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求每週末提交工作總結每週一要開例會,是否有利於團隊發展?

筋斗雲1998


在以前我也是對每週的工作總結和週一的例會表示過質疑,但是我現在對此事卻有另外一種看法。

以前在相對而言比較大一點的公司上班的時候,每週末的總結會和每週一的周例會是必須要開的。而且周例會還是全體員工大會,不下雨就在公司大樓前面的停車場開,下雨就在公司的大會議室開。

每週末哪怕你出差跟客戶喝酒喝到凌晨一點,也必須把周總結報表交了。

對於這種行為,我們很多員工都表示非常反感。所以大家的周總結也就敷衍了事為主,實際上並沒有做出過多的有意義的總結,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在記流水賬。

周例會其實大家也是懶懶散散的,行政部想過很多“招數”來搞氛圍,但剛開始還好一點,時間一長大家也疲了。

總之,在當時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同事,都會把周總結和周例會當成一種“例行公事”一般來敷衍。

而是什麼情況讓我改變了對於這件事的看法呢?

我從那家公司出來後,去了另外一個小很多的公司當負責人。也就是放棄了鳳尾,去做了雞頭的意思。

去了哪個公司之後,我發現這個公司基本上沒有任何比較有儀式感的會議。

偶爾有事情了,需要臨時約人開會討論事情,甚至有時候人都約不齊。

然後從來不做工作計劃,當然就沒有工作總結了。出差不用打出差申請,不用填出差表,不用寫出差計劃。回來後不用寫出差總結,也不用做出差情況彙報。

反正一句話,有事兒處理事兒,沒事兒大家玩兒。

當老闆的,永遠不知道管理層在幹嘛,想起什麼了再問,管理層也是對於老闆有需要的問題進行回答。

當管理的,從來不清楚員工每天都做了些什麼,有事情的時候臨時找人安排下去,沒事情的時候大家各玩各的。

對接工作沒有流程,處理問題沒有章程,員工活動沒有計劃,總之一切都是那麼的隨意和佛性。

剛開始我以為這挺好的,大家自由自在多好。可後來我發現,這樣下去要不了多久我就會變成廢人一個。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被整個大環境給感染後,連我自己都很少做工作計劃了,更別談什麼工作總結了。

所以我跟老闆提出,要求每個人每月每週要寫工作計劃,然後每月每週還要交工作總結。

一方面我必須要知道員工每天都在幹些啥。另一方面我也需要讓這種制度成為監督員工工作進度的方式方法。

聽了我的建議後,老闆非常高興,立馬召集行政部來開始制定計劃方案。結果,這個方案從開始溝通到出文件,整整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問行政,行政的回答永遠是:“我忙得很,哪有時間去搞那些哦!”

也就是從那會兒開始,我對於每週的總結和例會開始有了非常大的看法轉變。

果然,小公司之所以永遠都是個小公司是有原因的。

所以說,每週的工作計劃和總結,加每週的例會一定是能夠給團隊帶來好處的,特別是創業型公司,更需要了解每一個環節每一個人的工作情況。

但是千萬不能為了總結而總結,一定要總結得有價值,不然敷衍了事記流水賬,效果達不到還可能造成員工抗拒心理,得不償失。


職場大俠知陽


以我的經驗,作為一個團隊,例會肯定要開(定期的有規律的會),提交工作總結則要看情況。我們一一來談。

例會:

首先你要明白,我們為什麼要開例會?為什麼管理規範的公司都要有例會?例會的作用如下:

1、信息共享。

公司內外,部門內外,項目,產品每天都有很多的信息,每個人對這些信息的理解都不一樣,例會的一大作用就是共享這些信息,讓大家能夠透明的知道該知道的,讓大家對工作有參與感。

2、對齊工作目標。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工作,可能有些同事會偏離工作目標,有些同事會誤解工作目標,有些同事會忘記工作目標,這就需要在例會上統一思想,再次聚焦目標。

