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本期的活动是2017年9月“梅里峡谷穿越”的后续。(参看文章底部链接)下图比较直观地显示了两次徒步路线的位置关系。经过两次时隔一年半的徒步,我们基本完成了梅里雪山核心区的徒步穿越。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两次徒步的路线轨迹图

相比于传统的“环穿”路线,这两次的路线轨迹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完整的“环”,这就是我要着重说明的,过去一年半时间,我们对路线重新规划,力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着力提升徒步效率,摒弃了几乎所有的可借助交通工具的路线,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最少的付出、领略梅里雪山核心区最精华的元素。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梅里雪山核心区徒步路线计划示意图、实际路线图

如上图所示,关于最初的计划,两年前曾经雄心勃勃,豪情万丈地计划“毕其功于一役”,但仅仅一个“梅里无人区峡谷”就让我们深陷四天,假设后续一切顺利,全部走完估计也要10-12天,期间还要借助公路交通;一方面受阻于泥泞的峡谷让我们不得不直面现实困难而重新规划,另一方面大家觉得借助公路交通也容易打乱徒步节奏,因此,第一期徒步活动我们果断决定走出“梅里峡谷”即暂停;二期计划将机动车的路段,以及部分藏族人转山的路段全部抛弃,从澜沧江边亚贡村重新进山,从卡瓦格博II峰北侧的冰川峡谷迂回,翻越滇藏交界的一系列垭口,达到西藏,继而再通过翻越交界垭口重新返回云南,最后从藏族人转山的传统路线一路下撤,再度回归到澜沧江边的梅丽水村,完结。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2019年6月梅里北线徒步实际路线轨迹及重要地标标注图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2019年6月梅里北线徒步实际路线轨迹海拔变化图。全部轨迹数据已经上传至《六只脚》平台,轨迹编号:27303

经过实测,认为此次改动,用相对较短的时间,领略了梅里北线最精华的元素,每一分钟都在享受;用相对较小的体能,摒弃了传统转山路径和公路,每一步都不枉走;改动作用突出,效果明显,结局完美。

户外就应该这么玩。


叮咬的记忆

从亚贡村开始徒步。起点虽然被称为“澜沧江畔”,但这里还是比澜沧江面海拔高了近1000米。大横断的魅力就在于此,一点点的水平位移,带来的就是垂直海拔的巨大落差;横断山地区是这个星球皱纹最深的地方,只有用等高线地图才能体现它的深邃;也正因如此,横断山是地球上户外徒步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具备多种元素和层次的不可替代性。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大横断”区域地形图。红色方框内为我们徒步大致区域。(母图来源:星球研究所)

4中国许多户外团体和个人,正在通过各自的方式,不畏艰险、深入不毛、苦心探寻、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打造出一条总徒步长度超过2000公里世界顶级的“国家步道”,届时,将会颠覆现行全球顶级户外路线的排序;这是一项激情无限的民间工程;作为爱好者,我们已经多次深入大横断腹地,会将我们采录到的相关数据、轨迹、照片、游记贡献分享出来,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热情,为“大横断国家步道”献策献力。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总长超2000公里的“大横断”国家步道猜想图。蓝色圆框区域为我们近几年主要涉足区域。(母图来源:网络)

本期队伍短小精悍,只有四人,上期“梅里峡谷”的穿越者树和柒因故未能成行,新增加90后生力军小强。考虑到海拔的陡升带来的风险,我们刻意压低了第一日的行进距离,主要以适应为主;“四江并流”区域,比邻着的一条大江和一座雪山,动辄就是三四千米以上的垂直落差,一旦在前期出现高反,后续的活动基本就无法进行了。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本期队伍

除了防范高反,面对这个氤氲的峡谷,我仍然对上次的蚂蟥耿耿于怀,各种“风声鹤唳草木皆蚂蟥”,不过这个季节好像还不是它们出动的时候,而我们几个老户外好像也都没有什么高反的感觉,于是一路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营地,但是,梅里北坡的峡谷还是给了我们防不胜防的一击。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亚贡村河流上游,经过这个简易木桥,手机将无有信号,此地作为本期徒步起点。

到达第一天营地,河水平缓处的一片小竹林,此刻太阳露脸,比较炎热;待到开锅造饭时,无数小飞虫蜂拥而至;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D1营地。蚊虫大军还有三秒抵达……

这样的虫子户外经常见到,但这个峡谷的虫子却具备咬人的属性;芝麻大的身形叮住任何裸露的部位就是不放,只能把它们摁死在“作案现场”,留下针眼儿大的小红点;当时也是不痛不痒,谁知要到一两天后才发作:一个个小红点肿胀成黄豆大的包,奇痒无比,加上我手欠,不停挠,挠破,感染,流脓;好不容易结痂,又痒,于是又挠,又破,流血……就这样,伴随了我一路,直到回到北京,还没有痊愈……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回到丽江基地和北京仍未痊愈的叮咬包

