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美國人眼中的日軍:又壞又蠢,打5000發子彈才能中一發

別以為只有中國才拍抗日神劇,美國人也曾拍過“抗日神劇”。二戰時期,美國人為了鼓勵士氣,不斷宣傳貶低日軍的信息,以至於在美國人眼中:日軍都是心如毒蠍的禽獸。這並沒有誇張,但美國人話鋒一轉,又說道:他們雖然足夠壞,但也足夠蠢,連槍都不會打。

那麼,美國人到底如何貶低日軍的呢?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儘管美軍已在珍珠港吃過日軍的苦頭,但還是無法改變內心的傲慢心理,瞧不起日本人。他們認為,鬼子在珍珠港之所以得勢,完全是因為掩人不備,勝之不武。美國大兵一個個體格健碩,武器裝備優良,認為矮冬瓜矬子扎堆且裝備相對落後的日軍,根本不堪一擊。

二戰時期,美國人眼中的日軍:又壞又蠢,打5000發子彈才能中一發

所以,當美國向日本宣戰後,美國青年男女踴躍參軍。珍珠港事件一星期後,美國就接連收到從菲律賓戰場傳來的捷報:盟軍在呂宋島西北的林加延灣打了大勝仗,擊潰了日軍的大規模登陸,日軍戰艦都被擊沉,海灘上遍地橫屍。

後來,美國一家雜誌社派記者前去報道,卻發現:除了幾個懶洋洋的士兵在曬太陽,並無所謂的遍地橫屍,那地方壓根沒有開戰。但是,這不妨礙美國拿“此戰”大做文章,《紐約時報》居然煞有其事地報道:激戰三天,擊沉敵艦154艘,敵軍沒有一個活著上岸,實乃奇蹟中的奇蹟。

如果說這樣的虛假宣傳,在世界戰爭史上還不足為奇,也足以令人置信。那麼,美國著名戰地記者克拉克·李的“報道”,就足以駭人聽聞。

二戰時期,美國人眼中的日軍:又壞又蠢,打5000發子彈才能中一發

克拉克引用一騎兵上校(有沒有這個人,還尚未可知)的話,說:“日軍根本不會打仗,陸戰更不行,我們連續三次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後來,他們的飛機來了,我們才漸漸失去優勢。不過,沒多久我們的飛機也來了,他們便又被我們打得落花流水。我發現,這些矮矬子根本不會開槍,打5000發子彈才能中一發。”

這樣的描述,就與事實天差地別,日軍向來槍法精準。況且,即便日軍槍法拙劣,何至於5000發才命中一槍?瞎子亂開槍也沒有這樣低的命中率吧?

但克拉克依然陶醉在他的“報道”中,他又語不驚人死不休地告訴美國人:“日軍的軍容軍紀很差,缺乏訓練,他們都是15到18歲的少年組成,武器裝備又很落後,根本打不死人。”

二戰時期,美國人眼中的日軍:又壞又蠢,打5000發子彈才能中一發

可在中國戰場上,日軍裝備優良,訓練有素,讓中國軍隊吃了不少苦頭。難道日軍藐視美國,將老弱病殘都用來與美軍作戰嗎?

當然不是,美國也有客觀的報道,大意是說:“日軍的戰鬥意志非常頑強,縱然他們受傷,也會拼盡全力戰鬥。反觀盟軍,一旦負傷,就產生恐懼心理。”

然而,在需要振奮人心的戰時,這樣的客觀報道,恐怕傳播得並不廣泛。弱化日軍的宣傳,固然有積極的一面,為國人打氣,鼓勵更多青年男女參軍。可是,消極的一面也不容忽視,當現實與宣傳產生強大落差時,對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種巨大的考驗,難免造成士氣的崩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