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傳染力為什麼會逐漸減弱?

ShenghaiyU深海魚


病毒的發展會有三種情況,增強,不變,變弱,毫無疑問,變弱的病毒更容易廣泛的,持久的傳播,而增強的表現最差。切記,病毒沒有腦子,沒有思考,自己也不會選擇,它不會說:“這樣不成啊,我得弱一點。"同理,你也別認為:“好幾代了,弱了啊!"病毒經過幾代弱了,不是變弱了,而是變強的病毒宿主死亡了,傳染的鏈斷了。長久傳播下來的不是變弱了,而是變弱的長久傳播下來了。


符號010203


病毒傳染力為什麼會減弱?這其實就是病毒的本質!

很多可能聽到我說病毒傳染力減弱是病毒本質,可能真的無法理解!事實上,這一點都沒有錯,隨著病毒在我們人群中出現第一代,第二代,尤其是第三第四代感染者的出現,這種病毒傳染性是有可能出現下降的。

下降原因是什麼?那這不是不利於病毒的繁殖了嗎?沒辦法擴散給更多的人了呀?病毒有這麼傻嗎?

那可不是,這才是病毒的聰明之處。病毒本身傳染性下降,並不代表它不想活了,說明它在我們人體環境中是更加的適應,因為病毒本質並不是為了把我們宿主殺死,而是為了最終與我們人類共生。

但是,這能說明我們這一次新冠肺炎在出現第三,第四代感染者以後,傳染性就下降了,好像看起來也像喲,這每天確診人數,不管是湖北地區,還是全國其他地區,都在下降。

事實上,還真不能,目前沒有任何一項研究表明新冠肺炎傳染性在下降,而且也沒有哪一個磚家確認這一點,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比我們想象中的狡猾多了,看這兩天日本,韓國的形勢,大家就知道了,這病毒仍然會肆虐。

就拿我們最近流感病毒來說,大家有覺得它美妙傳染性在下降嗎?而且它是不是已經存在我們人類當中很久了,這感染的代數已經數不清不了,成千上萬代都可能有了,但它每年一樣出現,感染性依然很強。

那為什麼我們都能控制它們?

事實上,是因為我們通過一些外置手段控制了它的傳播,導致它的傳染性下降了。比如我們按病毒潛伏期的超長合理期,呼籲全民戴口罩,勤洗手,注意通風,減少人員接觸,聚集等等。

我們把它的主要傳播途徑干預了,那這病毒哪怕它活性再強,它也沒法感染下一個人。

所以,現在大家感覺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下降,大多數來源於我們政府強有力的控制傳染源,隔離密切接觸人員,呼籲戴口罩等隔斷了主要傳播途徑,所以感染者是越來越少了,而這種是絕對不能說明病毒本身傳染性在下降的,大家仍然要提高警惕,因為疫情爆發,只需要一個超級傳播者出現,很可能就是一堆人的感染。

只要疫情還在,就絕不能掉於輕心!


全科夏醫生


說錯了,病毒的傳染力不會減弱,相反的是,隨著疫情的傳播,病毒的傳染力會變得越來越強,不過毒性變得越來越弱。


截止目前來看,此次病毒的傳染性是非常強的,2003年非典爆發的時候,我國國內總共感染人數不過8000多人,而這次的病毒,到目前為止已經有累計超過八萬的人為確診或者疑似,就目前來看,這個病毒的傳染性比SARS強得不是一星半點,而且這還是在國家強力控制之下的結果,03年非典的時候,並沒有像今天這樣將整座城市乃至於將整個省份完全封閉,可見如果國家不下狠心封城的話,後果將會變得更加不可控制。

病毒的傳染性當然是越變越強,最近有一種說法是病毒早在12月初甚至是11月末就已經開始人傳人了,只不過那個時候很少有聽說有人感染這個,當然了,這也有可能是當時的醫療檢測並沒有將這個病毒檢測出來。而到了1月初的時候,我們聽到的感染人數也並不多,甚至有關部門說病毒不會人傳人,並且可防可控,導致大家都沒有戒備心,最終在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後,感染人數迅速飆升,最多的時候一天確診人數為1萬多人。


所以說啊,病毒可能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存在了,但是那個時候病毒的傳染性還沒有發展到像現在這麼強,所以一開始感染人數很少,但是早期的病毒,其毒性是要比現在的大的,至少從一點可以看出來,那就是位於武漢的病人,他們感染之後的死亡率比較高,這就是因為武漢的病人大都是早期被感染的,而對於外省來說,他們可能是二代感染、三代感染甚至是四代感染的。

