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商”才是决定人生的关键,三个心理学方法,让孩子越挫越勇

01

您家的孩子出现过这些情况吗?


作为一线的老师,发现很多孩子输不起,不能输,一输就大哭,那导致孩子“输不起”的背后根源是什么呢?

仔细想一想:

您家的孩子是否有这种现象呢:

  • 没有得到第一名,不是最棒的,就哭······
  • 特殊的节日,比如六一儿童节,小朋友都上台表演节目,自家孩子害怕表演不好,就是不上台。
  • 和小朋友下棋,输了就耍赖破坏规则,或者退出不玩了。
  • 画画没有其他小朋友画的好,索性把画了很久的作品撕碎。
  • 比赛没有得到很好的名次,自己生闷气委屈哭泣。
  • 课堂上,老师引导小朋友搭建积木,如果没有其他小朋友搭建的快就放弃不做了。
  • ········


“逆商”才是决定人生的关键,三个心理学方法,让孩子越挫越勇


以上现象均是这是逆商底的表现,那么什么是逆商?

逆商: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简称AQ)全称逆境商数,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教孩子输得起,培养孩子的逆商,即用好的心态面对挫折、自主解决困难的能力。


02

逆商为什么那么重要?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事业成功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这三个因素。在智商都跟别人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挫折商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逆商底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它的影响还不是特别明显,就是爱哭,缺乏勇气,胆子小,当孩子渐渐长逆商也就是抗挫力比较弱,对孩子的影响会逐渐明显,比如遇到困难容易放弃,考试一次失败就不愿意上学了,多次失败甚至会跳楼······

打开网络搜索“学霸自杀”,会看到多条这样的新闻:

  • 2014年4月,山东滕州一位16岁的中学生跳楼自杀。
  • 2016年5月,安徽芜湖一高三学霸因父母逼其必须考上名牌大学而跳楼自杀。
  • 2013年11月,广州一个初二学霸跳楼自杀,被判定为“为情自杀”。
  • 2016年3月,一位被誉为“史学研究天才少年”的西安学生,在患有抑郁症半年后,选择自杀离世,年仅18岁。
  • ······

其中一条新闻标题道明了真相:成都学霸自杀事件警示:内心不强大的孩子走不到最后

!因为抗挫心太弱了,他们无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当然,自杀的事例总是少数,更多的时候是面对挫折时心里的压抑和无法自拔。


“逆商”才是决定人生的关键,三个心理学方法,让孩子越挫越勇


03

面对挫折,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一蹶不振?


1 温室里的花朵怎能承受外面的暴风雨?你有把孩子当“温室里的花朵”来养吗?

《钱江晚报》曾经报道过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因为竞选班长失败而绝食的新闻。这名孩子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是班长,到了四年级竞选班长时竟然落选了。因为接受不了现实,以绝食相逼。


家长由于对孩子过度的的关心和宠爱,什么要求都满足孩子,什么问题都想帮助孩子解决。忽视了教育孩子如何面对困境,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当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时,为了博得孩子开心,故意输给孩子。
  • 当孩子不会写作业,二话不说就开始给孩子讲,不让孩子自己动脑筋查资料。
  • 当孩子不会做手工,二话不说,就开始上手代劳。
  • 当孩子面临选择,以过来人的身份直接给出建议。

有些家长总想给孩子呈上毕生所有,他们恨不能帮孩子做一切事情。孩子面对挫折的体验太少了,于是,孩子一遇到问题就退缩,面对挫折,不知该如何解决问题,真实的内心非常脆弱,遇到挫折便一蹶不振。


2 盲目与其他孩子对比

我代的乐高搭建课,每次给小朋友上完课,家长进班进行作品展示时,我们班土豆奶奶每次上完课都会习惯性的说:“你看看谁谁谁做的多棒,搭建的多漂亮,回答问题多好,你看看你······”每次听到家长这样的评价孩子更不愿意表达了,这是土豆最喜欢的一门课,但是每次上完课后每次奶奶都会和其他孩子对比,有段时间都不愿意再上课了。

我和奶奶、土豆妈妈多次沟通与其他孩子对比的危害,一定注意和孩子说话的方式,告诉家长每位孩子的想法是不一样的,这很正常,不见得搭建的多就漂亮,简单也是一种美。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保护孩子的想象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有情绪的这段时间都是妈妈接送,妈妈每次都很认真的听孩子讲解,而且还给个爱的拥抱,很快土豆的情绪就好了。孩子积极性非常高经常都早早的来上课。

所以,不要和其他孩子对比,对比没有任何意义。


“逆商”才是决定人生的关键,三个心理学方法,让孩子越挫越勇


04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如何培养高逆商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以及“不怕输”的精神?

