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德行是人生基礎,也是豐厚人生的根源

本文由【易論】原創,品讀《易經》智慧,學習古人文化。

《易經》:德行是人生基礎,也是豐厚人生的根源

人生的德行來源於自己的責任心,以責任心為人生的基礎,逐漸豐厚自己的人生,這樣才會有一個理想的狀態。

曾經有兩個空布袋想站起來,就一同去請教上帝。

上帝就對他們說:“你們兩個要想站起來,要麼是肚子裡有東西把口袋撐起來,另一個就是讓別人看上你,用手把你提起來。”

於是這兩個布袋非常高興,一個布袋興沖沖的往自己肚子裡裝東西,等袋子東西快裝滿的時候,自己穩當當的站了起來。但是另一個空布袋就想,自己往袋子裡裝東西多辛苦,不如等人過來直接提自己就走了。

於是那個布袋就等啊等,終於有一天,有一個人從他們兩個身邊經過,那個人本來先把空布袋提起來,空布袋非常高興,以為有人眷顧自己,但是那個人一看裡面什麼也沒有,就把它扔掉了,拿來那個有東西滿滿的口袋回家了。

《易經》:德行是人生基礎,也是豐厚人生的根源

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就是因為自身的豐滿,用責任感當成自己修養人生的基石,才能夠真正的達到人生良好的結局。

一個人豎立於天地之間,必須要自重修養自身,才能夠具備價值與意義。

《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

賁:亨。小利有攸往。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賁卦,恆通,有所往則有小利。

謀取小利就會損害自己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光輝形象,因此領導要嚴格規範自己的言行,多為老百姓做實事,謀實利,這樣才會得到百姓的衷心擁護。

《易經》:德行是人生基礎,也是豐厚人生的根源

在這個世界上,利益只是其中一個支點與層面,人生需要靠外在的物質來撐起自己人生的幸福。

但是人生不能完全的依靠利益,如果太過於依賴利益,而忽略了為別人著想的責任感,責任心,那麼這樣的人生是空虛,沒有任何意義的。

古代時候的王莽是最具爭議的一個皇帝,他只在位15年。

王莽是皇太后弟弟王曼的兒子,父輩中9人封侯,他從小的身世比較孤苦伶仃,和同族同輩中的頑固子弟相比,非常聰明伶俐,生活簡樸,也飽讀詩書,非常有才華。

王莽曾經幾個月也不脫去照顧自己的伯父王鳳,很得這位大司馬將軍的疼愛。後來加官進爵之後,他依舊行為樸素。

後來只有年僅9歲的漢平帝繼位,王莽將軍國大權獨攬一身,這個時候野心就開始膨脹。再後來,他當上皇帝之後,宣佈接受天命,改國號為“新”。仿照周朝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還剝奪了劉氏貴族的權利,引發豪強不滿。

他又採取了削王為侯的政策,導致邊疆戰亂不斷加重,稅賦苛暴,加之黃河改道導致民不聊生,後來被人起義所殺,新朝也隨之覆滅。

《易經》:德行是人生基礎,也是豐厚人生的根源

一個人無論身居何位,都應該有志得天下的責任心,為他人著想,這才是一種正確的三觀與態度,不能因為只顧著取一己私利而謀天下大眾的利益,更不能把自己的利益在建立在別人的利益之上。

古人常說這樣一句話,身輕失天下,自重方存身。

想要傲然於天地之間,做一個正義的人,就要學會自重,具備為他人著想的心思,這才是一個君子作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