虫草的意义

第二天,沿着峡谷继续爬升,地形地貌也在慢慢变化,竹林已经消失殆尽,随着海拔的上升,体感也非常的凉爽了,更关键的是,恼人的各种昆虫已经绝迹。接下来就是我们擅长的领域了。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峡谷一瞥。

然而午后乌云压顶,淅淅沥沥下起雨来;云层浓密,雨没有要停的迹象。此处唤作“坡均”,有藏族人的几处牛棚,此时正值虫草季,里面基本都有藏族人居住;我们经过允许,躲进一处牛棚避雨,并打算就此过夜;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D2营地牛棚

在牛棚生起柴火,烧水做饭,天色将暗,藏族人也都纷纷回归,有位老兄主动跑到我们这里炫耀今日收获——6根虫草。他说今天下雨了,只找了一个多小时,挖到6根;鲲鹏选了其中较大的4根买了下来,然后“赏赐”我们每人一根,说吃了它脚底生风,翻垭口不觉得累……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藏族大哥新挖到的六根虫草,用牙刷刷净后,直接“服用”。

时值一年一度虫草季的尾声,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经常会遇到挖虫草的藏族人,也模仿他们的姿势,几乎是四脚着地趴在草坡上,一寸一寸草地去寻觅,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我和他们开玩笑说,你们不怕我们挖走山里的虫草吗,他们多半都会笑笑“你们去找嘛,找到了就算你们的”……显然,他们对自己的祖传技艺还是具有相当自信的。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挖虫草的正确姿势、与藏族大哥交谈。

说笑归说笑,就算是能找到,我们也不会去挖的,这野生的虫草,都是有主的,真的想要,可以找他们进行“第一手”的购买,要比经过几道贩子后的价钱便宜很多。

与我们交谈的藏族人,有人在不到40天的虫草季挖到了800多根,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这可能是他们一年最大的一笔收入;在问到他“你挖这么多虫草,自己吃吗?”,对方的回答言简意赅、铿锵有力——“吃不起!”……

正所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在“坡将牛棚”上方峡谷中伏地寻找虫草的藏族妇女

横断腹地是“三区三州”国家层面深度贫困地区的最深处,是如今国家扶贫任务的攻坚难点,由于交通的闭塞和自然条件的艰苦,这里的居民非常渴望和外界交流,对于外来的徒步者也往往热情友好;他们也希望能有更多人来到这里,带动当地的旅游开发,对于每户牧民,也会增加比较可观的收入。作为一个徒步爱好者,去过很多艰苦的地方,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这项活动更好地与当地生态和民生和谐共存,但事实上又看到近来很多地方把许多比较有名的户外路线“一禁了之”,以法律的名义禁止涉足,虽然理解政策背后的无奈与苦衷,但“一禁了之”应该不是最好的办法。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在雨中搭建临时庇护所的藏族人

“羊水大营”的馈赠

傍晚时分,雨势渐弱,峡谷开始起风,风云变幻中,周围的雪山开始若隐若现。我不习惯在牛棚中过夜,于是在午间就选择了一片空地,扎好帐篷,然后躲进牛棚烤火吃喝吹牛。扎帐篷的过程,是比较纠结的:难得的一片平地上,有一滩粘稠且五颜六色的液体,研究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来的,后来在藏族朋友连比划带描述的形容中,才知道这是母牛生小牛犊的场地,地上那一滩,就是母牛的羊水……说实话对此我是比较抗拒的,面对睡在烟熏火燎的牛棚还是在这充满母牛羊水的平地上扎帐篷,我抉择了很久,在经过了几分钟的心理建设后,最终还是决定就此搭建帐篷,借助藏族朋友的工具,翻起潮湿的泥土,把羊水稍稍掩盖,就当没看见吧……回到牛棚,戏称我有了新的封号:“羊水大营守护”……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D2“羊水大营”

接下来的傍晚和次日的清晨,我体验到了作为“羊水大营守护”的特权:拉开外帐,即可享受毫无遮挡的日照金山,不用跑出屋外,甚至不用穿好衣服,仅仅是拉开帐篷的拉链;看腻了,拉上拉链,继续昏睡……这是平生最好的景观房。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羊水大营景观房”及“日照金山”

这一众雪山及其冰川,位于卡瓦格博北侧,最高峰的官方名字还是没有查到,所以权且就用“卡瓦格博II峰”来称呼;连同卡瓦格博一起,这两座山峰虽然都不足海拔7000米,却都是无人涉足过的处女峰;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鲲鹏用车床自制的亚克力云台,利用三根登山杖即可形成三脚架;户外装备都需要用“克”来计算,一物多用是不二法门;本期很多精彩照片都出自这部相机