3、更新工作進度。

對於團隊的工作進度進行彙總。

4、討論團隊的問題

團隊運行當中,會有很多做的好的地方,也會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團隊一起聚焦這些問題,進行識別、梳理和解決。

這就是例會的作用,例會不需要太長,但是需要有效率,所以例會一般都要提前準備。(組織者要準備好所有的材料,併發出明確的議程,每個人都需要準備)。

例會的頻率,要看情況,如果是工作緊密的團隊,至少一週一次,甚至每天安排簡短的同步會。(例如15分鐘的早會)。

工作總結

關於每週末提交工作總結的問題,這個絕對不能一刀切,因為工作總結的作用是表明個人的工作進展和遇到的困難,但這件事情管理者應該時時刻刻關注,而不要乾等著每週末的工作總結。不同的角色需要不同的處理。我的建議是:

1、作為領導,你應該關注整個團隊的工作總結,所以只需要讓你的下級去收集即可,不需要每個人都寫工作總結。

2、作為團隊主管,你需要自己去記錄每個人的工作進展和狀態。

3、一般公司都會有協同工作平臺,如JIRA,Redmine等,只需要每個人在系統上更新自己的工作狀態即可,無需另寫工作總結。

4、如果需要工作總結去給領導或客戶做彙報,則團隊主管應該負責寫。


最後我想說,不要為了開會而開會,不要為了總結而總結,讓每個人知道開會和總結的目的,大家都會支持的。

歡迎大家關注“美映生活”,我們可以繼續交流!


美映生活


阿里巴巴有一條管理制度叫“早啟動晚分享中間抓陪訪”,就是不僅要開早會明確每天的工作目標,還要開晚會分享每天的奮鬥結果。

無論是哪種開會制度,需要明確的一點是為了什麼而開會。

很多管理者可能會說,早會、晚會我都開了,不僅業績上沒有什麼效果,而且員工對開會越來越反感,開會成了雞肋。

是該開的會你也都開了,早會可能是這樣開的:員工依次彙報下每天需要做的事情、或者是喊喊口號,沒有什麼實質性內容。

大部分員工是把開週會當成了領導在檢查自己是不是在偷懶的一種形式,管理者要做的就是糾正員工的這種心態,開會是為了確定每日、每週的奮鬥目標、分解、達成手段和方法,定性定量,遇到了什麼問題和挑戰,希望得到哪些指導和經驗分享的。

儘量用數據體現的另一大好處就是管理者能根據員工制定的數據化的奮鬥目標進行管理,比如說員工開早會說今天去拜訪4家客戶,結果晚上回來說只見了兩家客戶,那是什麼地方出現問題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員工是怎麼解決的,什麼地方做得不對。管理者通過日常開早晚會就能及時解決掉員工出現的問題,避免問題越積越多,積重難返。

所以,數據化、精細化的開早晚會制度是管理者的必修課,不僅能幫助員工成長,也能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驛知行鐵軍商學院


因為開例會和寫總結的原因不完全相同,所以我們分開來看。

先來說說開例會的原因和如何高效開例會。

一、公司為什麼要開例會?有如下4個原因:

1.促進溝通與合作,實現高效管理。

公司最新的戰略政策,大綱方針動態,可以通過會議來進行宣貫;部門未來一週的工作安排,也需要這樣的形式來讓每個人知悉;員工的想法和建議,也可以通過例會展示。這就是上傳下達。

如果逐個去傳達,非常浪費時間,組織人人都可以參與的會議,之後把這個會議形成制度,會讓每個人達成共識,每週的固定時間來做上傳下達。

例會是為了節約時間,實現高效管理 。

2.跟蹤各部門工作進度。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每一個公司都會有多個部門。各部門分工協作。通過例會了解各部門的工作進度,把控工作節奏。上司無需逐個傳喚下屬去彙報工作,下屬也不用很茫然,不知道該什麼時候彙報工作,使得管理更加井然有序。

