賦好詩文的文人墨客,而如今卻正好相反!”這話的的確確擊中了要害。放眼一望,四下形形色色的書法家一大堆,可真正讓人心服口服的卻寥寥無幾!而當我們熟知了這些稀有的書壇佼佼者後,你才發現他們都是綜合素質極高的人,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恰恰是其不錯的文化底蘊,才力助其書法的長足進步,這表明書法水平與文化素質是息息相關,相輔相成的!所以,只有不懈的勤練苦讀,才能讓自已配得上這“書法家”的美譽!


江畔老侃


個人認為,人活著如果不努力,家人去喝西北風吧。人長有雙手,這是先天生就的人性化。人不像六畜,只長有腳沒有手。全憑人工飼養,吃自來食長大。人有四勤,口勤,手勤,足勤,腦勤。因為,人要生活,就要勞動,人要養家,就要努力。這也是客觀存在的人的必然因素,任何人也是改變不了的。所以,人不但要生活,而且還更加需要高層次高質量的生活。

死魚順水而下,活魚逆流而上。

努力吧!我的朋友。





幸福E點


書法品味可以是自知的、自我可以體驗到的一種自我意識,一旦書寫成功就會有成功的喜悅感、舒服、滿足,甚至會有明確的前進目標,人生目的會更加清晰。

書法品味也是他知的,別人可以體驗得到你所寫內容的意義,可感受得到你的感受,會和你情緒一同歡欣雀躍,和你一同喜、怒、哀、樂,見字如見人,其實就是人品在發揮作用

當今的社會是一迅猛發展的社會,當然也伴隨著眾多些浮躁的出現,更應提示自我在書法界永遠不看重經濟利益,不看重名譽,永遠保持一個自我,一個平凡普通的人,在茫茫人海中一個沒名的人。

書法的品味,也是書法的真啼,得體、美觀、大方、自然、流暢、令人賞心悅目、突出個性,我想這些就是書法的品味吧!






無名54866938


寫字需持之以恆,畢生精力而為之,書之格調於何處?筆底清氣也,如何呈現?乾脆利索,光明磊落,不卑不亢,思想即是書作,對書寫既敬仰,又畏懼,無論何時,不可出乖張之態,書隨思豐,思同書盈,相扶而終老,且莫問前程。

象是借酒興,說了一大堆胡話,配兩張字吧,可能又要說的比寫的好了。






讀書耕田人王七


除寫好字外如何提高自己的書法品味?

要說把字寫好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找一本自己喜歡的古名家字帖,有好老師指導,方法正確,勤學苦練,快的三個月至一年就能寫的有模樣,一年至三年就能寫好有小成。但要說在此基礎上提高書法品位,進而成為名副其實的書家就不容易了,書者要在書法字外功上花大力氣,什麼品位的人寫出什麼味道的字,正所謂“字如其人”,直指人的綜合修養。建議學書者從以下幾方面去修練:



1、明晰“品味”概念,才能正確指導自己提升書法的品味,字如其人,字品即人品。

什麼叫品味,是指一個人的品質,趣味,情操,修養;還有鑑賞、玩味、品嚐的意思。對生活不同的感受和態度體現出一個人品味的高低。品味高的人,他的生活優雅、精緻、有情趣、有追求、有意義,在書法作品格調上就高雅,氣韻生動而脫離低俗。品味低的人生活粗魯低俗,愚昧無味,又如濃妝豔抹的俗女,不知曉淡雅、清新和內在涵養才是最高雅永恆的美。



2、字內功的精深打磨,是字有品味的基本功。

書者再好的學養也需要有正確指導書寫的嫻熟技術和全面的理論,如筆法、字法、墨法、章法等方面去苦練,需要有深厚紮實的字內功做基礎。顏真卿為什麼能在極度悲憤的心情下(不可能顧忌書寫本身技法)寫出了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通篇跌宕起伏,筆速澀馳,筆力渾厚雄強,感人至深,但筆筆不出法度,就是因為他平時練就的深厚書寫功底,達到了書法抒情寫意的至高境界,還有王羲之的神品《蘭亭序》都是書藝最高境界的代表。



3、注重自身品格的修養,先做人後作書。

品格的修養是一個人最根本的修養。好比一幢大樓的根基和框架結構,是內在的基底和骨氣,很重要。品格的修養能從內在提高個人的品味。一個人如果品格高尚有愛心、勤奮、正直有責任感、寬容豁達…… 那麼他所表現出來的人品品味自然很高。品格的修養能讓書者作品表現出書藝高雅品味中的“高”,而不流落“低”品俗字。



4、學習中華古今經典,注重文化藝術的修養。

文化藝術的修養,能讓書法作品生出高雅品味中的“雅”氣,也可叫書卷氣,這是對一個書家很高的讚譽。在日常可學習詩詞歌賦,看些名家經典,像《詩詞格律》、《唐詩三百首》、《詩抄》、《莊子》、《道德經》、《文學概論》等等, 還有歷學哲學、佛學禪修方面。根據自己喜好精力組合選修,用以提高文學方面的修養,達到創作書寫自作詩詞歌賦的目的,這是作為書家本該有的文學功底。修養提高了,在生活選擇上會摒棄低俗,會選有益於身心的事去做,像聽音樂會,品茶,賞京劇,看電影,而不會去賭博打遊戲,此項的修養會給自己帶來諸多的情趣益好,不止於書藝。

5、藝不單練,學不單修。

在學習書法之外,根據自己喜好選修一至二項其他藝術形式去學習,包括欣賞其他的藝術在內,如繪畫、音樂、棋類、戲曲、茶道、太極拳等。藝術是相通的,互為精進,你在音樂舞蹈方面的修養和體會對書法節奏韻律的表達會更感人;古草書名家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而得草書之神等等。而且在書法藝術學習中遇到的疑惑可在另一種藝術形式中找到答案,它們之間相互滋養,互為補充。



6、多讀多看名家碑帖和書論,提高自身書法審美鑑賞能力。

書家最忌諱眼低手高,易出現瓶頸,不會有長足發展。多看名碑帖和書論逐浙提高自己眼力和思評能力,對書者的生平歷史背景、書寫心情,書寫內容紙質筆墨等都要仔細瞭解,才能更好的把握古人書帖的特點風神。比如《聖教序》、《陰符經》、《蜀素帖》、《十七帖》,人蔡邕《九勢》、孫過庭《書譜》等,還有今人鍾明善老師的《書法鑑賞》等,就不一一列舉了。拿一幅作品能看出好壞,好在哪裡,有哪些不足,需要做哪些調整和改進。自身賞欣能力的提高,才會胸有成竹的知道怎樣寫出好作品,品味自然有。做一個“眼高手低”的學書者,才能不滿於現狀,日日勤書不斷精進。



7、多彩的人生經歷,讓書作呈現出豐富的藝術內涵。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生的過程其實是不斷選擇的過程,起起伏伏有得有失,都化為自己的智慧和經驗,刻在臉上寫進書裡,猶如人生的畫卷多彩多姿。王羲之、顏真卿、蘇軾、徐渭、趙孟頫等他們都是大文豪,一生擁有多個頭銜,履歷豐富,在不同領域都有很高建樹,但其本職不是書家,無意之作確流傳千古,被後人臨摹學習。書亦人生,自有其味。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做個有心人去賞去聽,去品去修,正所謂胸中有千壑,筆下出乾坤,會時時在生活中孕育出藝術之花,心手雙暢寫人生…… 以上是自己學書對提高品味的幾點體會,與學友們交流分享,不妥之處請多指正。

如果喜歡,請關注海瀾鑫語,留言討論,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