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說到三國,相信好多小夥伴腦海中馬上就能浮現出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些畫面,如溫酒斬華雄,轅門射戟,草船借箭等等。

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影視作品也是根據三國曆史改編而成的,這也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三國文化的傳播。

關於三國,有兩部著作大家一定是非常熟悉的,《三國志》和《三國演義》,那麼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這兩部著作。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長篇章回體小說,同時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章回體小說,也是我國曆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同樣也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共計一百二十回,整部著作以“義”為核心,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主要描寫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描寫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展現了這一時代的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終歸統一五大部分。但也有人將三國以赤壁之戰為界限分為前三國和後三國。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中國四大名著

作者羅貫中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巧妙地運用於全書的字裡行間,讓整部著作既富有情節,也有兵法與韜略。

中國的四大名著中要說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國演義》毫無疑問是排在第一位的。 從古至今,它的許多人物和故事,在中華大地上廣為傳頌。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高希希版《三國》劇照——劉關張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是我國二十四史之一,記載三國時期的曹魏、蜀漢、東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注:

前四史,是指“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書,即為前四史四本書。包括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的《漢書》、南朝范曄的《後漢書》以及西晉陳壽的《三國志》。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三國志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前四史

陳壽前半生是在蜀漢度過,入仕後,受宦官黃皓排擠而不得志。蜀漢滅亡後,陳壽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國別體史學鉅著《三國志》。

陳壽在創作前,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huàn)《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由於蜀漢無史官一職,所以陳壽對蜀漢的歷史進行了長期的採集,終得十五卷。

值得一提的是陳壽這個人,他所收集的資料他必須親自篩選,有疑問的或者是沒有明確根據的他不會使用,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精益求精的做學問的態度,才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三國志》。

注:三國志是史書,不是小說哦!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高希希版《三國》劇照——曹操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本書單獨流傳。為避免曹魏的《魏書》與南北朝時期北魏的《魏書》相混淆,北宋王朝在鹹平六年(1003年)將三書合為一書,最終成書《三國志》,其中,魏書30卷、蜀書15卷、吳書20卷。

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高希希版《三國》劇照——孫權

由於陳壽是晉朝朝臣,晉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國志》尊魏為正統。

因此在《魏書》中為曹操寫了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只有傳,沒有紀。記劉備為《先主傳》,劉禪則為《後主傳》,記孫權則稱《吳主傳》。這是編史書為政治服務典型的一個例子,也是《三國志》的一個特點。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高希希版《三國》劇照——劉備

三國前前後後近百年,從年代上看在華夏五千年的文明中佔得比重並不是很大,但這段亂世湧現出的英雄人物卻是我國曆史上最多的,你知道的英雄有哪些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