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家譜《扶風堂》:記載泰安鎮馬氏家族一百年6代人的變遷

《扶風堂》

馬氏家譜《扶風堂》:記載泰安鎮馬氏家族一百年6代人的變遷馬氏家族傳記

記載了家族自1920年至今,六代人的變遷

——自民國年間“馬氏家譜”100年

馬氏家譜《扶風堂》:記載泰安鎮馬氏家族一百年6代人的變遷

馬氏家譜排行:林、金、正、仁、義、禮、智、信。


民國年間,我們的祖先由泰安鎮芒稻村馬家口遷徙至勤儉村馬莊組。駐紮後經辛勤勞動,才擁有土基牆草房住宅。祖先們仗義疏財、匡扶正氣、繁衍生息。馬氏家族現有三十多戶人家,他們起早代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肩挑擔扛、汗流浹背地辛勤耕作。還有的從事牛中醫、買賣耕牛(開牛行)、豆腐店、磨粉、養牛餵豬等。馬氏族人曾有人赴日本經商、做手藝,享有盛譽。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本侵略揚州時,馬氏家族中有馬有林不堪孫傳芳軍閥的欺侮,奮起反抗,被孫傳芳敵軍活活槍殺致死。馬氏家族的民族精神,後人永世難忘,我們後輩要時刻緬懷具有愛國之心的先人。一九四九年一月,揚州解放後,人民翻身做主,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本主義),鬥地主、分田地,打倒封建惡霸勢力,馬氏家族也逐漸過上自給自足的日子。
一九五五年秋,泰安鄉第一個高級農業合作社在馬莊馬正福的領導下誕生。馬氏家族積極擁護新政府的政策入股農田。將牲畜、農作工具捐助給高級農業合作社,以支持新政府政策的實施。當時馬氏家族的子孫有在本土,或在外地,均為國家的建設盡心盡力、努力工作、燃燒青春、奉獻才華。馬氏子孫世代相傳,忠於國家政令,安分守己,無一人違法亂紀。其中有走向保衛祖國的光榮崗位,有任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官員,克盡守職直至退休安享晚年。在文化大革命以後的政策開放大潮中,在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賽運動中,馬氏族人更是緊跟形勢,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系列農村經濟改革中,特別是聯產承包責任制,均有突出表現。尤其是從農村組建工業到個體私營企業的發展,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馬氏族人不乏其力,在經營規模企業中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曾赴上海、南京、鎮江、大西北的寧夏、蘭州、西寧、新疆、四川成都、重慶等就業謀生。從耕田不用牛點燈不用油到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從住有所居到生活富有。從豐衣足食到過上小康生活。從行有自行車、摩托車到出門轎車,從電視電腦到數控時代,馬氏家族天增歲月人增壽,有活到八十四歲、八十五歲、八十六歲、九十一歲,還有一百歲高齡。馬氏家族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近代人有從事彈棉花、補鍋、補碗、牛醫生、當兵的、瓦木匠、機械加工、木模業、廚師、開珠寶玉器店、軍醫、經商、教師、建築工程師、理髮師、汽車司機、開物流公司、鎳焊技師、會計師、地方政府官員。有的屢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家風正,家道好,就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我們世世代代盼望的中國夢定能早日實現。 馬氏家族的家教馬氏家風: 行善積德,福滿門庭馬氏家規: 百善孝為先,兒孫心德善馬氏家訓: 謙恭待人,忠厚傳家 一九四九年馬氏家族將子弟送進私塾讀書。開始請私塾先生教啟蒙小書:《百家姓》、《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到儒家的大學中庸、學而、述而、先進、衛靈公、孟子、優學。通過學習使我們懂得了:虞舜立五論之教朱熹集四子之書自從虞舜創立五倫之教,天下才有不可變易得人倫大道(注)自從朱熹集《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為四書,天下才確立了足為一切學問奉準則的中正之學。註解:五論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的人倫關係,人類因此具有了不可變易的人倫大道。真可謂:四書五倫行天下儒家思想灌九州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馬氏家族五代中具有大中專學歷文憑的已有十好多人。有兩人曾在北京就讀上大中專院校,親族中有三人赴美國留學。他們為世界為祖國的改革建設奉獻睿智科學才華的正能量。詩書繼世兒孫福,德耀門庭滿族芳。仁義忠孝是美德,誠敬勤儉世代豐。穿不窮吃不窮,算盤不到一世窮。他們隨遇而安,知足常樂。釋家教育:供養佛、法、僧三寶。孝敬長輩,施濟貧苦是謂培福,慈悲忍辱戒殺放生,佈施結緣,是謂修壽。願馬氏家族常懷感恩之心,走行善之路。唸佛是孝敬父母最大的善。慈悲是尊師重孝最大的福。
敬請常念:“西達多,伯達辣,阿彌陀佛”能得安樂,除一切病災,延年益壽常得富饒命終先能生諸佛極樂國。
馬氏家族已有三代人唸佛,開智慧,要想家建興,學《楞嚴經》,要跟閻王鬥,先持《楞嚴咒》。要深信因果。殺盜淫忘(酒)是戒求,一句彌陀罪消除。吃虧原本就是福,厚德善根能載舟。
攀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盼母歸。黑魚塢子不能釣,斷子絕孫無依靠。勸君重德莫貪容,多少冶容敗家風。不信但看阮氏女,德能助夫貴顯榮。凡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間未到。時間一到,一定要報。四給原則: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給人方便,要從自己做起。人生在世,不比較,不計較,不怕難,不怕苦。世間事苦樂都是當然的,要看破放下。小不能忽視,涓涓細流,可以成為大海汪洋。你重要,我重要,因為吃虧是福。你大我小,你多我少,你對我錯,你樂我苦,你有我無。能捨必有得,有播種才有收成,要慈善,多種福田。
我們都在寫歷史,要立功、立德、立言,心存善念,光前在前。奢侈誇富買禍買賊,君子下看盜賊來取。布衣蔬食聖賢儀式,現生後世人各取則。賭錢博弈喪志失時,專心於此正事棄遺。有限光陰送之兒戲,破家蕩產罪無了期。
勤與儉是中華傳統美德“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良傳統。它不代表貧困和低層,它應該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代言人。“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古人給我們的諄諄告誡,更是我們生活的指南針。每日開門七件事,油鹽材米醬醋茶,一粥一飯,一菜一湯,當思來之不易,全靠辛勞汗水得之。穿衣吃飯均要節省、節約為佳。我們要勤儉持家,勤儉為國。勤儉造福於世人,造福於子孫後代。個園有對聯表明“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後有良圖,唯勤與儉”。馬氏家族有對聯:“近百年我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仁義守法是做人準繩,德才奉獻乃立身之本”。橫額:“醒悟、仁者壽,義者德”。“話多不是福,沉默才是金”。要帶頭弘揚勤勞節儉、孝慈禮讓、崇文重教、行善積德、文明健康的好家風。
家,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堡壘,是我們人生旅途中的避風港,是我們歷經洗禮之後仍然深愛的地方。家風是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子孫後代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看著漸漸長大的兒孫,我告訴自己:要像家中的先輩一樣孝親尊師,將勤儉的家風世代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為自己、為家人、為社會大家都來做一個勤儉節儉的人,受用一生,領悟真善美,學會做人,去傳承中華傳統美德。馬正元寫於八十歲生日( 二零一六年三月初六)前

天下馬氏一家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