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外出打工掙錢,說什麼外出打工一個月,超在家種一年地的收入,你相信嗎?

農合社村姑


有一點可以確定,給多少錢賣多少力,有的未必還能做到,總之雙方都學滑了。


多看多悟


關於這個問題還是由我們最深有體會的農民來回答吧。

我是一名來自農村的八零後,外出打拼已有六年之久了。在我沒有從家出來之前,我在我們當地的煤礦上下井挖煤,那時活雖然很辛苦。可相對來說在我們當地也算是收入不錯了。那時我父母平時在我們礦上乾點零活,順便再管理一下自家地裡的活。總體來說日子還算能說的過去吧!

我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在我們農村要是照以前父母給我和哥哥每人蓋片房子,成個家。然後每人再分幾畝地,平時我們各自再找點事情做做。這樣的生活也挺好的!

可是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人們的思想依然不再停留在眼前的生活了。人們變得越來越嚮往城市的生活。就這樣,有多少農民家庭從此陷入了無休止的勞動掙錢,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

農村兒子娶媳婦,彩禮多少先不說,縣城一套房那是必不可少的,還有小汽車……父輩的農民以前有一大半以上都是靠種地養家,現在突如其來的生活壓力如同大石頭一樣重重的壓在了他們的身上,使得他們苦不堪言!說實話,目前農村有很多土地都開始流轉,因為土地裡的收入也頂多能夠維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根本無法滿足現實中的各種開銷,大批民工不得不湧入外出務工的浪潮裡隨波而去!

這就是現階段農民的真實生活,你們認為我們農民的生活幸福指數能有多少呢?





農民阿寶創業記


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因為是我親身經歷過的。95年起我一直在溫州眼鏡廠打工,從普工做到了車間主管。2013年的時候,一時頭腦發熱(主要是看到好多資本都湧入農業方面),辭職回家搞種養。第一年養了20頭山羊,因為想擴群,所以一年沒賣1頭羊,第一年沒收入。第二年搞了20畝田,不要租金的,種了10畝西瓜和香瓜,剩下的田種了些時令蔬菜。到蔬菜上市的時候,每天只睡幾個小時,半夜十二點把白天摘下來的菜用三輪車拉到批發市場去賣,運氣好的話,凌晨三四點可以賣完,運氣不好的話到早上七八點也難說。回到家睡兩個小時然後又去田裡摘菜,打農藥,施肥,每天週而復始……。養山羊的事就交給老媽了,到年底一算帳,毛收入3萬多一點點。就這樣幹了3年,到2016年又到溫州打工了,我現在工資一個月9000,單休,每天10個小時。所以說在外打工3個月,抵得上在家種一年地,前提是還要風調雨順!


快樂你我2505


現在經濟發展的很快,在外面打工要比種地強很多。打個比方,我在廠裡上班,一個月4000,一年就算上11個月班44000,我家裡有5畝地一年一年種兩茬,一茬玉米,一茬麥子都按一畝地一茬1000算,也就10000快錢,除過肥料,種子,灌溉也就幾千塊錢。


蕎麵妹


【在家種地真不如出外打工】

外出打工一個月,超在家種一年地的收入,在許多地方,在許多人身上真實發生著,並非言過其實。

依筆者多年田野調查的經驗,以江漢平原許多農村為例,一對夫妻在家種10畝田,種一季糯稻,若犁田、插秧、收割、曬穀等重體力活需要請人,每畝年純收入一般不到1000元,年純收入也就不到1萬元,平均不到5000元,這是許多年輕勞動力進城務工的月收入。

那些在家務農的人,偶爾打點散工,多希望找到一份相對固定的工作,要求的月薪在一兩千元,但這樣的工作機會在農村非常難找,往往要憑藉關係才能得到。

若你還年輕,如果不能在家鄉依靠自身優勢發展規模化種養殖或生態種養殖,而只能用傳統手法種一二十畝田,就不應該在家鄉務農,因為農村有限的耕地已經圓不了更多農民的創富夢。

