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戰“疫”生死線 大愛在心間──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抗疫花絮

津雲

【誰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戰“疫”生死線 大愛在心間──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抗疫花絮

  李寅

【誰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戰“疫”生死線 大愛在心間──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抗疫花絮

  劉夢月

【誰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戰“疫”生死線 大愛在心間──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抗疫花絮

  闞燕

【誰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戰“疫”生死線 大愛在心間──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抗疫花絮

  趙明峰

  1月26日,5人支援武鋼二院;2月9日,52人支援武漢江岸區方艙醫院;2月12日,2人飛奔湖北恩施州;2月22日,2人再赴武漢沌口區方艙醫院……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連發精銳,赴湖北迎戰新冠疫魔。至本週,已派出支援湖北醫療隊員61人,另外還徵調86人前往天津抗疫主陣地──市海河醫院,1人支援津南醫院。全院醫務人員編成了35個醫療戰隊,可謂全院聯動,全員參與,人人都是戰“疫”者。

  疫魔無情,人間有愛。戰地生死線上,時時上演溫暖與感動。記者採寫幾篇戰疫花絮,與讀者共賞。

  你的孝心 我為你圓

  “李大夫,您的大恩,我們娘倆一輩子都忘不了!”49床的石大娘在女兒攙扶下,滿臉掛淚,雙手合十,不斷向面前穿著防護服的醫生道謝。看不到醫生模樣,她從防護服背後看見,這位恩人名叫李寅,來自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李寅一邊擺手,一邊啞著嗓子喊:“大娘,不是說了嗎?咱就是一家人,用不著客氣!再觀察幾天,沒事兒您就和女兒一起出院回家吧。”聽了這話,石大娘以手掩面,哭得更厲害了。

  李寅是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在武鋼二院重症組擔任組長,負責救治的大多是重症患者。石大娘是她的第一位病人。大娘剛住院時,呼吸急促,咳嗽頻繁,病情嚴重到連地都下不了。石大娘的女兒,並未感染新冠肺炎,卻不懼感染,一再央求住院陪床。真是孝女!李寅向院方陳情,圓了這女子一番孝心。李寅暗下決心:一定治好石大娘,讓孝心得到回報。大娘身邊又多了個女兒。李寅時時緊盯大娘病情,除了精心治療,飲食、睡眠,乃至大小便,不漏一個細節,樣樣關顧到位。每天還給大娘送上一瓶腸內營養液,助其提高抵抗力。心理呵護也不落下,總是逗大娘開心,讓她寬心。對那孝順女兒,李寅也是倍加珍愛,時時保護。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護用品,都給她備足,還拿出護目鏡給她戴上。跟病人稍有接觸,李寅就督促她:“快去洗手!”身心並治,才是救命良藥。大娘病情由重轉輕,慢慢好了。而那孝女,也是完璧無損。

  看著出院回家的母女,李寅想家了。她想給父母打電話,可又不敢。怕年邁的雙親牽掛,這次她是偷著來湖北抗疫的。

  新生兒科護士劉夢月

  一曲琵琶行 舞出滿堂淚

  病床前,伴著一曲《琵琶行》,一位身著白色防護服的醫者翩然起舞。防護服厚重,口罩、面屏、防護鏡遮面,但卻遮攔不住曼妙舞姿,青春律動。觀眾何嘗不知,舞者“重甲”加身,每做一個動作,都得使出十二分的力氣。病床上的大娘看著哭著,淚水打溼了口罩。舞者也哭了,邊哭邊舞,“大娘,生日快樂!咱笑,咱不哭。治好病,我送您老回家!”

