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扶貧車間復工忙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鄭朝華 通訊員 王曉涇 趙玉梅

陽春三月,在民樂縣一個小區的扶貧車間,70多歲的張永堂正在剪蘑菇。他告訴記者:“我專門負責剪,老伴兒負責擇,活也輕鬆,兩個人幹到年底,也能掙到一萬塊錢左右,在這裡掙點生活費是沒問題的。而且夏天在樓上太陽又不曬,冬天也很暖和。”

張大爺為南豐鎮渠灣村村民,是2019年搬遷到圓夢苑小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老伴患有風溼性關節炎已經30多年了,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由於沒有穩定的收入,他和老伴兒便選擇在園區的扶貧車間務工,加上兒子兒媳,家中有4口人在外務工賺錢,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

據瞭解,圓夢苑小區的扶貧車間,參與的勞動力大多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到小區,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留守老人、婦女、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群體,平均年齡在65歲左右。

“我們的食用菌扶貧車間是從今年2月16日開始復工復產的,防控的關鍵時期,車間建立了健康臺賬,每天早晚消毒,搬遷戶到扶貧車間務工以後,必須佩戴口罩,做工有一定的距離,保障安全。”民樂生態工業園區圓夢苑社區黨支部書記劉鐵軍說。

針對務工需求,圓夢苑社區黨支部準備積極聯繫協調園區內用工企業,擴大扶貧車間規模,確保群眾就近務工、穩定增加收入。

“下一步,我們通過和周邊企業對接,讓周邊企業的難度低、技術含量低的工作搬到我們扶貧車間,讓小區的剩餘勞動力能有更好的務工機會。”劉鐵軍信心十足地說。

近期,民樂縣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按照市、縣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部署要求,積極推進“扶貧車間”恢復運營,做到“戰疫”和“戰貧”兩手抓、兩不誤。通過網格化管理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在確定“防得住”的基礎上,分批次復工扶貧車間。截至目前,民樂縣共認定掛牌“扶貧車間”21家,其中已復工扶貧車間16家,吸納494名勞動力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92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