何況,由於農業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傳統農業面臨較大市場壓力,價格波動風險加劇了農業風險,小種養戶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傳統種養殖並不適合有志青年。

當然,如果你有足夠知識技術儲備,有較強的市場營銷能力,從事農業也是大有可為的。希望你認真權衡,作出理性抉擇。

2019-10-11


作家程明盛


這個話題不完全說同意與不同意的這有幾層意義的。

一、看你地裡種的是什麼農作物,像我們村上有人地裡的種天麻,如果收成好的話一年也買十幾萬的,決對要強於在外打工的。如果就正常種點玉米、小麥之類作物的話肯定養家餬口都不夠了,所以還得因地而易的。

二、現在在城裡打工,不一定能掙多一點錢的,如果有作工經驗、學歷、一技之長的話還可以能多掙一點,如果靠上班死工資可能一年也掙不了多少,在加上城市開銷比較大一個月下來也落不了多少錢了。

三、現在國家大力支持農村的發展,鼓勵農民去承包地,規範化種植,如果種上值錢點中藥才一年下來也有不少收入的,而已國家還給你投入保險的和補助。

總結就是不一定在農村種地就掙不到錢,如果想在城市裡去打工但必須工資要高於農村種植的,才能好好外出打工的。不過現在的年輕要在家好好去種地太難了,老一輩的年齡大了也種的不動地了。所以還得我們當地政府部門去更多鼓勵新一代農村去農村發展,種了有價值的農作物,吸入更多農村人回家搞好種植業了,我本人也是期待的。



農人大強


我相信!

說說我婆家那邊的農村,四周都是重山包圍,田地是在山腳開墾的,還好飲水方便,但種的糧食蔬菜要運到外面去賣就不容易了。

村裡的人家都住的挨著,不方便養雞養鴨,因為喜歡跑別人家去,豬也喂的少,村裡的人靠幹農活兒很難致富。

大批的勞動力外出打工,一年結餘下來的比在家種地多,而且人沒那麼辛苦。

如果說發達地區,那種地的收入不一定比打工的低。

發達地區工業旅遊業發達,很多人遠走他鄉來賺錢,而吃的喝的都需要農民種地養活,物以稀為貴,想要吃上新鮮的,當地農民就佔有優勢了,這時種地可能比打工賺的更多!


安兒CC


農村人種地一年的收成還不如一月打工的收入,這也看地方而定。

有的地方地裡面積太小,水源也沒有,只能種點水稻和小麥等簡單的糧食作物,這還要靠天氣,風調雨順還有點收穫。要是遇上乾旱嚴重的時侯,叫你顆粒無收。所以打工是最好的選擇。

有的地方地面積大,水源豐富,適合機器耕種。選擇經濟作物來種,如發展大棚種植蔬菜和甘蔗,一年下來跟在基層打工的工資也相差不了多少,只是人辛苦一些。畢竟照顧了家庭,也減少了一些生活開支,這個也是農民的最好向往。

任何事情都有好有壞,不能統一看待農業的發展情況,這是因地制宜的農民現狀。


平靜珍惜


打工一個月掙的比在農村種地一年的收入還要多這個問題太片面了吧,不可否認在外打工也有月入兩三萬的群體,但我相信年收入兩三萬的群體肯定比月入兩三萬的群體不知多了多少個點,在外打工是有穩定收入,但開銷也比較大,我本身就是外來工,家裡的地少之又少,權衡再三才出來進廠務工,假如在農村有好的發展,誰又願意背井離鄉在外漂泊呢?


憨憨農大叔


打工一個月收入有務農一年的錢多,這是吹牛有水份,持這種說法的人在計祘細帳時,不在同一個時間段計祘。一個長期在外打工者,每月工資數不一樣,一年總有幾個月工資比平常月工資高一點,但也高不到很多,用這高月工資和務農全年工資比,也多不了,而且平常月工資更沒得比,在家務農者農閒可打短工,照看小孩和年邁老人,最大的問題是土地是農民命根子,不能閒置。長期打工者不但兼顧不了這些事,還要高消費請人代勞家庭瑣事,這些事持有此觀點的人你祘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