儿童心理韧性研究起源于一个心理学家,叫做Werner,她和同事在1955年开始在夏威夷岛开启了一项为期长达32年的研究,他们研究了一批在贫民窟、早期经历过非常困难成长的孩子,他们发现,三分之二的孩子在经历这些不利情境之后仍然发育的良好。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培养逆商需要三个部分:积极的外部支持系统;培养孩子乐观的解释风格;经历真实的控制性的事件!

接下来我们一一分析:

第一,积极的外部支持系统

积极的外部支持系统,也就是指家庭、社区、学校。当然,在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家庭。在依恋理论中也有提到,

能够与父母(或者是其他主要抚养人)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他在长大后会更加自信,更加有好奇心,善于应对挫折。如果父母能够及时适应孩子的情绪,对孩子的暗示能够做出有效的响应,那么他们就能够培养出安全依恋型的孩子。而如果父母与孩子相互隔离,存在矛盾或者是采取敌意应对,他们就会培养成焦虑依恋型的孩子,生命早期依恋型所造成的心理影响会持续终生。

比如,孩子有一天画完一只蝴蝶,就跑来给妈妈说:“妈妈,妈妈,我画了一辆小火车”。这个时候,比较积极的回应就是:“啊,这是车头,这是车厢,呀,车头上还有眼睛呢,真有创意!”相对来说,比较消极性的回应可能是一个很冷漠的“哦”,然后继续看自己的手机,或者是“这个算什么蝴蝶呀,一点都不像”。

父母积极的回应才能培养出安全依恋型的孩子,有安全的孩子内心是强大的,有力量的!


第二,培养孩子乐观的解释风格

关于乐观有一个“3P理论”(Personalization, Permanence, Pervasiveness;现在也有说是两个P,是把普遍性和永久性合并成一个)。简单来说就是内归因和外归因,普遍性,以及特定性的区别。

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有这样一个案例,小依是一个十岁大的孩子,有一天他和爸爸、妈妈还有三岁大的弟弟一起去动物园,从上车开始,那个小依就不停的给弟弟捣乱,一直说,爸爸是我一个人的,你的爸爸是一个大猩猩,动物园里那个狮子会咬到你的舌头。还说,动物园旁边有个监狱,如果弟弟你做错了事,我就会把你关到监狱里面。这个时候妈妈就非常不高兴了,要过来批评小依。


妈妈如果用悲观的解释风格来批评小依,就会说:“你怎么回事,你到底会不会教弟弟,你怎么能这么吓唬弟弟呢?你真是一个差劲的孩子”。或者说:“你从来都没有做一个好姐姐的榜样,你到底会不会跟人相处?”这种解释风格就是普遍性的,永久性的,对那个小依的影响肯定非常不好。


但如果用比较乐观的解释风格应该怎么说呢?她会说:“小依,你不能再捉弄弟弟了,你今天到底怎么回事,你一向都是一个好姐姐,不仅教弟弟玩游戏,还给他分享玩具,有的时候还抱抱他,可今天你对他一点也不友好,我对这种行为非常生气,希望你好好反省一下,如果再继续这样对弟弟,今天晚上不准出去玩了!”


