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電子行業框架,挖掘牛股背後真相

電子行業是近年來A股比較火爆的,其中有立訊精密這種大牛股,也有歐菲光、歌爾聲學等小牛股;電子行業的投資本質,與其他TMT賽道相似,就是把握產業的大趨勢;消費電子從“元件”和“器件”以及“量”和“價”的角度來分析:


梳理電子行業框架,挖掘牛股背後真相


梳理電子行業框架,挖掘牛股背後真相

從以上的行業分析框架中可以看出兩類企業商業模式的差異,以及驅動每類企業成長的不同原因。其中有個特例就是立訊精密,它在器件領域通過不斷融資來擴大規模;在元件領域通過不斷併購,收購上游新的技術;不斷實現收入體量和盈利能力的提升!遠超普通器件公司和元件公司。


關於“量”和“價”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在各個行業分析中都要用到,主要是要分析清楚它們是處於行業發展的哪個階段,以及增長背後的內涵,如:國產替代、品類升級等原因。


在參與一些投資機會時,要注意分清情況,比如蘋果產業鏈中高端機佔比高,願意用先進材料,受益企業利潤高;而華為產業鏈,高端機佔比不高,也更強調成本管控,受益企業利潤相對就比較低。


還有,依靠大公司大訂單的商業模式,一旦出現丟單或份額下滑,利潤會大幅下降;重資產的器件企業大多數是週期性的機會,要在業績預期見頂前,及時獲利了結。


以上這些情況,都需要我們密切跟蹤產業趨勢,這就是做科技股與消費股的不同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