例會能夠實現定期跟蹤工作進度。

3.集思廣益,改進工作。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團隊當中並領導並非是萬能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勢和長處。不同優勢的人形成合力,就會產生1+1>2的效果。因此例會上會針對工作當中出現的疑難雜症,進行集思廣益。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通過團隊的討論往往能碰撞出有意義的結果。

通過團隊共同討論,找出最優解決方案,改進工作。

4.協調各部門的工作方法、工作進度、資源的調配。

很多工作,是不可能單打獨鬥完成的,這也是團隊存在的意義。而要協作,必然會有諸多問題需要協調,例會就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協調各參與部門,瞭解工作進度,改進工作方法,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儘快完成目標。

以會議這種正式的形式進行協作安排、溝通,也能夠讓參與者更加重視。

例會能夠有效的進行部門內部和部門間的協調統籌,避免扯皮。

二、如何開好例會?

有一項研究表明,我們70%的會議都是無效會議,而會議當中70%的話都是在說廢話。

所以說,很多人都不愛開會,例會更是如此。要使我們的會議更加高效,這裡提供幾個建議。

1.限定例會時間。

很多人之所以不願意開例會,就是因為很多冗長的會議過後毫無結果,所以這裡提供一個方法就是規定例會時間上限。

比如說規定例會最多不能超過一個小時,超過一小時的事項,可以另起會議專項討論,這樣只需要相關的人員參與專項會議討論就可以了,避免浪費其餘不相關人員的時間。

一般來講,如果是一個小一點的部門,例會大約在半小時之內就能搞定,如果是10人以上的團隊,1小時也足夠。

限定時間,避免例會陷入無休止的,沒有目的廢話中。

2.例會要有固定的時間,固定的流程。

固定的時間很好理解,就每週或者每月的某一天開會。

固定流程是指會議要有固定的框架。比如,第1項是領導進行總結髮言,第2項是各個部門就問題提出探討和討論,第3項是專項討論,第4項內容分享等。每一項的內容每次不一樣的,但是大的框架要保證。

在一個固定流程下,防止會議議程跑偏,才能保證會議的高效。

3.會議當中重點在於問題解決。

很多會議之所以會流於形式,就是因為會議過程中每個人把上一個週期自己的工作內容,像流水賬一樣彙報一遍,並且只說業績不是問題,最終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所以,例會當中總結交給領導就好了,每個人或每個部門應該著重於問題的討論,邀請大家為你的解決方案出謀劃策。

4.一定要做一個高水準的會議紀要。

很多人覺得會議紀要沒有必要,或者說做了會議紀要,也是像流水賬一樣,毫無內涵可言。其實高水準的會議紀要一定程度上能成為你的行動方針。首先需要指定一個人做會議紀要;其次,會議紀要的內容重點應包含討論的主要事項,討論進程,最終得出的結論,後續應該如何做這樣幾個方面,而並非是簡單的記錄。

好的會議紀要一定是既有當下討論的內容,又明確的記錄下一步行動方案該如何。下次開例會的時候,上一次會議紀要就是參考,我們可以就上次會議紀要當中提出的一些未解決的問題來進行。

例會制度是非常有必要而且重要的,通過.限定例會時間、固定流程、優化討論內容、做好會議紀要來提高會議的效率,而不讓它流於形式,這樣的例會才是有意義的。

再來看關於週末總結的意義和改進建議。

一、為什麼寫總結?

1.從公司的角度考核你在一定週期內的工作業績。

公司單方面的考核可能有失偏頗,因此結合你自己的總結,進行驗證,這樣相對比較嚴謹,儘可能把考核做到公平公正。

2.從管理者的角度能更全面瞭解你的工作。

管理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組織溝通協調,對於每一個人工作的細節方面瞭解的不是很多。工作總結便於管理者更加細緻的瞭解,你工作的方方面面,給予一個合理的正常的評估。

3.從個人角度,定期梳理工作,取長補短。

一次工作總結就是對過去一個週期的工作的梳理,自己取得了哪些成績,還有哪些不足,未來如何改進,其實也是一個自我沉澱的過程。而且如果未來發生勞動糾紛,工作總結還是還可以為你的工作留痕,是一個有力的證據,所以一定要重視工作總結。

