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中國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臘月二十八這一天,家家戶戶要開始準備過年的主食。編者小時候,每到這一天,母親都要攤烙子、蒸饅頭,忙個不停。剛剛攤得的烙子又熱又香,趁熱吃一個,哎,那滋味,真美呀!做好的麵食盛滿大缸小甕,放在院子背陰處,可以吃很長時間。說了半天,今天的《任丘年話》主題自然是美食了。下面,就讓我們跟隨幾位作者,一起開“吃”吧!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過年吃餃子

上世紀80年代,任丘有句俗語:“誰家過年不吃頓餃子!”說話的人辦了出採兒的事,謙虛著自我調侃,經常這麼說。現在,這句俗語已銷聲匿跡,因為吃餃子是家常便飯了。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過年的餃子要在除夕包好。午後,開始包餃子,要在簾子蓋兒上放一宿,初一起五更煮食。包什麼餡的有說道兒,有的吃葷、有的吃素。還有“初一剩面兒,十五剩餡兒”的俗語。有的人家起兩個五更,初一吃素,初二吃葷。往往還要包一個糖餃子,第二天盛在碗裡,誰第一個餃子吃到它,據說有福,大概是對家人的一種祝福吧。上歲數的總希望孩子們吃到,比他們自己吃高興。煮餃子的柴禾也有講究,燒芝麻秸,有芝麻開花節節高之意,體現了淳樸百姓對生活的美好祝願,而且要在三十晚上就在廚房裡放好。為什麼北方人愛吃餃子呢?民國時期高陽人齊如山有一段記述不無道理,高陽與任丘為鄰,齊先生的解釋或可參考。現錄如下:

“至於為什麼要吃餃子,這也有他的原因。要想解饞或請客,必須要多做幾樣菜,但是若燒煤炭,或小爐子,做菜可以方便,而北方鄉間都是用大鍋,每鍋往往可容二百斤水,小者亦幾十斤,用這個鍋,就燒這個鍋,做菜當然極不方便,這才創出吃餃子的辦法來:把肉菜和到一處,用麵包裹之後,幾時吃,幾時煮,甚為方便,於是便風行開了。這種吃法,不知始自何年,然唐朝段成式食品中所說的湯中牢丸,大致即此。”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好吃不過餃子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春節村裡吃什麼

在漢族所有的傳統節日裡,春節很有意思,它不是單獨的一個節日,而是以春節為主幹的一組節日。從“臘八”開始醞釀過節的氣氛,提醒人們春節快要到了,到“大年三十”進入春節的高潮,經過一個逐漸升溫的過程,這個過程便始於“吃”。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農曆臘月初八這天的早飯,要吃“臘八飯”。小時候,“臘八飯”是用小米做的,鄉間很少見到大米,只是後來日子好過些了,才漸漸吃得上大米。做“臘八飯”還需加輔料,總共用到八樣東西,村裡很少有人家湊得齊八樣,也沒那麼講究,不過棗與豆是少不了的。大概北方鄉村多叫“飯”,南方多稱“粥”,從字義上來看兩者有別,飯比較硬,粥要稀一些。飯在任何時候都可當主食,粥就不行,若是女士有碗粥喝,足可充得一餐,一大老爺們兒午餐單喝幾碗粥,恐難果腹。此外,這天許多人家醃“臘八蒜”,卻只用醋不用鹽,大年初一起早兒就著醋和蒜吃餃子,蒜已不太辣,醋則微辣,兩相中和,恰到好處。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一過臘月二十,要張羅著攤“烙子”。“烙子”鍋同普通鍋迥異,直徑約一尺,鍋底高,鍋沿低,恰似倒扣著的小炒勺,鍋與蓋均為生鐵澆鑄。因一年只用一次,整個村沒必要家家置辦,有鍋的往往就兩三家,大夥兒提前到主家訂鍋,排個先後早晚。鍋訂好後,就要根據時間發麵。先用麵肥(酵母)打酵子,酵子發起後,再用兩三個大號缸盆發麵,面呈粥狀。面起來時,搋鹼攪拌,隨即在堂屋(外間屋)地面一字架起兩三個鍋,這就開攤。攤烙子正經用的柴禾是秫秸瓤兒(脫了粒的高粱穗兒),因其出煙較少,屋裡人能忍受。主婦把一切料理妥當後,端坐鍋前,逐個點火,以豬膘或用棉球蘸色拉油擦鍋上底油,用一把勺子崴面倒向鍋中心,只聽得“刺啦兒”一聲,面自然勻開,蓋蓋兒片刻,即熟。此間,主婦須心無旁騖,精神高度集中,既要掌握火候,又要記清開鍋順序,不然出鍋的烙子非生即糊。主婦旁邊必須一名兒童打下手兒,主要是合烙子,趁熱把滿月合成半月,碼到一塊蓋板上。這裡需要說明,烙子是用小米麵做的,正宗的麵粉又是把穀子用碾子去皮,過水晾乾,再到碾子上採。據老人們說,這樣的面才好吃,可也太費力氣了。過去困難人家有攤秫面烙子的,如今市場上卻又難買到純小米麵烙子,多是摻了白麵的,甚至還有棒子麵摻白麵的。小米雖是粗糧,卻比小麥貴,粗糧細做,烙子泡魚湯,好吃,是今天城裡難得一見的佳餚。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臘月二十三,在本地並無“小年”一說,只是“糖瓜兒祭灶”。為祭灶,每家買糖瓜兒和千穗谷糖,未必有幾家給灶王爺上供,只是飽了自己的口福。這天,多數人家蒸年糕,年糕形似窩頭,用黍子面或粘高粱面摻大棗做成。

