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這部豆瓣9.4分的經典,為何被譽為90年代最具影響作品

《活著》是中國當代作家餘華的代表作,小說主要講述了男主人公富貴一生的經歷與命運。藉由主人公一生的命運曲折,以及他在經歷苦難之後的心境,作者餘華在小說中巧妙地完成了一次關於生命意義的思考與追問。

主人公富貴從小生活在一個相對富足的家庭,年輕時的他喜歡吃喝玩樂,不愛著家。用小說裡的話來說,他就是一個逆子。娶妻生娃後,他依舊沉迷於吃喝嫖賭,因此也欠下了一屁股賭債。

如果不是因為他輸光了所有家產,也許他的一生將永無追求,永遠沉淪在貪圖享樂的日子中。然而,世事變幻,他在一場場賭局中,把自己的家也搭了進去。從少爺變成貧民,身份發生了變化,緊接著家庭又遭遇一次又一次的變故。富貴爹被富貴活活氣死,母親身患重病,自己被抓去當壯丁,兩年後回家母親已去世。接下來又面對兒子、女兒和妻子的一個個離去。富貴的一生,可謂從此走上了一條通往黑暗的路。

經歷大苦大難,如果無法承受起這痛苦,也許富貴也會從此一蹶不振,最後走向自我毀滅。可小說並沒有這樣安排,小說讓富貴在經歷生離死別後,反而堅強地活了下來。在《活著》中富貴經歷曲折並快速成長,最後一個人樂觀、坦然地生活了下去。

《活著》自出版以來深受廣大讀者喜歡,小說的同名電影《活著》也在1994年的戛納電影節上斬獲多項大獎。同時,《活著》這部小說也被譽為“九十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之一”。

《活著》:這部豆瓣9.4分的經典,為何被譽為90年代最具影響作品

活著所帶來的生命啟迪,也許就是這部著作的最具影響之處。

活下去就是勇氣

有人說,活下去,才是比死更大的勇氣。

在《活著》中,富貴做到了。富貴從小是一個少爺,上過幾年私塾,那時的他過得逍遙自在。每天的日子都是吃喝玩樂。然而,自從他迷上賭博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家裡錢財被他輸光,老父親因此而被他氣到癱倒在床,最後丟了性命,富貴的日子也從此變得不可反轉。

如果我們只看小說的前面部分,也許很多人都會認為,這就是一個人的命,是他該有的。只是越往後看,我們所感受的卻發生了變化。實際上,主人公富貴在命運經歷曲折後,不管是在對人還是對事上,心態和作風也悄然發生轉變。這也就是為什麼說一個看上去帶著全身缺點的人物,最後卻讓人反而同情他的緣故。

回到小說,餘華對富貴的一生做了詳細闡述,他始終圍繞著一個話題,那就是“活下來才是勇氣”。富貴在人生出現轉折後,他也開始思考自己的生活,當他看著妻子被老丈人帶走,最後又帶著孩子回來找他,他懂得了妻子的好與艱難。在母親得病後,他為了買藥,被抓走做壯丁,最後輾轉反側回到家中,他開始明白了一家人即使生活在窮苦中,但只要在一起就是幸福的道理。

《活著》:這部豆瓣9.4分的經典,為何被譽為90年代最具影響作品

然而,命運總是變化莫測,富貴在苦難中又經歷了兒子、女兒和妻子的相繼離世,白髮人送黑髮人,這種痛與苦,也許常人真的難以承受。富貴卻承受了,作者餘華以富貴親身講述的角度,來敘述這個故事。這既體現了主人公活下來的勇氣,也讓讀者看到了活著就是希望,活著就是勇氣的道理。

實際上,在作者餘華筆下,他也是賦予主人公這樣一個身份。富貴雖然曾是個不爭氣的角色,但他卻並不能讓人產生憎恨感。因此餘華在小說中,只是以一種平靜的角度來敘述這個角色,對他的故事他也是娓娓道來,就如在講述一個鄰家大哥一樣。