二、如何寫一個好的工作總結

1.將自己的工作,分成若干模塊。

有些崗位公司領導會給你清楚的劃分工作模塊,而有些並不會,需要你自己做分類。這樣做的好處第一清晰明確地瞭解了自己的工作內容,哪些做得好哪些做的不好;第二結構清晰,內容充實,看的人也比較容易找到要點。

2.成績要用數據和事實說話。

工作總結是對於過去工作的梳理,尤其要體現出你的工作成果。說成果用數據和事實支撐才更有說服力。

比如你是一個運營人員,你的總結可能就需要從用戶的數量、活躍度,購買力、滿意度等方面來體現。用數據證明,更直觀且有說服力。

3.要強調自己的不足。

總結這種東西,重點還是給領導看,業績非常重要,要重點突出。但是,不足之處也應該點出,會給領導留下一個比較謙虛好學的印象,知道成績,也明白不足,領導會覺得你這人很靠譜。一味地寫成績沒有不足也顯得不真實。

當把這幾點都做到以後,寫總結對你來說其實就不是負擔,你會自發地、積極地去做這件事情。因為你發現通過總結,能及時瞭解自己的不足之處,為下一步行動指明方向,總結也就不會流於形式。


總而言之,例會制度和總結制度都是企業為了實現高效,而採取的管理手段;對於個人而言也有利於幫助自己理清不足,其實是一件雙贏的事情。重點在於把握好關鍵點,不讓他們流於形式,這樣的例會和總結才是有意義的。

希望以上的建議對你有啟發。

我是流沙,更多職場成長建議,歡迎關注流沙言職。

流沙言職


對一些初創型公司,每週工作總結還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工作無法定額計件情況下,每週工作總結尤為重要。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周工作總結?簡要的說,就是對每個部門/每個人一週工作情況總的概述。一般要包括以下內容:

1.做了哪些工作。

2.完成進度如何。

3.存在什麼問題。

4.需要哪些資源支持。

5.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6.下週工作計劃。

然後,為什麼公司要求每週提報工作總結,每週工作總結到底有什麼好處?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掌握進度。公司總的工作計劃是既定的,公司計劃的完成,離不開每個部門的子計劃的100%兌現。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勢必影響公司總計劃。所以必須要掌握每一個子計劃的進度情況。

二,修正偏差。周例會上,各個部門要對工作情況進行彙報,一旦出現計劃延誤或工作瓶頸,能及時進行偏差調整。

三,平衡工作。既然是初創型公司,各個部門的工作任務和工作量都是臨時制定的標準,並沒有建立在崗位測評基礎上。所以,免不了會有不平衡的情況,通過工作總結,可以進行部門間的工作量平衡。

四,協調資源。周例會和工作總結的目的就是為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包括資源配備和調劑問題。比如,本部門需要什麼資源,而其他部門有閒置資源,例會上公司領導可以拍板協調。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謝謝大家關注、點贊、評論、收藏、轉發。



管理那點事


周例會的作用

  1. 管理工作必須持續不斷地進行PDCA循環,才能取得成果和進步。周例會是公司部門級別的工作計劃與總結的公開平臺,它包含有P、C、A三個環節的內容。

  2. 人們在工作中常常會迷失方向和目標,從而做而不管(詳細內容可查閱《工廠網狀控制原理》)。周計劃迫使管理者擬定計劃和目標,並持續不斷地關注它的執行與達成情況。

  3. 通過公開的總結、陳述、發佈、上級點評、獎勵處罰,起到激勵的作用。

  4. 一週一次,對一些重要的、跨部門的、反覆處理不了的形成決議,跟蹤處理,檢查結果。

通過周總結:推動目標管理

1.管理就是將計劃、目標轉化為成果,這也是管理者需要存在的價值、能夠存在的理由。

2. 目標管理對團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 團隊存在的理由。一座寺廟為什麼會存在?是不是由於某個或某幾個和尚發了宏願,要在一方土地廣播佛音?如果不傳播佛教了,寺廟還是寺廟嗎?