  舞者劉夢月,芳齡25,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新生兒科護士。那哭著的七旬大娘,全家盡遭疫魔蹂躪,老伴兒去世,子女住在其他醫院。在江岸區方艙醫院,每天大娘幹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蒙著被子哭,護士送來飯菜,幾乎原封不動端回去。劉夢月再忙也會擠出時間,在大娘床邊陪聊談心。可大娘說方言,語言溝通不暢。她就用肢體語言表達。大娘說:“姑娘你不用比劃了,你這番苦心,我聽得懂,看得明白。”這個醫院,2月過生日者有48名患者,大娘是其中一員。於是,醫護就給患者過集體生日。

  生日派對上,大娘依舊悲慼不樂。“我給大娘獻舞!”於是便有了上述一幕《琵琶行》。滿堂落淚,大娘哭得更厲害,可她是笑著哭的。

  這次支援湖北的名額,劉夢月可是爭來的!“我有重症護理經驗,還沒對象,我去最合適!”這妙齡女子,竟操起剪刀,“咔嚓”一聲,剪掉了一頭秀髮。“頭髮沒了,還能長出來,可作為醫者不去前線抗疫救人,我會後悔一輩子。”

  風溼免疫科護士長闞燕

  走進春天 走進明媚

  8位患者,團坐四周。穿著防護服的心理諮詢師坐在中央,拿著一沓“oh卡牌”,讓大家依次抽取。8位患者中,一位60多歲的大娘是今天的治療對象。自從住院,大娘總是鬱鬱寡歡,不愛說話,可只要一張口,都是負面情緒。她抽出一張牌,牌面一半是藍格子圖案,一半是灰色圖案。大娘舉著牌,盯著看了一會兒,滿面愁容:“你看,我就說自己倒黴吧,這麼灰的顏色,估計我是治不好了!”“您彆著急,同一張牌,您聽聽別人怎麼看!”諮詢師讓旁邊的男患者發言。“醫院外部也是灰色,藍格子像是醫院裡面,這意思是說,您要出院了!”大娘聽完若有所思。“您看,其實人生很多事都是這樣,您樂觀去看,事就是好的。可您抱著悲觀,那好的也當成不好了。要不這樣,給您畫筆,請您畫出您想要的生活,”諮詢師手把手,大娘先畫了一扇門。“我看出來了,您很想走出去。走出去,外面就是春天了。之後呢?有什麼想吃的東西嗎?”大娘來了興趣,又畫出一碗熱乾麵。諮詢師繼續引導,她又畫出了花草、家人……畫出了活力,畫出了渴望。畫著畫著,大娘眼裡有亮光了。諮詢師說:“生病只是暫時的,很多你想要的好事兒,都在門外等你呢。”大娘笑了,一口氣畫下去,畫出滿心熱望,畫出滿眼美好。

  這位心理諮詢師,其實是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風溼免疫科護士長闞燕,一位持三級心理諮詢師證書的醫者。這次上武漢前線,她特意帶上了心理諮詢治療工具“oh卡牌”。

  在方艙醫院,闞燕負責宣傳、組織工作。為患者做心理治療,則是她的業餘愛好。那副“oh卡牌”還真派上了用場,20多位有嚴重心理問題的患者,都成了她的牌友。一次次洗牌,撇下的是悲冷,抽出的是熱望。闞燕得意地說:她的牌友心緒漸漸亮堂了。

  如今,闞燕的牌友越來越少了。越來越多的患者走出那扇門,走進春天,走進明媚。

  陣前苦讀 心理療傷

  “我為什麼這麼倒黴,得了這種病!我想回家,讓我回家……”“大爺,您別激動,看我背後寫的嘛?”大爺邊看邊讀:“天津 一中心醫院 趙明峰。”“您看,大老遠我從天津跑武漢來,為嘛?就為治好您的病,讓您早點回家。我也想家,我的家更遠。等病好了,咱們就都能回家了,好嗎?”大爺聽完,一屁股坐在病床上。趙明峰輕輕拍打老人後背。大爺哭了,“對不起,我聽你的。”

  這是發生在江岸區方艙醫院裡的一幕。趙明峰其實是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也是方艙醫院專家組副組長。救治疑難病例,對他來說只是常規動作。可許多患者的心理難關,更讓他憂心分心。有病沒好急著出院的,他要勸住。還有病好不願出院的,他要勸走。更有那不吃不喝不睡自我折磨的,他要勸好。可救人容易救心難,他只好抽出每一點兒空閒時間,上網苦讀心理學,對症查詢心理療法。

  於是,這位醫學專家,在抗疫前線做了心理學學生。“陣前磨槍,現學現賣吧。”趙明峰自嘲道。用心方能救心,他發現,身邊的病人慢慢安定下來,積極配合治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