而這樣的病毒,其毒性當然要比早期的病毒毒性要弱,病毒其實也很聰明,它們知道如果宿主死亡了的話,那麼它們也得跟著死亡,所以它們儘量進化得毒性弱一點,好長時間賴在宿主的身體裡面,當然了,病毒處於繁殖的需要,變得更加容易感染他人,這樣一來病毒就可以永久存留下去了。最近幾天,每天的新增人數已經相較於之前有很大的跌落了,疫情防控形勢大好,如果從這一方面來說疫情的傳染力下降的話,那麼這個功勞歸於國家的大力調控。



鏡像科普


大家好,我是一名主治醫生,致力於用最通俗的語言講解醫學知識,想了解更多醫學知識,請關注我,如有疑問,歡迎留言,有問必答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什麼是病毒

病毒是一種沒有細胞結構的特殊生物,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病毒不能獨立生存,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一旦離開活細胞殼就不表現任何生命活動跡象,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物種目的是讓自己繁衍能有更多的後代

當然病毒也不例外,病毒為了讓自己的種族擴張,病毒採用的策略是,入侵宿主的細胞,再利用宿主細胞的力量來進行復制和傳播,而它們對宿主產生的傷害,其實是這個過程的副作用,並不是病毒的本意。

病毒入侵細胞的過程

如果進化出來病毒毒性過高、致死過快、致死率過高,那麼很可能因為宿主過快死亡,反而不容易傳播開,比如發生在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的埃博拉河地區的埃博拉病毒,病死率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全世界都為之顫抖,後來埃博拉疫情最終卻以“自我了結”的方式漸漸消失了,因為病毒毒性太強,人類感染還沒來得及“幫助”病毒傳播,感染者就已經離開人世,病毒沒有了宿主,相當於"玩火自焚",因此在人群中也就消失了。


埃博拉病毒

如果病毒傳染性過低,很可能導致傳染變成了一個收斂的過程,即傳染趕不上自愈或者治癒,也無法傳播開。所以,從人類這個物種來看,能夠在人類中廣泛傳播開的病毒,必然趨向於傳染性夠高,但是毒性又不能過高。

中科院院士王辰曾推測,新冠病毒有可能轉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樣長期在人間存在的病,所以我們將來可能還需要長期和冠狀病毒做鬥爭。


歡迎大家關注、轉發,如果有幫助,就幫我點個贊,謝謝大家支持。


劉醫生的科普課堂


首先這個問題也是目前比較關心的問題,大家看到很多城市無新增人數,而且武漢新增人數已經降至三位數,全國新增人數和疑似病例和之前相比,已經有好幾倍的下降幅度,雖然這些都是好消息,但是並不意味著病毒傳染力會減弱。


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極強,而且傳染途徑主要是飛沫、接觸、空氣傳播,所以不論男女老少只要接觸到這種病毒的都會有可能被感染,而且很多醫護人員也有感染,醫護人員的防護措施是很嚴的,但是還是有好多被感染甚至殉職。

病毒傳染性減弱一般要有影響它存活的因素,還有它自身結構的改變,但是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在空氣中和物體表面的存活時間還是挺長的,因此一些外界因素還是減弱不了的,但是一些消毒液和高溫是可以殺死的。

所以說目前這些感染人數下降的好現象,這並不是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減弱的原因,而是我們大家積極配合,居家隔離等各種方式,切斷了傳染途徑而已,因為病毒主要是以傳染的形式存活,所以途徑一但被切斷病毒就沒有任何用武之地。

關注小克,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識,謝謝!


小克大夫


病毒毒力減弱是人和病毒共同進化適應的一個過程。

病毒和人一樣,目的就是存活下去,讓種族延續。

當病毒殺傷力過強,發病急,那麼是不利於病毒傳播的,比如埃博拉病毒,傳播性強,致死性也強,在數天內可以導致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九十的患者迅速死亡,這顯然是不符合病毒傳播策略的。因為感染者快速死亡後,患者體內病毒也會死亡。這也是為什麼埃博拉疫情往往突然出現,造成幾個村子數百人死亡之後就消失了。

而你再看看艾滋病毒和新冠肺炎病毒,兩者的傳染性很強,但是致命性不高,潛伏期很長,艾滋病病毒感染後的無症狀期甚至可以高達十餘年。這導致艾滋病病毒在全球範圍內氾濫。

因此,病毒在快速進化的過程中,也是為了和人類(或其他宿主)共同愉快的生活在一起,或者不愉快但是能夠長時間的生活在一起。

另一方面,當一種新病毒出現的時候,人群對它普遍沒有免疫力,因此很快能夠造成大範圍的傳播。但是不斷的極小劑量病毒刺激,就如同在給人注射疫苗,人慢慢也就對這種病毒產生抗體,也就不再容易感染,或者感染之後症狀都不會太重。