企業團隊不也是這樣嗎?PMC不能提升交付能力,品質部不能提升質量水平,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2) 團隊運作的核心動力。玄奘西去取經,鑑真東渡傳經,都是九死一生,千辛萬苦。是什麼他們令如此堅定,毫不退縮?是他們內心的目標和信仰對嗎!

部門一旦建立其自己的目標,並不斷強化,也一樣對成員有強大的推動作用。

(3) 團隊決策的前提。玄奘在西去的途中,做某件事或不做某件事,一定跟是否有利於取經有關,對嗎?

管理工作不也應該這樣想、這樣做嗎?凡是總是要想是否對局部或整體的目標實現有利。

(4) 團隊合作的旗幟。戰場上,兩軍對壘,總是要把旗幟打出來;衝鋒時,為了不讓旗幟倒下,戰士們前赴後繼;佔領的城池或攻破了堡壘,總是要把旗幟高高地插上去。為什麼?因為旗幟有強烈的心理激發作用。

企業管理團隊,必須建立自己的目標系統,並把各自的目標旗幟高高地彰顯出來。

3. 目標有三大來源

(1) 客戶的需求與期望(市場的要求),如價格要求、生產週期/交期要求、品質要求等。

(2) 公司的戰略目標(整體發展的要求),如市場擴張、企業規模、產品創新、盈利水平等。

(3) 崗位職責(專業化的要求),如品質部門的客退/客訴、生產部門的人均產量、PMC部門的訂單準交等。

許多企業常常只將客戶緊盯的需求當做公司目標,而客戶緊盯的常常是訂單的交期、品質。這樣以來,整個公司都只圍著這兩項事情團團轉,而其實這些只是客戶當前的、表面的需求,它正真的需求與期望是更短的交期、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質量、更合算的價格;一旦有其他企業能更好地滿足它的需求,它就會轉身而去。

工廠管理不能只關注客戶需求,更要注重戰略和職責。

1.企業目標體系

企業經營管理,有經營指標、有管理指標還有過程管理指標,經營管理的成果是通過這些指標來表現的。

目標管理是一系列的數據指標體系,它可以分步、逐漸建立,但一定要有計劃、有步驟、有檢查、有落實,不然終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2.目標管理SMART原則

綜上所述,目標管理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如果不應用PDCA循環的方法,如果不每週跟進、檢查、總結,如何能夠推動起來!

通過周計劃:推動溝通、協調、執行

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就不能僅僅依靠縱向的領導模式,而要發揮橫向職能部門的作用,要建立組織的權威、制度的權威和流程的權威

周例會就是一個發揮這“三權威”的一個管理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可以溝通協調跨部門合作事項、檢查落實執行情況、獎勵處罰先進落後。

通過周例會信息公佈:提升士氣、促進改善

周例會不僅要給中高層以挑戰和激勵,同時也要通過它的相關信息公佈,影響公司全體人員,達到提升士氣、促進改善的作用。

周例會公佈的內容包括:指標排行、業績優秀(落後)部門、先進(後進)個人、會議決議、稽核情況等等。

公佈可通過稽核戰報、行政宣傳欄、微信群實施。


陳martin


幾乎每個團隊都會定期召開例會,有晨會、有周會、有月會、有季度會。其中週會,也就是每週一聚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會議形式了。畢竟公認的例會對推進工作開展有用,但是還是很多小夥伴叫苦不迭,覺得例會是浪費時間,原因很簡單:


小A:開週會一點意義都沒有,要麼是聽有心計的老員工吹牛,要麼是領導在那裡喋喋不休。

小M:領導經常在開週會時批評同事,大家都很尷尬,開完會心情都很糟糕。

小D:我覺得開週會耽誤時間,我自己還要加班加點把事情做完,還沒有加班費。

小F:其實反覆就那些事,真的很無聊。

小H:我覺得沒必要,每週都提交了工作報告和計劃,開會的時候又把這些已經提交過的內容再彙報一遍,耽誤時間。


從以上一些小夥伴的反應來看,大家對週會都是深惡痛絕的,為什麼從理論上看起來很有必要的管理形式會帶來一些員工的強烈反感呢?