按照習俗,二十八吃蒸卷子、燉肉菜,三十吃蒸包子,大年初一起五更吃餃子,這三天的主食算是一套。過去,大年三十上午整個半天,要連續蒸幾鍋包子,下午就開始包餃子。講究的人家和麵,要按家庭人數每人一斤再餘一斤,真的是上秤稱的。現在人們不願意多受累,把很多風俗給改了,二十九就蒸包子,而且包餃子最多包出兩頓的。初一早飯後,每人不能忘了吃幾顆前一天煮好的“隔年豆”,大有講究啊。除“破五”吃餃子外,正月十五號稱“小年”,從十三、十四到十五重複大年的吃法,只是起得晚了些,不再有種種活動,吃得也不如春節時隆重。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二十八,把面發

臘月二十八要蒸饅頭、蒸包子,這是女人們的活。我到現在也沒學會媽媽蒸饅頭的手法,媽媽是把大拇指裹在面裡揉的,我卻總是把大拇指留在外面,只用大魚際(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開手掌時明顯突起的部位)去揉。媽媽嫌我乾的不像樣,我總說我的拇指太長了,反正我揉的饅頭也是圓的。無論饅頭、包子,總是蒸滿滿一鍋,這時候人們總是很緊張這鍋饅頭是鹼大鹼小啊!就會取一小團,插了棍在灶膛裡燒熟了,看看是不是發的正好。蒸饅頭是很重要的事兒,如此種種的各種細節,因為繁瑣冗長而讓過年充滿了儀式感。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鍋蓋掀起的那一瞬,白煙升騰,小屋裡宛如仙境,這一幕總在我腦海裡,是過年的記憶之一。如果一鍋都是白生生暄呼呼的大饅頭,蒸饅頭的人會喜上眉梢,這象徵著來年的日子會發、會蒸蒸日上。

爸爸是個心靈手巧的人,什麼都做的好,每次過年都是他燉魚燉肉。臘月二十八、九爸爸總會在晚上燉肉,滿滿一大鍋肉,燒很多劈柴,燒的土炕熱熱的燙屁股。每次肉熟了,我和奶奶都鑽被窩要睡覺了,爸爸就盛一碗肉送到奶奶和我的嘴邊。躺在被窩裡吃肉,這是我最甜蜜的回憶了。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舌尖上的任丘春節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