因此,給你一個感覺就算傳染性變弱了


人體探索者


病毒的傳染力並不一定會逐漸減弱,但是有這種可能的。

從流行病學上講,傳染力是一種病原體能夠建立感染的能力,更進一步講,是一種病原體能夠平行傳播的能力,也就是在宿主中非母嬰傳播途徑的擴散能力。

導致病毒傳染力減弱的原因是無法找到更多的易感宿主。

就拿呼吸道傳播的病毒來說吧,最常見的傳播方式是飛沫傳播,一個基本條件是感染者和被感染者處於近距離接觸狀態。如果是人煙稀少的地方,可能傳著傳著就斷了線了,因為近距離接觸不普遍。這就是為什麼遠古沒有傳染病流行的原因,人類都是十幾二十幾個一群生活著,至多這一小群得病死光了,病毒也跟著死光了。

現在的疫情往往在城市爆發,也是因為人的因素。

有了人之後,另一個基本條件是要有易感人群,如果本地的人群中有相當大的比例具有抗體,病毒在傳播中就會越來越難以找到易感者,這樣很多傳播就會斷線,於是傳染力就會越來越弱。

人群產生免疫力一是靠自然免疫,就是得病的人多到一定程度後就具備了。二是靠主動免疫,就是接種疫苗。後者是人類預防傳染病的終極武器,但疫苗的研發不易,目前只有極少數傳染病有疫苗。

還有一種權宜之計,針對流感這種傳染力很強而且經常變異、導致無法具備長久免疫力的病毒,採取年年接種疫苗的方式,儘管有效率只有半數的樣子,但足以減弱病毒的傳染力。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的病毒,已經具備很強的人傳人能力,人群中不存在免疫力,短時間也沒有疫苗,目前全球大流行了,因此只能靠減少人群接觸的辦法來減緩其流行,等到一定規模的人被感染後,人群具備了一定的免疫力之後,病毒的傳染力下降,或者因為氣候等環境因素,使得病毒的傳播能力受到影響,最終流行中止。


京虎子


首先,病毒的傳染力不是減弱,甚至可能隨著病毒的變異變的更強。這個方面,科學家鍾南山院士己經公開說過。

第二,病毒的傳染力除了自身的毒性,還需要傳播渠道,我們切斷病毒的傳播通道,也可少消滅病毒。

最後,殺死病毒只能是兩個方面,一是通過藥物(疫苗)等直接從源頭殺死病毒,二是人類切斷病毒向人類傳播的通道。

全方位的看病毒傳染性,在病毒疫苗沒有成功研製之前,大家戴好口罩,減少聚集,共同打成新冠肺炎疫情殲滅戰。

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



剪輯師訓練營


我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感覺很奇怪,後來我自己想了一下,大家之所以會認為病毒的傳染力會減弱主要是因為確診病例的上升幅度有了明顯的減緩,而疑似病例的數量也在持續性下降。今天我就好好好剖析一下這個問題。



1.確診人數和疑似病例的下降,並不能說明病毒的傳染力在下降:

在新型冠狀病毒剛開始爆發的時候,全國的確診人數和疑似病例都有很大幅度的上升,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很多人不重視,認識不到這種疾病的危害性,還總是覺得疾病距離自己很遠,依然不顧政府的呼籲,該聚會聚會、該不戴口罩還是不戴口罩。


我就不說普通人被傳染了,這期間也有不少醫院人員被感染,甚至也有一些人死於這種疾病。看到疫情這麼嚴重,各個地區開始採取嚴格的防控措施,不準聚會,出門必須戴口罩!即便是這樣,依然還有人我行我素,不重視。雖然廣大醫院人員和政府都在盡力控制疫情,但是每天依然有不少人得這種疾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染性太強了。

個人覺得,並不是病毒的傳染性下降了,而是由於在全國人民的一致努力下,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人都被隔離,切斷了傳染源,這才使得疫情有了明顯的控制。而且後來隨著每個人對這種傳染病的瞭解加深,很多人開始重視起來。

2.病毒的傳染性下降是需要時間:

之所以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染性沒有下降,主要一個原因就是目前的防控措施依然嚴格,我們出行還都是受到限制的,最近一段時間之所以放寬了一些,主要是因為需要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儘快讓每個人回到自己的崗位。但是要注意,這並不是就意味著我們不採取防控措施,每個人依然需要注意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否則如果疾病再次死灰復燃,那之前的努力就白費了。

從傳染病爆發到現在已經2個多月了,這個期間相對還是短的,它還來不及改變自己的結構,所以目前也談不上它的傳染性下降。我們需要明白一個事實,新型冠狀病毒侵犯人體並不是為了殺死宿主,它是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讓自己的子孫後代能夠大規模的繁衍。只不過呢,由於這種病毒之前和人類接觸的機會少,所以人類對於它還是不熟悉,猛一下被感染,大多數人還是不適應。

大家可能對這些話語不太理解,舉個例子吧,就拿感冒來說,它每年都會有一個流行期,但是死於這種疾病的人不多見,因為人類和這種病毒共生了,它們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毒性了。我相信,隨著我們和這種病毒接觸的時間的增加,它的傳染性和毒力都會下降的,人類戰勝它們也就指日可待了!