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01 把例會開成了"例行公事"

因為"開"所以"開",可能有的企業要求基層管理者每週都必須開會,也可能有的管理者認同這個形式,但還未真正考慮到開會的實效,導致每週的例會變成了例行公事一樣,走個過場,就會給員工帶來耽誤時間的感受。


02 把例會開成了"批鬥會"

管理者在開會期間,當眾把這周或這段時間對個人工作的不滿公然表達出來,也許有的管理者認為:"事情做錯了就應該批評,並且當眾批評避免其他人犯同樣的錯誤"。這種思維顯然忽略了管理中最重要一個因素:"人"!


03 把例會開成了"自己的會"

管理者召開的會議內容都是自己關心的:銷量的達成情況、項目的進展、重點客戶搞定了沒有等等。當然,這些也完全可以在會議中經常回顧和了解,但作為管理者不要忽略了去思考:員工到底希望從會議中獲得什麼?



總結起來,低效的會議通常有以下特點:

會議傳達的信息實際上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傳達給員工。

會議總是回顧過去,而不是展望未來。

會議主旨不明確,沒有交代清楚會議的目的。


我們召開會議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召開會議的目的主要是有兩個:


一. 傳達信息(信息共享型會議)


二. 解決問題(問題解決型會議)


信息共享型會議要考慮如下因素:

1. 會議的目的是什麼?需要哪些人員參加?

2. 會議中要傳達的信息能不能通過其他途徑傳遞?

3. 如果必須通過召開會議才能傳遞信息,或者希望通過會議加強信息的重要性,那麼會議的重點請關注於著眼未來。也就是在相關信息的基礎上,重點探討決定我們未來行動的方向是什麼,避免只是簡單的信息傳遞。


問題解決型會議要考慮如下因素:

1. 會議的目的是什麼?需要哪些人員參加?

2. 我們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問題可以提前收集)

3. 問題解決型會議一般採取"共識式決策方法"。

4. 誰來主持會議?

5. 提前需要做哪些準備?(比如提前將議題發給員工思考)


博思獵頭


這點不用懷疑,每週總結,定期開會,對一個企業來說,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對一些初創型小公司,要想保持高速發展,必須及時修正前進過程的方向偏差,靠員工自主管理,自我修正是不現實的,所以,定時開會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很多企業,都不善於開會。有的小企業甚至一個月都開不了一次會。反觀一些大企業,會議是很多的。大部分企業的總結會都是一個月一次,而戴爾公司竟然達到了每天一次。每日下班每個人的業績數據就會傳輸上來,發現問題,及時調整。雖然會議很短,但是非常有效。



公司為什麼要求做周工作總結?就是為了對每個部門、每個人一週工作情況進行通盤瞭解,檢查公司決策或領導安排是不是按要求得到了執行。執行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公司提供哪些資源,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法或建議等等。其實,這樣的管理模式,海爾早就在推行,即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的“日清工作法”。

每週提報工作總結,週一進行會議分析,到底有什麼好處?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及時掌握工作進度。任何一個公司,都有工作計劃。計劃是為了保證實現公司的戰略目標。比如,引流工作部每月引流指標是多少,每旬應該完成月度計劃的百分比是多少。如果不及時彙報,公司就成了瞎子,等到月底一總結,差距很大,勢必影響了公司整體經營目標。

二,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就如題中所言,部門沒法量化考核。沒法量化,不代表沒有問題,越是沒法量化,往往問題越大。為什麼呢?因為沒有目標就會造成責任缺失。所以,必須每週開會,會上各個部門要對自己的工作情況進行彙報。主持人就會根據彙報結果和公司戰略目標,發現執行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早發現早解決,才有利於公司健康發展


管理亂彈


無疑,公司周例會和員工周總結,是有利於團隊發展的。

關鍵是不能把它做成流程性的東西,而是要跟公司和員工的發展緊緊聯繫在一起。

一、明確作用。

周例會:例會的最重要作用,就是實現團隊之間的信息溝通。

首先,對於領導他想要了解,員工一週前都幹了什麼工作?公司項目進展走到哪裡?完成的怎麼樣了?是否需要領導給予意見或者資源支持?