富貴最終挺過來了,這也許就是《活著》帶給我們對於生命的思考與定義。

西方哲學中有這樣一句話:對於生命,如果你不戰勝它,那就試著附和它。如果你無法超越它,那就熱愛生命吧。

而這也是小說中富貴所呈現出來的生活狀態,如果無法去超越,那就試著去熱愛,試著相信活下來才是一種勇氣。

《活著》:這部豆瓣9.4分的經典,為何被譽為90年代最具影響作品

苦難的日子裡,不抱怨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生活狀態

富貴的一生,可謂是在艱難中熬過去的。但在《活著》中,作者餘華並沒有讓我們看到富貴對自己人生的不滿與抱怨。他以一種超乎常理,也就是太過冷淡的色調來描述他的一生,並沒有體現出對富貴內心對生活的不滿與抱怨。反而,餘華讓我們看到了苦難日子裡人在追求幸福時,內心小小的知足感。

記得富貴被抓去當壯丁,兩個月後平安回到家裡。他躺在床上睡不著,跟妻子和孩子擠在破敗的茅草屋裡,一家人睡在一張床上時,心裡又踏實又暖和的那一幕,我的心突然有點被戳了。“活著”這個話題,也許就是這樣一種簡單幸福下的知足。

後來富貴唯一的兒子也因賣血而死了,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但是,為了妻子家珍,他還是強忍痛苦,把兒子悄悄埋了。

試想一下,富貴當時的心情,即使心痛也不想讓病重的妻子察覺出來,這種痛是多大的隱忍,也許只有內心真正強大的人才能感受得到。當命運之門總是以不好的方式打開時,他獨自承受痛苦,又試著坦然放下才是一種真我的坦蕩。

作者餘華說:《活著》是一部講述人和命運之間友情的小說,而且還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

作者餘華的這句話,可以說已經把《活著》所要表達的內容,得到了最好的呈現。

苦難日子裡,內心從不抱怨,把命運當作朋友,這可能沒有哪一個人能真正做到。

妻子家珍死後,富貴說,“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乾乾淨淨,死後一點是非都沒留下,不像村裡有些女人,死了還有人說閒話。”

對於富貴來說,親人的一個個離去,抱怨也許終究是無用的。家珍的死,讓他覺得死得平平安安也是一種知足。

也許,坦然看待生活中的苦難,不抱怨,才是他所認為的最有意義的生活狀態。也許,這其中也透露著某種無奈,但更多的是他對於生命的理解。

《活著》:這部豆瓣9.4分的經典,為何被譽為90年代最具影響作品

人不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對於活著即是一種對於生命之美的定義。

有人說,活著是為了身邊的親人,有人說,活著是對生活的一種抵抗。也有人說,活著是為了自我本身而活著。

跟餘華同一年代的作者史鐵生也曾在他的著作《我與地壇》中發起過對於活著的思考,史鐵生一生的命運也是經歷了無數苦難,跟小說裡的富貴相比,他是在精神、身體、以及親情上受過多重打擊的人。最後,他也活下來了,而且還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人從來不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不管是史鐵生還是富貴,他們對於活著的理解,都能體現出,他們對於生命的一種尊重與理解。史鐵生在鬼門關幾度與生死插肩而過。而富貴則是經歷親人一個個死去,最後堅強地活了下來。可以說,他們之間有著共同之處,那就是在歷經苦難後,人與自我生命的和解及對自我價值的懂得。

在《平凡的世界》中有這樣一句話,命運總是不如願。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難中,才使人成熟起來,堅強起來;雖然這些東西在實際感受中給人帶來的並不都是歡樂。

這句話用來描述富貴很合適,在這場苦難中,富貴由當初那個不經世事,只知風流的富家子弟,變成一個窮困交加與家庭分崩離析的苦命之人,這經歷逐漸讓他成長成一個堅強、而又珍惜生活的人。可以說,這既是他的成長,也是一種對於自我的救贖。

《活著》:這部豆瓣9.4分的經典,為何被譽為90年代最具影響作品

《以賽亞書》裡說:“美自灰燼出”。意思是隻有經歷痛苦,才能懂得人生的真諦。在《活著》中,對於生命的尊重和理解,既是一種歷經苦難後對於生命之美的定義,也是一種對於人生真諦的真正懂得。活下去便是最美好的存在,這也許也是餘華想要帶給我們對於活著這個詞的積極意義。

人不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我們活著的意義,也並不是為了證明什麼而活著。只是人在經歷苦難後,對於生命本身的一種理解與坦然,這便也是對於活著的真正理解。只有經歷苦難,才懂得“美自灰燼出”,富貴的人生就如史鐵生一樣,經歷才懂得那般苦難是對人生的鞭策與激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