最後小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染力並沒有明顯的減弱,目前還是需要繼續採取防控措施的。不過隨著我們和病毒的接觸時間的增加,以及特效藥物和疫苗的出現,它的傳染性和毒性都會下降。

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病毒傳染力會逐漸減弱?這恐怕是個誤解吧?

這個問題我說兩句大家參考吧。

首先,我們要說明一下,客觀世界裡的事情和問題往往都是很複雜的。關於病毒的問題也是這樣,往往也很複雜。比如說,從短期和個例上得出的結論,與從長期和群種上得到的結論就可能不同,甚至南轅北轍的大不相同。因此,我們在下面說的,只是一般的、普遍的、泛意的規律性。如果你非要抬槓的話,肯定能找到許多反例。但在一般意義上,下面的內容還是正確的,也是最有說服力和最好的。

“病毒傳染性為什麼會逐漸減弱?”

這個可能是一種誤解了。造成誤解的來源可能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是來自失敗的病毒(就是消失了的/被環境淘汰了的病毒)的普遍存在。第二個可能就是把致病力逐漸減弱誤會成傳染性逐漸減弱了。

大家要知道,生物學上有一個公認的常識,那就是基因突變極少是有益突變,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以上的基因突變都是“有害突變”,都是“病”,都是危害生物適應能力的錯誤/疾病。對病毒而言也是如此。病毒很容易發生基因突變,但因為絕大多數突變都是有害突變,所以絕大多數突變的病毒都因為這種有害突變而自然淘汰掉了。

或者說,在地球上,病毒數量眾多,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突變,但因為突變經常是有害的,所有突變的病毒中絕大多數都因為基因突變的有害性而死掉(被淘汰掉)了。只有極少數時候,基因突變極為巧合的恰巧成了有益突變(增強病毒環境適應能力或增強病毒適應新環境能力的突變),那麼,我們才可能看到一種新的病毒誕生了。

大家知道,病毒是要依賴宿主細胞才能繁殖的,事實上,病毒需要依賴宿主細胞才能表現出生命力的。每種誕生的新病毒,目的並不是要殺死宿主,病毒並不想殺死宿主。宿主和宿主細胞對病毒而言就是其“生存環境”。如果病毒致病力很強,對其生存環境的衝擊和破壞太大,以至於很快殺死了宿主,那宿主的死亡,意味著病毒生存環境的崩潰,病毒本身也就要完蛋了。

或者說,不能學會和宿主和平相處、不能學會適應宿主的病毒,都是曇花一現的。許多病毒都是曇花一現的(如非典或西班牙大流感)。只有學會了(演變出來了)和宿主相適應的能力的病毒,才能長期存活,並且有著強烈和持久的傳染性了。

所以,病毒(的演變)都是傾向於變得越來越溫和,致病力越來越弱的。人類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破壞環境人類會自食其果,病毒也是這樣。病毒治病力越來越弱,其實也就意味著不會很快殺死宿主,甚至根本就不“殺雞取卵”的殺死宿主,這樣也就更容易傳播病毒自己,於是 如此以來,病毒的(致病力越來弱的同時)傳染性也就越來越強了。

病毒的致病力和傳染性是彼此不同的兩個概念。真正成功的病毒是一些治病力很弱的病毒,比如說“帶狀皰疹病毒”,這種病毒存在於大多數成人體內,但致病力很弱,除非出現很特別的情況,要不然帶狀皰疹病毒是不會造成疾病的。

當然了,嚴格來講,最成功的病毒是沒有治病力,並且整合入了宿主生殖細胞/體細胞的病毒。事實上,人體基因組的許多基因(有資料說超過百分之十以上的人類基因序列)就是這麼來的,就是最成功的病毒融入了人類基因組中,成為了你我的一部分,然後和你我一起無限延續下去,並且才有了今天的人類基因組和你我這樣的人類的。當然了,更成功的病毒就是那些融入宿主基因組裡之後,還能讓宿主更強大,從而讓自己也更強大的病毒了。這種會讓宿主更強大的病毒,被有些學者稱為“上帝病毒”。某種意義上,人類這種生命就是“上帝病毒”的傑作。

舉個例子吧。比如說,有學者提出,大約在三十到三四百萬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一種病毒侵入了人體,並且成功的融入了當時的、原始的人類基因組裡,這個病毒基因的加入作為始動因素,引發了一系列人類進化史上劇烈的基因和生理變化,最終造成人類這個物種的雌性(女性)喪失了外顯發情期(人類是很特殊的雌性沒有發情期的動物)。這是一個非常特別也非常重大的變革,改變和塑造了此後的人類歷史和進化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