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批評對孩子無效?巧用“三明治效應”,孩子愉快接受批評

朋友說,她家的孩子做錯事了。批評他幾句,他就關起門生氣,跟他說話理都不理。有次,孩子語文考試沒考好,可數學考了滿分,當朋友批評孩子不重視語文學習,才考得這麼差。孩子忽然委屈地大聲說,你只知道看到語文不好,怎麼沒看見數學考了滿分啊?你就只會整天批評我。


父母的批評對孩子無效?巧用“三明治效應”,孩子愉快接受批評

很多父母認為,“謙虛使人進步”,為了讓孩子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應該經常批評孩子;孩子犯了錯,父母必須得批評孩子,否則不能改正;父母不僅自己批評孩子,還要求孩子自我批評。

但為什麼有時候父母的批評,孩子不願意聽呢?甚至引起孩子的反抗?就像朋友的孩子,朋友一批評他,他不是接受、改正錯誤,而是關起門以示抗議。

這是因為有些父母,在批評孩子時,走入了三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父母過度批評。

很多父母處於一個極端,採用以批評為主的教育方式,認為只有對孩子更多的批評教育,孩子才能長記性,才能改正錯誤。


父母的批評對孩子無效?巧用“三明治效應”,孩子愉快接受批評

有個朋友講過,他家就是以批評為主的教育。他說:我清晰地記得自己小時候被“批評教育”的時候,感覺無地自容,怒火中燒,心裡忙著辯解、回罵,感覺不公平、倒黴,想著有朝一日會怎樣怎樣報復,哪裡聽得進批評,父母教育自己的目的,基本上很難達到。

父母動不動就批評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身上沒有優點,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低,從而自卑、抑鬱。

第二個誤區:父母信奉賞識教育,忌憚對孩子批評。

有的父母對孩子過度批評,而有的父母走向另一個極端。

有很多父母認識到表揚對於孩子成長的價值,接受了賞識教育的理念,因此,對孩子忌憚批評,認為批評會傷害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害怕影響親子關係,即使孩子犯了錯誤,言行不當,也聽之任之,不敢批評、不予批評,結果把孩子養成了“玻璃心”、“熊孩子”。


父母的批評對孩子無效?巧用“三明治效應”,孩子愉快接受批評

曾經看到一個這樣的故事:親戚家的熊孩子來我家,往我的鋼琴倒了一桶水,說是洗鋼琴,我看著被水澆壞的鋼琴,生氣罵了他一句,他媽就說我事多,不懂得愛護小孩,還罵了我一頓。他們走時,我把那熊孩子叫過來給了個紅包說:這是洗鋼琴的獎勵。一個月後,這孩子在商場把可樂澆在了一臺68萬的鋼琴上。

孩子把別人的鋼琴弄壞了,媽媽竟然還捨不得批評孩子,讓孩子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結果造成更大的錯誤。

這就是因為孩子做錯事,父母不批評,讓孩子失去了最基本的明辨事非的能力,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大的危害。


父母的批評對孩子無效?巧用“三明治效應”,孩子愉快接受批評

第三個誤區:父母把指責、抱怨當成批評。

教育專家尹建莉說:教育孩子,一發脾氣你就輸了。

在生活中,當孩子考試沒考好,上課沒有認真聽講,作業沒完成、跟同學發生矛盾了等等,都可以讓我們著急上火,情緒失控,就拿孩子的錯誤來批評他,我們以為這就是在“批評教育”,這其實是一種情緒的發洩。

當父母把指責、抱怨,當成了批評,教育效果是有限的,還帶來反作用,傷害了孩子,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導致孩子悲觀、逆反,與父母關係緊張,無心學習。

字典釋義中特地指出,“批評不是指責、不是抱怨、不是批判。批評不是貶義色彩的詞語。”

由於,很多父母誤解了批評,以為指責、吼叫、羞辱、打罵就是批評,使得批評成了一個負面、否定的詞彙,誤會了批評的真實價值,也導致很多人不會批評,以致沒有起到教育的目的。


父母的批評對孩子無效?巧用“三明治效應”,孩子愉快接受批評

情緒化的批評往往事與願違,那不是批評這種手段的問題,而是濫用了批評的原因。真正的批評是有力、有效的教育手段。

那麼,怎樣才是有效的批評?

01、冷靜、客觀、不帶情緒化的、就事論事地批評孩子。

首先是態度方面,當父母批評孩子時,確保自己處於理性狀態,切忌不要把批評當做情緒化的表達;並且,確保自己是出於愛和善意,而不是怨恨;確保自己是為了幫助孩子,而不是為了發洩怨氣、怒火。

02、南風效應:父母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的錯誤。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談,效果更好些,就如南風一樣,孩子不知不覺地就接受了批評,改正錯誤。


父母的批評對孩子無效?巧用“三明治效應”,孩子愉快接受批評

什麼是南風效應?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越來越熱,所以開始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

同樣的道理,南風效應也可以應用到孩子的批評問題上。當孩子犯錯誤時,應先避開問題的實質,把孩子從犯錯誤的陰影中帶出來,走到溫暖的“陽光”下,給孩子一個愉快的心境,和風徐徐地吹掉他們自我保護的“盔甲”。

然後父母心平氣和地、通情達理地去解釋分析,耐心地進行說服教育,這樣孩子就會主動向你敞開心扉。從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正錯誤。

批評之所以常常“逆耳”,也是因為批評常常與被批評者的情緒狀態相牴觸。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情緒狀態,會對生理活動發生直接的影響。良好的情緒能使人的言行積極起來。


父母的批評對孩子無效?巧用“三明治效應”,孩子愉快接受批評

一般說來,人們都樂意接受正確的批評,所不願接受的,往往是批評的方式方法。所以,批評者如能考慮到被批評者的情緒狀態,採取對方易於接受的批評方式,使被批評者在“良好的情緒”下認識到問題所在,那麼,批評就能起到南風效應的作用,達到預期的效果。

03、三明治效應:先表揚再批評。

溝通大師戴爾·卡耐基說:“在傳達令人不愉快的看法之前,先表揚優點,這有助於別人接受意見。”

美國兒童發展障礙診斷治療專家、《直覺養育的力量》作者斯蒂芬·卡馬拉塔教授也指出:

一般來說,每指出孩子的一個缺點,至少要找出4、5個優點,同時,不要一次指出孩子的太多不足,以免孩子覺得自己是壞孩子,從而陷入消極、怠惰。

三明治效應是指把批評的意見夾在兩個表揚之中,從而使受批評者愉快地接受批評的現象。


父母的批評對孩子無效?巧用“三明治效應”,孩子愉快接受批評

人在愉快的心境下比較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父母在批評孩子的同時,肯定、認同孩子的優點,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更可以使孩子積極地接受批評,並改正自己的錯誤。

比如:孩子的考試考得很糟,尤其是英語後退的厲害,你可以這樣跟孩子說,雖然這次考試成績不理想,但你的數學成績提高了5分,語文作文也寫得很好,如果下次把英語的聽力分提高一些就更好了。

先肯定孩子的兩個好的地方,再指出需要改正的一個地方,讓孩子樂意接受父母批評,以改正不足。

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試錯,不斷改正的過程,因此,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要保持包容心,創造一個安全、接納的交談氛圍,既坦誠指出孩子的缺點、錯誤,也傾聽孩子的解釋,著眼於與孩子積極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幫助孩子糾正錯誤,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