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是隋朝開國之君 為何稱他不稱為“太祖”?

1

在古代,對於顯赫一時的皇帝大臣,或者說對於當時有很高地位的貴族,後人總會根據他的生平事蹟進行總結,然後給出褒貶不一的稱號,這就是諡號的由來。


諡號這種制度早在商朝時期就已經出現,在周朝時期逐漸成熟,中間雖然有被廢除的波折,如秦始皇時期人為給死去的人取諡號有以下犯上的嫌疑,所以去除掉,但在漢朝以後又重新恢復,直到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滅亡以後這種制度才消失。

楊堅是隋朝開國之君 為何稱他不稱為“太祖”?

2

諡號的長短不一,唐朝之前往往由一到兩個字組成,在唐朝以後,諡號則越來越長,比如孝莊皇后的諡號就將近二十個字。同時,用什麼字,怎麼去區分諡號,這都是非常有講究的,比如武、睿等字就是褒諡,而、厲這些就是惡諡。

廟號則單獨用於皇帝,皇帝一旦有了廟號就會被單獨供奉在廟宇之中;但是皇帝如果沒有廟號雖然也會建立家廟,但數代以後就會被回掉,然後皇帝靈位會被移到其他太廟之地被後人一起祭祀。兩漢以後,廟號逐漸被廣泛應用,所以後世的皇帝基本上都被移到一個地方祭祀,僅僅只留下開國君主單獨祭祀。

楊堅是隋朝開國之君 為何稱他不稱為“太祖”?

廟號和諡號同樣都起源於商朝,但奇怪的是周朝天子只有諡號卻沒有廟號。在西漢時期,對於廟號是非常嚴謹的,能獲得廟號的只有七位,其餘的皇帝雖然中途有過廟號,但因為後人覺得功績不足而被取消掉,因為在兩漢時期,除非你的功績非常之大,不然是不允許有廟號的。

3

同時對於皇帝的“祖”和“宗”也有著嚴格的限制,除了開國皇帝能夠稱祖,其他的後世之君都只能稱為“宗”。但是到了三國時期,軍閥割據,後來曹魏對於自家的祖先都賜予了廟號,且都用上了“祖”,到了十六國以後,各個小國都開始用廟號了,自此以後廟號開始被大規模濫用。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瞭解一個皇帝只要通過他的廟號其實就能直到他的具體情況。一般叫太祖或者高祖的都是開國皇帝,而稱之為太宗的,一般都是將國家帶入盛世王朝的國君。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宋文帝劉義隆他的廟號就是太祖,但他也並不是開國皇帝,所以對他的廟號也不是生平的真實評價。

楊堅是隋朝開國之君 為何稱他不稱為“太祖”?

楊堅是隋朝的開國皇帝,他的諡號是“文皇帝”,廟號則是“高祖”,這兩個稱呼其實是對楊堅的讚美,而且也名副其實,但問題來了,為何他不叫太祖呢?

很簡單,因為古人在自己做皇帝的時候,大多數都會追封自己的家人,楊堅也同樣如此,他追封自己的父親楊忠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所以楊堅自己就只能稱高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