大家可以看到,当妈妈用这种风格批评小依的时候,就指出了特定的、暂时的行为,“你今天捉弄弟弟了”;同时指出这种行为不是一向就有的,“你一向都是一个好姐姐”;而且用实际例子来说,比如“教他玩游戏,和他分享玩具”,指出她这个问题并不是永久性的,一般性的。用这样的解释风格的时候,孩子就知道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而且她知道错误并不会伤害到她的自尊。


孩子的悲观解释风格不是生来就有的,很多时候都是从父母言行举止中学来的,

如果孩子已经学会了这种悲观的解释风格,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帮他找到事情当中的非特定性。父母应该怎样运用这个乐观的解释风格来帮助孩子呢?最主要的是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注意两点:第一个是准确性,第二个是着重于特定的暂时的情况。

简单来说就是对事不对人。在考试没考好的情况下,如果父母就说你是笨蛋,这相当于给他一个永久性的、人格化的悲观解释。但如果说:“我看到你这次成绩觉得还挺震惊的,因为你平时成绩还不错,我希望你反省一下,到底是什么因素没考好,接下来该怎样努力赶上”,这就是积极乐观的解释风格。


“逆商”才是决定人生的关键,三个心理学方法,让孩子越挫越勇


第三,让孩子亲自经历真实的控制性的事件

我们孩子在从小长到大的过程当中,必定会经历一些挫折,这些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孩子上幼儿园,必定会经历与家人分离,会遭遇分离焦虑,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心疼孩子,哭了几天就不让他去幼儿园了,他就没办法从这个挫折中学会如何应对分离焦虑。我们如果不让他经历这些挫折,为了让他开心一点,就满足他所有要求,他就没办法学会从沮丧的心情当中恢复,也无法学会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每一次小的失败或大的失败,都会造成心情沮丧,中间还会有忧虑、气愤这些情绪,往往会刺激到孩子的一些行为。


当孩子处于这种沮丧的情绪当中时,孩子有两种技巧可以用:第一种,停留在令人沮丧的情境中,然后采取行动改变,终止这个沮丧的心情。这种

方法我们称之为“征服行为”!

比如,我去幼儿园与父母分离了非常的难过,但我可以改变这种情绪,融入到幼儿园当中,跟小朋友玩耍,终止这种情况。而第二种则是离开这种环境,不让自己沮丧,逃避它。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习得性无助”!如果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不让他经历沮丧,或是一些失败的情绪,他会学会逃避,慢慢的学会习得性无助。


所以,要让孩子经历失败,经历沮丧,不断尝试,直到他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步骤是可以缩短的,失败和沮丧这些心情是构建成功和良好心情的必然过程,也就是我们获得高逆商的必然过程。


“逆商”才是决定人生的关键,三个心理学方法,让孩子越挫越勇


tips:

1 创设安全的挫折环境,让孩子体会失败的感觉

作为家长如果总是故意输给孩子,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我就是最厉害的,我永远是第一名。如果在游戏的过程中时不时的打败他,孩子就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体验失败。既要同情孩子的失败,也要在赢得游戏时开心。

仔细观察孩子的成功以及失败的情绪,适当的引导,让孩子明白“失败”“挫折”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告诉孩子失败不是坏事,和孩子讲述自己失败的经历和感受,引导孩子总结经验。那么这样安全的环境下锻炼孩子的逆商,孩子的抗挫心里会一次又一次真实的体验中加强。


2 帮孩子走出 “舒适圈” 扩大视野,提升应变能力

现代社会普遍的家庭都是好几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在家里孩子格外的受重视,一旦走出家门,到了集体环境中,面对不熟悉的变化与挑战,就会感到不舒服,应变能力比较弱。有意的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扩大孩子的 "交际圈" 多与其他小朋友接触,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建立交际能力。


注意:

提升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包办代替

孩子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等方面如果家长全全参与,那么孩子就会没有主见,遇到事情就会手无足措,家长放手,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尽管放手让孩子去做,这是提升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最好机会,当一个人精神上独立时,便会很少再害怕什么,因为他再各个方面都无需再依赖他人而生活。


写到最后: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没有一对父母能够爱护孩子一辈子,让孩子早日学会面对逆境,直面生活的暴风雨,他们才能更茁壮地成长。真正的强大不是赢得了,而是输得起,正确面对失败,他的人生,才不会输在一次失败上,而能绝地反击,笑到最后。

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逆风飞翔的勇气,是迎风逆袭的力量,这样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才会更有底气,才会更勇敢,更有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