此行之前被“攀登珠峰队伍遭遇大拥堵,导致多人遇难”等新闻刷屏,顿时觉得此刻的清静更加难得;我在2018年珠峰东坡徒步游记中就说过类似感受(参看文章底部相关游记链接),我认为登山和徒步是两个不甚相同的门派,前者对具体某个点有着狂热的偏执,而这种偏执在经常将自身置于险境不说,往往还给原本脆弱的生态带来不可承受的重压;后者则更加注重于整个过程,崇尚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雨雾散去后的D2营地,回望来时的峡谷

我个人觉得那些排队登珠峰的人当中,应该有相当一部分并不热爱这项运动,甚至不了解这项运动,更加谈不上对这项运动的尊重;他们可能更多是被虚荣绑架,怀着很强的目的性仅仅要攀登那一座高山,不成功就反复去登,成功了就再也不登任何一座山了……这本质上是在获取一种实际上较低门槛的“社交认同”;

我和队友们也在一路探讨,我举例说在16-17世纪,很多西方贵族和富人,都热衷于驾驶帆船环球旅行,因为在此之前,人类刚刚证明了这条路的可行性,于是大量的人开始争相效仿以证明自身的非凡;而在几百年后的今天,帆船环球的热度降低了,但这种风潮并没有停息,只是转移到了珠峰之上而已,因为珠峰在一百年前也才刚刚被证实是世界第一高峰,但珠峰也仅仅是数字上的高度第一而已,在风景和难度方面,它的综合评分在所有的8000米高峰中还要靠后……

多少人,为了这一个数字,一叶障目,走火入魔;

这种风潮涉及到人性的弱点,势必永不停息,而且还会在信息时代不断强化的社交需求面前愈演愈烈;不久的将来,这种风潮还会转移到深海、国际空间站、月球、火星……等到人们都在火星上炫耀那时的“朋友圈”时,估计珠峰才会如今天的环球帆船航线一样彻底清静下来吧……

赶风潮,永远是赶不及的,哪有此刻躺在帐篷里,看着云雾缭绕的处女峰,醒了看、困了睡;雪山看我、我看雪山,相看两欢喜,来的逍遥自在。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次日清晨,雪山披着金光赫然显现

无尽的垭口

告别“羊水大营”,海拔开始迅速爬升,我们终于摆脱了这个充满潮湿和蚊虫的峡谷,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清静、清爽。妖冶的高山杜鹃映衬着雪山冰川的巍峨,短促的呼吸频率提醒着一众垭口的高耸;山为水宗,一路奔腾不息的峡谷河流在此放下桀骜,在雪山面前驯化为涓涓细流,温柔而顺从。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告别峡谷,进入雪山;高山杜鹃与冰川

我们翻越海拔4770米的次丁垭口,转而急速下降,进入与我们来时峡谷相邻的另一条峡谷。当然,也可以继续复制这样的模式再去翻越一个垭口进入到另另一个峡谷,大横断的无数褶皱可以保证这种模式无穷无尽地进行下去……我们不能这么无聊,我们需要沿着第二条峡谷的尽头,翻越海拔5200米的本次行程最高垭口,由云南进入西藏。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D3,回望来时峡谷

按照计划行程,我们在翻越垭口之前,在海拔4750米的一处平台扎营休整,次日,一鼓作气,翻越垭口进入西藏。这是我第二次通过徒步翻越垭口的方式进入西藏。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D3营地,对面是刚刚翻越的次丁垭口,头上是滇藏交界的5200垭口

到达垭口后,我们并没有马上下降进入峡谷,而是沿着山脊线继续行进,在景观和和路况较佳的地方开始下降。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翻上垭口,由云南进入西藏

然而这天运气稍差,期待中的景象未能呈现。我们登上垭口后发现卡瓦格博II峰被云雾完全遮挡,只有山腰处巨大的冰舌在等候;我们等了一会儿发现没有放晴的迹象,只能悻悻离去;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滇藏交界5200垭口,沿山脊继续行进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翻越垭口,本想一览卡瓦格博II峰,然而雾散无望,开始下降,脚下方即是“错改”神湖

