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疫情之下撐不過去,就怕企業沒有想象力…

本是冤家的同行,竟然在直播間“相愛”了?給車加個油順便就可買份菜?吃包拉麵,包裝和感冒靈一樣?把飯菜送到你手中的外賣小哥,可能在你最愛的飯店給你做過飯?

  

這看上去“一切都亂了”的背後,其實是新消費場景崛起,企業們在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

  

“兄弟,一起馳騁!”

——車企賣車相互給對方打氣

  

疫情期間,許多企業都不太好過。不少車企進行了直播賣車的嘗試,當兩個不同汽車品牌的主播,在直播間連麥相遇了,會發生怎樣的場景呢?

  

凱迪拉克主播對林肯主播:“老鄉,您好!”

  

一汽豐田主播對紅旗主播:“祝旗開得勝,加油!”

  

榮威主播對名爵主播:“兄弟,一起馳騁!”


不怕疫情之下撐不過去,就怕企業沒有想象力…

直播截圖。

  

這發生在3月4日的淘寶直播裡,多家汽車門店主播在直播間內連麥互相鼓勵,甚至還幫對面賣起了車。身處武漢的東風標緻汽車主播更是收到了眾多汽車主播的集體打氣,被網友評論為最暖心的直播間“翻車”現場。

  

為何?有業內人士評價說,汽車產業涉及生產製造、物流運輸、零部件採購供應、終端銷售、服務等諸多環節,可以說是產業鏈最長的製造行業,供應鏈的銜接極其重要,不相互幫扶,誰都不會好過。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受春節提前和疫情衝擊影響,1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69.9萬臺,同比下降21.5%,這是自2005年乘聯會零售統計以來最低增速。初步判斷,2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增速同比下滑80%;1-2月累計同比下降幅度達到41%,是近20年來的最大下降。

  

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北汽、長城、一汽大眾、東風日產、奧迪等超過30家整車企業公佈了幫助經銷商夥伴緩解壓力和支持供應商夥伴復工復產的政策。

  

“我是中石化,我的加油站有菜賣”

——企業跨界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誰是疫情期間最可愛的人?當然是奮鬥在一線的 “白衣天使”。而在他們之中,有這麼一群天使尤其可愛。在這張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隊伍合影裡,從左上角的“湖南旺旺醫院”到照片下面的貼著旺旺貼畫的大行李箱,讓人不禁疑惑:這是認真的嗎?


不怕疫情之下撐不過去,就怕企業沒有想象力…

  

沒錯!這個旺旺,就是旺仔牛奶、旺仔小饅頭和旺旺大禮包的旺旺。此次疫情,“旺旺醫院”派出了重症醫學科、呼吸內科、傳染(感染)科一共16名醫生護士前往助陣,是歷史上政府徵召支援湖北的第一個民辦醫院梯隊。除此之外,它還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定點醫院。

  

如果說成立於2002年旺旺醫院跨界已久,那接下來的企業跨界則是“急中生智”。

  

食品行業都能抗疫治病了,專業治病的醫藥企業是不是也得向美食界發展呢?疫情期間,囤方便麵是不少人的選擇。999感冒靈就看中了這個商機,推出了兩款雞湯拉麵,一款是蟲草花雞湯口味,另一款是草本豬肚雞口味,聽起來就十分健康。

  

有了主食,蔬菜問題當然也要解決。“不下車不開窗,一鍵送菜到後備箱”,位列全國便利店規模之首的中石化兩萬七千餘家易捷便利店開始了跨界賣菜。線上下單之後去加油站,員工會將菜裝到後備箱裡,整個過程“零接觸”。

  

此外,同程旅遊聯合咪店,旅遊業跨界電商;銀行APP跨界線上問診、直播課堂;金融機構跨界做外賣;五星級酒店開通外賣渠道……企業跨界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


不怕疫情之下撐不過去,就怕企業沒有想象力…

2月20日,廣汽集團自制口罩正式開始量產,日產能可達百萬只。王華 攝

  

當然,除了衣食住行,更是有“人民需要什麼,就造什麼”的硬核跨界。

  

“汽車牌口罩”火速上線,飲料廠家犧牲生產線做消毒液,服裝企業暫停“美麗”生產防護用品……一些具備跨界實力的企業發揮自身潛在優勢和協同能力,快速改造車間,以十幾萬至上千萬的日產量,填補緊缺物資缺口。

  

據天眼查的調查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共有64個行業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醫療器械”業務。

  

“我是餐廳大廚,又是外賣小哥”

——企業共享員工打破“用工荒”和“閒得慌”

  

來自山東的小夥明浩本是一名餐飲行業的員工,措手不及的疫情讓他的復工之日遙遙無期,兜裡的錢也越來越少。2月中旬,正在著急的他收到了朋友帶來的好消息:某物流企業的“人才共享計劃”讓他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名快遞配送員。

  

據明浩介紹,報名過程很簡單,填寫好個人工作意向和居住地址等信息,當天就有人力部門的人與他取得聯繫,進行了體檢、培訓等一系列流程,只用了三天時間便順利上崗。平日裡就習慣了騎車上下班的他很快適應了自己的工作,和周圍的老快遞員們相處得很好,還學到了不少東西。

  

“之前的工作也給我保留著,疫情結束後隨時可以返回原崗位。”明浩說,自己的朋友裡共享員工不少,有餐廳服務員在超市裡做了收銀員,還有“懂技術的”進了工廠的流水線。

  

共享員工是特殊情形下產生的一種臨時用工模式,電商、快遞等企業面臨“用工荒”,餐飲、旅遊等企業員工又“閒得慌”,於是雙方一拍即合。

  

員工被“借”走後,借入企業得到了人員補充,借出企業減輕了用工成本,員工獲得了勞動報酬。最早招收共享員工的是在線零售行業,之後逐漸推廣至物流、製造業等行業。


不怕疫情之下撐不過去,就怕企業沒有想象力…

某生鮮電商平臺與餐飲企業的共享員工與平臺正式員工一起合作分揀食品。殷立勤 攝

  

共享員工的盤子已經鋪得相當大了。蘇寧物流表示,自蘇寧“人才共享計劃”發起以來,陸續收到5000多份報名申請。盒馬錶示,截至3月6日,已有餐飲、酒店、影院等行業近50家企業的近4000名共享員工到盒馬上崗。哈羅出行稱,截至3月6日,其共享崗位計劃已收到6400份個人崗位需求信息,已經有1000多名員工陸續上崗。

  

“一開始會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感覺是別人施捨了口飯。但慢慢幹起來就發現,這是個雙贏的事,新單位也很需要我們。”現在的明浩和朋友聊天時,會稱自己為“救火隊員”。

  

在這個春天,很多年輕人像明浩一樣,經歷了絕望,又收穫了希望。

  

很多個“明浩”和很多個企業都在相互支撐、相互鼓勵,共同等待著他們心中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