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日本社會為何如此強調工匠精神?

2011年的一部紀錄片《壽司之神》讓位於東京的這家面積50平米的“數寄屋橋次郎”壽司店常年位居米其林三星的位置,也將老闆小野二郎壽司推上了神壇,在日本被認為是國寶級的存在,也被作為日本工匠精神的代表;

小野二郎其對細節的要求達到了超乎於苛刻的地步,比如,光是做壽司的米就需要用到三種不同的水,泡米用一種,洗米用一種,煮米飯又用一種,他做出的壽司,米粒相差不超過4粒。如果達不到這個要求是絕對不會端上桌的。再比如說,為保持章魚的口感,做壽司前小野二郎還要給章魚按摩40-55分鐘 ,連米飯的溫度,都要跟人的體溫相仿。一個學徒要從擰乾滾燙的毛巾做起,只有做好這份工作,才可以碰刀和魚。經過十年的修習,才可以做玉子燒。

當今日本社會為何如此強調工匠精神?

作為日本工匠精神代表的小野二郎壽司

不可否認,日本人對細節的追求造就了日本製造聞名世界,以細節管理為代表的豐田模式,和6S管理等,在10年前也曾經享譽全球,中國的各大工廠,就曾經掀起過一陣學習豐田管理的風潮。日本企業在上世紀80,90年代發明製造的各類產品,也是大受歡迎,包括風靡全球的隨身聽,各類收錄機,相機等電子產品,日本文化也是引領世界,動畫,卡拉OK,日劇,甚至方便麵這類食品也是日本發明,應該說80,90年代的日本產品是各類發明創造和精細加工結合的產物;在那個年代,很少聽到工匠精神一詞,可如今,工匠精神作為日本社會和產品的代名詞,一直被當今日本反覆吹噓,其實,這是為了掩蓋它的一大致命缺陷,那就是創新能力不足;

21世紀以來,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和中韓等國家的崛起,日本產品,尤其是其引以為傲的電子產品開始由時代的引領者,慢慢變成模仿者,再變成追趕者,到現在,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日本家電在中國集體敗北,基本退出了競爭,松下,索尼等創新能力不足之下,已經很多年沒有拿得出手的產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日本不僅拿不出叫的出名的手機品牌,影響世界的APP產品也沒有幾個。甚至2016年,曾經的電子產業巨頭,陷入鉅額虧損的夏普賣身富士康;

日本產品曾經的兩大支柱創新和製造已經缺損一半,在現實的無奈中,還想保留往日榮光的日本社會,只能退守唯一的精神支柱-製造,這就是工匠精神被反覆提起的時代背景。

不知,在人工智能,機器人代替人工的時代潮流下,日本製造這唯一心理上的遮羞布還能保留多久呢?

另:2019年11月26日,米其林官網宣佈,《米其林指南》已將日本“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壽司店 “數寄屋橋次郎本店”從2020年的名單中除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