眼前的峡谷,是我们此行的第三条巨大的冰川峡谷,但不同于上次的“梅里峡谷”,我们不用下降到峡谷腹地然后沿河行进,而是沿着山腰“虫草小径”行进横切,这大大提升了前行效率;而且身处峡谷上方,可以全程畅享无敌视野;峡谷腹地,有一个叫做“错改”的冰川渍湖,被藏族人奉为神湖,在其周围拉起经幡,不远处的平地有几匹马儿在悠闲吃草,但不见主人;神湖下游不远,有个更大的冰湖,湖水呈乳白色,以这个冰湖为基准,和我们正对面遥望过去的垭口,翻过去,就是原计划应该经过的甲应村。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D4,翻越滇藏交界垭口后,云雾遮挡了卡瓦格博II峰,只有巨大的冰舌在等候我们;右上角云雾浓密处为甲应垭

当初首期的计划就是从梅里峡谷出去,辗转进入甲应,然后翻越对面的这个垭口,途径下方的冰湖,汇入到我们现在的路;对面这个垭口,是我们两次徒步行程中,唯一放弃的路段(参见文章上部“梅里雪山核心区徒步路线计划示意图、实际路线图”中绿线部分),队伍中只有八六探路走过;我凝望着陡峭险峻的垭口和下方浓密的森林,觉得放弃这一路段,目前看来还是明智的……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沿碎石山脊下降、横切

腰切过几个巨大的山体,我们到达第四天营地,叫做“克勒勃牧场”,此处海拔4350米。补水休整,待到次日继续登上一个海拔4670米的垭口时,我们又一次得到了神山的眷顾。这是徒步的第五天,一早起就万里无云,翻上垭口后,整个卡瓦格博II峰完整呈现,完全弥补了前一日5200垭口上的遗憾。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离开D4营地的“高山杜鹃之路”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D5,终于览得卡瓦格博II峰全貌

我们在这个“观景平台”嬉戏拍照了近两个小时,完全忘记了重装的艰苦和海拔的高企。每一趟徒步都是精心准备的工程,前期准备的工作量和投入程度往往要大于实际徒步的体力付出,上路了,反而轻松了;这绝不是说走就走的随心之旅。只有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对亲友负责,也是对自然的尊重,对神山的致敬;我们的付出,得到了最好的回馈。至此,此行完满了。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海拔4700米的“观景平台”

再翻越一个4680米的垭口,继续横切,我们就到达了说拉垭口下方。翻过这个垭口,我们将再回到云南;同时,在此也就汇入了藏族人转山的路径,接下来的路,没什么难度了。我们在西藏境内只待了两天一夜,又返回了云南。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D5,身后为海拔4820米的说拉垭口,翻越过去,即又回到云南

翻越海拔4820米的说拉垭口,接下来将沿着梅丽水河一路下降,直到海拔2100米澜沧江畔的214国道,短短十几公里,2700米的海拔下降,可以充分体验较大垂直落差带来的植被和地貌的剧烈变化。此行非常顺利,大家状态都比较好,天气也总体配合,我们可以比原计划提前一天半出山。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说拉垭口合影,拍摄者86

当晚,我们在海拔约3500米的三河交汇处的树林安营扎寨,继上次南线之后,再度体验“反高潮”的最后一夜。最后一夜是最为放纵的,可以尽情地将所有餐食全部挥霍。随着海拔的下降,温度也开始飙升,我先是大量补水,然后开始狂吃自己和队友的各种食物,当然,主要还是吃队友的食物……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本期徒步在餐食上做了较大升级,采用热封机将熟食真空处理;D4日还用自己的餐食换取了藏族人的土猪腊肉和米线白饭,调节了口味(左下角)

由于第一天在类似地段被无数蚊虫“临幸”,我们原计划赶快吃完饭躲进帐篷睡觉,然而发现这里浓密的树林并没有太多蚊虫;夜幕降临,微风习习,树林中月影婆娑,滚滚流淌的梅丽水河并不能完全遮住鸟鸣虫叫,这一切在月光的照射下显得无比空灵通透;

我们把营地灯挂在树上,慵懒地席地坐卧,继续吃喝;吃饱喝足,从川菜聊到明清、又从汉唐谈回粤菜;初十的月亮冒过头顶,一看时间都已经后半夜,收起雄心,咽下口水,钻入帐篷,一觉睡到大天亮。

游记 | 致敬处女峰——2019梅里北线徒步记

▲本期徒步最后一夜,梅里水河边月下小树林营地

天亮拔营,继续下行。河谷尾端一股一股的热风吹得我焦躁,几次将头扎入梅丽水河来个透心凉;两小时后,到达终点澜沧江边,从说拉垭口伴随我们的清澈甘冽的冰川融水告别了最后的清纯,汇入了浑浊奔腾的澜沧江;此处国道与澜沧江并行,终点处汽车已在等候,我们上了车,沿着214国道途径香格里拉返回丽江基地;由于气温太高,第一天被虫子咬的包再度发作,奇痒难忍,车一路开,手一路挠。(完)

2019年6月23日

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