其次,領導作為管理者,考核的前提是瞭解員工的貢獻。因為領導不是時時刻刻都跟員工相處在一起工作,周例會的彙報情況,也是領導評價一位員工,考核其綜合素質和貢獻的重要參考之一。

最後對於員工,周例會起到一個重要的指引作用。通過彙報和整理,給自己一個反饋,一週的工作效益如何?對於項目,明確領導給出的執行方向和目標,而不至於因為溝通不善而做出不必要的無用功。

周總結:作為員工考核體系的重要補充和個人工作改進的推動力。

作為一名管理者,不僅要對項目負責,同時還要管理一個團隊。如果團隊人數較多,必定不能對每一個下屬的工作情況都瞭如指掌,這就是周總結對於管理者的作用。

對於員工來說,定期寫周總結,很容易就會發展成一件流程性的工作。所以員工必須明確周總結的作用,從個人成長和工作出發,快速回顧總結自己的真實工作情況,有哪些是做的好的?有哪些是做的不好的?發揮長板,彌補不足之處。不要小看一份總結的作用,積年累月,你一定能看到自己的改變。

二、如何實施。

周例會:

1、固定的時長和時間段。

例會通常要佔用相對長的工作時間,把例會時間固定下來,或者儘量提前推送開會時間,留足時間給員工整理手頭上的資料,降低溝通成本,縮短開會時間。

例如那種大家乾坐著聽領導滔滔不絕的說口水賬,導致開會時間過長,不僅打擊員工的積極性,還浪費彼此時間。

2、以目標為導向。

分清工作的輕重緩急: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不緊急。

例會主要以能出結果的項目為主要討論對象,即重要且緊急的項目優先,其餘次之。

周總結:

1、不固定格式,不固定篇幅,以體現員工的成長為出發點。

2、把周總結作為提升工作流程、出成果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目的。

我是金小牛,聚焦個人成長,擅長學習,堅持輸出乾貨。歡迎關注我,獲取更多幹貨知識!一起交流成長。

我是金小牛


每個星期都要寫總結報告,還要在每週一開例會總結經驗,這是一個非常有利於提高團隊工作質量,提高團隊工作效率的方法。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個很利於團隊穩定和發展,也是構建團隊文化,很重要的手段。

我對你的建議如下:

1.明確彙報格式和內容。讓每一次的彙報都從幾個方面來進行,有的放矢。而不是漫無目的的陳述事實。而且統一格式也有利於在不同成員的工作之間做出對比。

2.堅持考評每一份總結。你的員工辛辛苦苦總結的東西,不要看都不看或者是大致掃一眼,這是對人家和對你的不尊重。還是要認真細緻的總結。

3.及時提出指導和改進。根據你看到的結果,對每個人有針對性的進行總結,不足之處就讓他們改正,提高團隊質量。

4.開會討論,廣泛聽取意見。當然你也不能夠一個人專斷獨行,自己說對就是對,自己說錯就是錯,要認真聽取每一個人的意見,自己的屬下提到的意見有建設性的時候也需要採納。

5.最重要的構建團隊積極進取的文化。在這樣的一個個討論之中,讓大家擰成一股繩,習慣於徵求大家的意見,用一個團隊的方式思考問題。


總的來說,總結和例會非常重要,不過還是要注意方法,不要讓它們成為形式化的東西,流於表面,還浪費時間和精力。


我是農民工“懂事長”李合偉(抖音號:hws666888),20多年創業經驗,非著名天使投資人、創業導師。更多有關創業的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合偉說,與我一起聊聊創業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